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课堂·萧萧讲地名——跨湖桥的前世今生

[ 审管办(行政服务中心) ]    
2022
07-11
09:35

湘湖作为西湖的“姊妹湖”,近些年来正以强势劲头发展,景区内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是游人来湘湖游玩的首选之地。跨湖桥遗址将萧山历史拉到了8000年,是浙江省境内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今天的地名故事我们要去了解跨湖桥的前世今生。

跨湖桥,在城西南的湘湖,因横跨湘湖,故名。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 1554),清雍正六年(1728)重建,为板桥。嘉庆十二年( 1807)六月改建为洞桥。光绪三十年(1904)九月重修。抗日战争期间,桥被日军毁坏,抗战胜利后重建为石板桥。1961年改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跨径6米、宽4米。1984年改建为双曲拱,双肋单波桥,跨径30米,桥面宽7.5米。20世纪90年代后,因跨湖桥西侧3次发掘出土大量距今8000—7000年的史前文物,故以该桥命名为“跨湖桥遗址”。

跨湖桥遗址 韩利明摄

跨湖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2005年3月,遗址被公布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面积为1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约1~3米。经考古发掘,有建筑遗迹﹑独木舟及其相关的重要遗迹发现,出土遗物有大量骨器、木器、陶器和动植物遗存等。

跨湖桥遗址的发掘,使浙江文明上推200O年,萧山因此有了8000年的深厚文化底蕴。跨湖桥遗址文化内涵不同于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出土的栽培稻实物将浙江的栽培稻历史提前1000年;出土的独木舟是迄今我国年代最早的。跨湖桥遗址的发掘是我省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个突破,对研究浙江省早期新石器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2020年9月28日,改建后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正式亮相。它是一座综合反映跨湖桥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的专题性博物馆,建筑面积6800多平方米。博物馆建筑整体以船为造型,造型形态从发掘的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中获得启发,从平面形态到立体面造型都采用“舟”形形态组织。仿佛沉湎历史的一叶小舟正欲划向远方,体现了跨湖桥文化的精髓——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外墙面采用充满历史沧桑感的锈蚀质感的材料,充分展现8000年文化的厚重和沧桑。

跨湖桥博物馆是浙江省省继河姆渡、良渚之后的又一家史前遗址博物馆。它的建成开放,是萧山文博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萧山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博事业、保护利用文化资源的具体举措,对于弘扬地方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来源:区审管办地名管理窗口  

作者:  

编辑:桂信怡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