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杭州 > 

不抽烟就不会得肺癌?预防肺癌远离"三霾五气"

[ 杭州 ]    
2022
09-21
09:51

体检中查出肺小结节怎么办? 专访肺癌防治专家支修益 

支修益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 大咖名片

从事胸外科肺癌专业40年,近年来几乎每天都和肺小结节、肺癌打交道,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教授有一句话逢科普必谈——发现肺小结节不要焦虑,也不要听之任之,科学管理很重要,预防肺癌从远离“三霾五气”做起。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肺癌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第一位。国家健康科普专家支修益认为,只有科普宣传有效到位、大家重视早诊和筛查,才能让更多的早期肺癌患者和家属不再恐惧癌症。近年来肺癌诊疗的新技术、上市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不断涌现,使更多中晚期肺癌患者能坦然面对并规范科学地治疗肺癌。

有效科普让流言、谣言、谎言不攻自破

“从医40年,我没有从事别的领域,一直在做肺癌早诊和以外科手术为主体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支修益有许多病人随访了二三十年,这些病人进行了科学规范的治疗后,生活和工作都回归正常。“有一位老师是我25年前的病人,他久咳不愈,读到了我在报纸上的科普专栏,到医院做了胸部CT检查,确诊为中期肺癌,当时进行了手术治疗和术后辅助化疗,如今他依旧活跃在教学岗位上,带出了很多优秀学生。每每看到这样的病人,我就更能感受到科普的意义。”

在肺癌防治上,支修益始终不言放弃。“一方面,民众对癌症核心知识的知晓率不高,很多人充耳不闻、闻而不问,认为只有年纪大了才会得肿瘤,这些认识误区还没被纠正过来;另一方面,肿瘤防治科普入户的速度太慢,会讲大白话的临床专家太少,给基层医务人员和主流媒体可二次传播的肿瘤防治信息太稀缺。”

“我们在日常门诊中发现,患者提出的问题中有90%的内容有重合,医生就要做有心人,将肺癌诊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的常见问题整理成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通过主流媒体传播出去。这样,既能减轻医生门诊的工作量,还能帮助患者和家属增长肺癌防控和诊疗的知识,有助于医患沟通。”

科普之路的同行者越来越多,大家的目标也愈发清晰——肿瘤防治科普的重要意义在于及时止住流言、科学揭穿谎言、彻底粉碎谣言。支修益说:“我们不仅在每年的2月4日世界癌症日、4月15日—21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11月17日世界肺癌日,这些固定时间段进行肿瘤科普宣传,还把科普节目作为日常可持续的项目去开展,做到既能激励医生积极参与,又让更多人群知晓癌症防治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手段。”

经常下基层的支修益,感受到百姓对科普的需求度很高,“如果我们科普不到位、不与时俱进,伪科学就会乘虚而入。这次2022年中国肿瘤学大会(CCO)科普宣传也是如此,既有肿瘤防治动漫形象的征集,也有权威专家科普作品,还有走进基层的科普讲座、肺癌筛查和义诊服务,这样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不仅要在大会前后掀高潮,更应该全年覆盖、长期坚持。”

支修益提出,科普也是生产力,科普宣传需要有正常的生产链,培养专家团队、锁定高危人群,同时注入更多新内容,如预防的新概念、筛查的新手段、诊断的新方法、治疗的新规范,让真正的防治癌症知识充盈主流媒体,让谣言不攻自破。

预防肺癌要远离“三霾五气”

现代医学技术精进,很多中晚期肺癌病人都得到了不错的治疗效果。但从医学本质而言,预防才是关键。对于肺癌早防早治的迫切性,支修益深有体会:肺癌是一种慢性生活方式病,1/3的肺癌可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1/3的肺癌通过筛查可以实现临床治愈。

支修益提倡在全社会推广肺癌早期筛查,特别要提醒中老年朋友定期参加防癌体检,重视胸部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作用,肺癌高危人群一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此外,支修益提倡以最有效的健康策略预防肺癌,特别是要远离“三霾五气”。

何为“三霾”?支修益解释,“三霾”为室外雾霾、室内烟霾、内心阴霾;“五气”则是室外大气污染,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2.5、室内的烟气、厨房的油烟气、房屋装修装饰材料中的有害气体以及长时间心里生的闷气。“我们不仅要坚持绿色出行,减少在雾霾天气外出,更要关注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室内烟霾,比如烟草的烟气、厨房的油烟气和房屋装修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

支修益从烟草的烟气开始解释,烟草的烟气包括一手烟、二手烟、三手烟,如果长时间暴露于室内烟霾,自己和家人的肺健康都会受到影响,“而厨房油烟气与日常烹饪方式息息相关,炒菜时如果不始终开着抽油烟机,屋内的PM2.5也会爆表,经常使用煎炸爆炒,厨房油烟污染指数高。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少煎炸爆炒,不要在室内烧烤,烹饪结束后再让油烟机工作一会儿,保持生活环境的空气清新。另外还有房屋装修和室内装饰时导致的空气污染,装修装饰材料中隐藏的氡、甲醛、苯等可挥发性有机物(VOC)都是肺癌的元凶,比如氡是世卫组织早就确认的Ι类致癌物质。以上这些公认的致癌危险因素,我们能避则避。”

对于肺小结节既别焦虑也不能听之任之

体检中,经常有人对“肺小结节”忧心忡忡。切还是不切?是不是癌?这也是支修益在各类科普活动中回答得最多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让更多人开始重视肺健康,同时为了排查新冠肺炎,在很多地区常规住院的病人和陪住的家属,都需要做胸部CT,加上胸部低剂量螺旋CT的临床推广和健康体检更多引入胸部CT,更多的肺部小结节被发现和诊断出来,其中有部分人群就认为有肺小结节就是得了肺癌。根据国内外的整体资料来看,首次经胸部CT筛查出肺小结节,95%以上都是良性的。所以不必过度恐惧,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个肺结节在你的肺里有多久了。”

不要因为肺小结节而焦虑,但定期随访观察最重要。根据医嘱定期复查、遵循医嘱按时复诊,这两者是及时发现疑似早期肺癌的肺小结节的关键。当然医生并非对于所有肺小结节一概而论,会根据结节的大小、质地、边缘是否有毛刺或分叶、出现的位置等信息来判断危险程度,从而确定复查周期,周期在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不等。如果大小不变、边缘清楚、没有毛刺、质地均匀、没有实变,就是正常情况,属于良性结节,之后可在每年体检时复查,不必过度频繁检查,更不必过度紧张。

支修益直言,现在临床的实际情况是:医生说一年复诊,患者半年就来了;医生说半年复查,患者三个月就来了;医生说三个月,患者一个月就来了,这一年总是在做胸部CT检查。同时,由于基层年轻医生经验不足或患者因恐慌心理而强烈要求手术,一些过度诊疗的案例时有发生。所以,“我们希望通过科普宣教,让老百姓正确面对肺小结节和肺癌,把焦虑降低,同时通过不断更新诊疗指南,规范小结节的临床诊疗,避免一刀切的情况以及过度诊疗。”


大咖辟谣

谣言1:不抽烟就不会得肺癌。

肯定不对。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抽烟的人得肺部疾病的概率更高,得肺癌的几率要高于不吸烟人群。但抽烟的人得的肺癌跟不吸烟的人得的肺癌不是一个病理类型,小细胞肺癌和鳞癌跟抽烟这一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肺腺癌多发生在不抽烟的女性患者身上。

谣言2:肺小结节就是肺癌,要赶紧手术。

并非肺内小结节就是肺癌,直径小于两厘米的肺结节为肺小结节。如果是首次做胸部CT发现的肺小结节,95%以上是良性的,不要急于切。但不切除不等于不管,发现胸部小结节,首先要做的是观察,第二步还是观察,第三步还是观察。通过2—3次以上的观察随访,看肺小结节的变化。

谣言3:得了肺癌,再戒烟也无济于事。

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因为肺癌还有二次原发癌、肺癌还可以复发、肺癌还可以转移。目前得肺癌的原因我们还不清楚,但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吸烟是得肺癌重要的危险因素。而戒烟不仅仅是针对肺癌而言,其他肿瘤其他疾病,也与吸烟息息相关。

谣言4:肺癌靶向药效果好,不能用就代表没希望。

不是这样。近20年,肺癌治疗中开始有了靶向药物,但这些靶向药物都是作用于相关靶点的,需要常规检测基因:如果患者有了A靶点的突变,用A类靶向药;如果患者有了B靶点的基因突变,就用B类靶向药。靶向治疗约占目前治疗肺癌患者的30%—40%,还有50%左右没有基因突变的患者人群。传统治疗手段如手术、化疗、放疗等还是占很大比例。要针对不同患者情况,进行不同的“排兵布阵”。所以,即使晚期肺癌不能手术了,还有化疗和放疗的组合,还有化疗和免疫的组合,有化疗和靶向药物的组合。

现在无论哪一期肺癌治疗都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在全国,肺癌中心、肺结节诊疗治疗中心应运而生,我希望能发挥各地肺癌中心的作用,发挥多学科团队的作用把肺癌病人治好、管理好。

何为肺癌高风险人群?如何筛查?

采用低剂量螺旋CT(LDCT),建议每年检查一次。

肺癌高风险人群为45岁以上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

1.吸烟超过20包/年,如每天1包烟,连续吸烟超过20年以上,或每天2包烟,连续吸烟超过10年;

2.有肺癌家族史;

3.既往有肺部疾病,如有肺结核、肺部慢性炎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史;

4.有职业暴露史,工作环境接触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灰,在重度空气污染地区工作。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柯静 张之冰  

编辑:蔡少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