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杭州 > 

拼命喝水为什么还是感到口渴?渴不仅是身体缺水

[ 杭州 ]    
2022
08-27
10:10

最近的杭州微风徐徐,体感温度舒适。相较于之前酷暑难耐、旷日持久的高温天,温度“大跳水”之后终于让人有了一丝“凉意”。

虽然因为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但远还没有到“秋凉”天。这几日平均温度还都在30摄氏度以上,加上之前长时间的高温与秋燥,人体会出现“外干内燥”的情况,如何修养身心很重要。

口渴不仅是身体缺水

调理“心肺”搭配,保持身体“内外”滋润

前段时间,总是感到口渴的蒋阿姨(化名)忧心忡忡地走入了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中医师黄大未的诊间。“黄主任,我日常饮水也不少,但嘴巴总是很干,小便量也很少。而且我晚上睡觉难以入眠已经十余年了,气温一高更甚。”黄大未为蒋阿姨切脉后发现她的脉搏属于“虚数脉”,而且她平日出汗较多,容易疲劳,精神状态也不好。

“蒋阿姨属于阴血不足的体质,长期出汗导致气虚体弱。这个时候光靠物理补水为身体‘解渴’起不到一定的疗效,需要调节身体功能、益气养血。”黄大未为蒋阿姨配了黄芪、西洋参等补气养血的中药调理体质,她的身体“干燥”终于得到了缓解,睡眠质量也好了许多。

黄大未介绍,温度偏高会让人体产生过多的热量,导致阳气旺盛,出汗异常。而体内津液会随着汗液外泄而持续耗伤,进而耗气伤津,容易损伤人体阳气。时间久了便会出现口干舌燥、心情烦躁、头晕胸闷、食欲不振等“外干内燥”的症状,这个时候要着重调理“心肺”。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汗血同源,所以有“汗为心之液”的说法;肺主皮毛,津液和阳气从体表散失过多也会损伤肺部。所以在多饮水保持身体滋润的同时,也可饮用益气滋阴的药物来养心补肺。例如用麦冬、西洋参、五味子制成的生脉饮,有很好的收敛阴液、清暑生津的功效。

黄大未建议,若长时间身体处于“外干内燥”的状态,不妨到医院请中医把把脉,辨证施治,以此来进行针对性调养。

气温虽“骤降”,但暑热未消退

做好这四项,远离“外干内燥”

近日气温从“4”开头降到“3”字头,但闷热感依旧,还需做好防暑工作。黄大未建议老人、婴幼儿、孕妇、室外高温作业者、心肺基础疾病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要注意暑热,防止身体热量散发不出去,引起中暑。

黄大未还为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做好这四项,为身体“补水”,也为心灵“降燥”。

·多食生津清火食物

暑热时节易心火旺,吃点时令的瓜果有利于清热利湿、补血滋阴。像西瓜、苦瓜、蜜瓜等果蔬,不仅去除心火,还能为人体补充水分。同时,出汗多会损失体内的维生素C和钾元素,多食葡萄、西红柿等酸味生津食物,有助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元素。

·保持环境湿度,注意空气流通

空调制冷会冷凝室内空气的水分排出室外,导致室内干燥,如果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会导致皮肤过度干燥、喉咙干痒等症状。所以要保持室内环境的湿度,可在房间内放置加湿器或一小盆水,避免环境干燥。每隔2个小时开门窗通风15-20分钟,有利于空气流通。

·修身养性,心静则凉

人的情绪受气温影响很大,天气炎热容易让人心情烦躁、情绪不宁。所以可以多做一些有利于身心放松的活动,例如阅读书籍、听舒缓的音乐、练习书法等,都能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烦躁时还可以进行深呼吸,有助于内心恢复平静。

·避免长时间在室外停留

现在气温虽有所下降,但中午时节温度依旧很高,所以要避开高温出行。室外工作者要工作一段时间至阴凉通风处休息,防止因暑热对身体产生更大的损伤。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叶歆 通讯员 陈岩明  

编辑:来陈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