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国内 > 

K12教培转型调查:素质教育受众滑坡 新东方“爆火”,但行业笑不出来

[ 国内 ]    
2022
06-27
09:51

新东方“爆火”,但行业笑不出来

随着“新东方主播”话题登上热搜,直播间在线人数骤增到10万+时,新东方终于扫去了头顶的一些乌云。

在周一盘中暴涨100%后,港股新东方在线连续三个交易日大涨。6月15日,新东方在线盘中涨幅扩大至50%,本月累计涨幅超330%,股价来到2021年6月以来的最高位。

A股教育板块也随之拉升,截至发稿,昂立教育涨停,凯文教育、中公教育、科德教育等跟涨超5%。

沉寂已久的教培行业终于迎来一波热潮。教育“双减”政策落地近一年,教培行业历经寒冬,企业各寻出路,有的已经找到方向并出现雏形,有的还在爆雷、亏损的泥潭中挣扎。

教培企业花样转型

手拿白板用中英双语介绍产品,新东方主播“双语直播带货”近日火遍了全网,新东方的带货直播间“东方甄选”也冲进抖音带货榜前三名,GMV、 观看数量都已跻身头部直播间。

根据东方甄选所披露的数据,6月10日直播间GMV突破千万元。就在一个月前的5月份,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对外披露的东方甄选平台单日GMV还是100万元。

“这次东方甄选受到大家部分肯定,只是一个开端,是无意中把以往的英语教学和卖东西结合起来。”俞敏洪在直播间说。事实上,这次“无意中”的出圈是新东方转型直播6个月后才看见的曙光。

自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落地后,教培企业剥离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新东方便开始“多管齐下”探索各种新商机。

非学术类辅导、智能学习系统及设备、游学与研学营、教材和数字化智能学习解决方案、专升本考试准备......在继续部分教育业务之外,去年12月,俞敏洪宣布带领百名老师开启直播项目,从“不务正业”的方向找寻生机。


6月10日“东方甄选”直播间,俞敏洪和多位新东方老师

与新东方一样,过去一年,教培行业大举转型。

另一巨头好未来直接将非教育培训业务作为未来的重点投入方向,今年3月,好未来宣布“进入二次创业阶段”,向科技服务、生命科学等方向全面转型。

好未来总裁兼CFO彭壮壮在2022财年Q4业绩会上表示,好未来正在转型为智能学习解决方案供应商。今年以来,好未来陆续成立多家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软件开发、技术服务、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

大多数企业仍在原本的教育赛道中寻找机会,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智能硬件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几个赛道。

高途押宝的也就是这四个业务。在今年Q1的财报业绩会议上,高途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向东再次强调:今年高途继续聚焦在线教育,投入大学生和成人教育、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及数字产品四个重心业务。

其中,高途重压的是考研教育。今年5月,高途集团大学业务负责人刘文勇公开表示:“高途大学生业务将以两年为期,成为考研教育行业第一。”

自去年Q3业务转型后,高途营收大幅下滑,但已经实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盈利。日前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高途2022年Q1营收7.25亿元,同比下滑62%,净利润为5372万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14.26亿元。


高途2021年以来的季度净利润

另一实现季度盈利的网易有道重点投入在智能硬件、教育信息化业务上,将智能硬件、素质教育、成人与职业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四大业务作为增长支柱。

除了头部企业,中小教培企业也在找寻新出路,不少机构正在尝试花式跨界转型。

有进军服装行业的。去年10月开始,猿辅导传出正在搭建设计师团队,要卖成人羽绒服。同时,猿辅导相继推出素质教育品牌“南瓜科学”和面向政府和学校的To B教育新品牌“飞象星球”。

还有准备做餐饮的。今年2月,朴新教育对外宣布正在评估快餐连锁餐厅业务的机会,计划开设餐饮门店。

也有撤离教育行业的。6月10日,瑞思教育发布公告称,公司完成与能链智电的合并交易,化身“充电服务第一股”。

行业转型还在初期

在行业转型的初期,新东方直播间的大火,为沉寂已久的教培行业带来了好的信号。

中信证券的研报指出,主要头部教培公司在剥离K9学科类业务后,目前均已基本完成业务调整,新业务也渐有起色。伴随竞争回归理性,各公司盈利模型也在不断优化,有望逐步迎来常态化盈利。

不过,认为“转型成功”为时尚早。事实上,除了头部教培企业的风光,大多数企业还在转型中挣扎。

从最火热的职业教育方向来看,去年开始,在诸多转型方向中,职业教育被看作是下一个有望成为风口的赛道。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开始施行,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市场规模方面,2022届中国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就业竞争激烈,同时2022年1-4月中国城镇调研失业率逐月上行,4月达6.1%,创2020年2月以来新高。在就业困难背景下,职业培训和学历提升需求大幅增加。


数控技术应用教育(图片来源:新华网)

政策利好加上需求旺盛,职业教育培训引得多个企业布局。《2022中国职业教育行业报告》显示,2021年职业教育市场共发生61笔融资,融资总金额超过78亿元,融资数量与总金额均超过2020年,投融资数量在整个教育行业中的占比,也达到近五年来新高。

上市公司凯文教育在日前发布的2021年报中表示,将在素质教育之外,以学科共建、校企合作的轻资产模式探索职业教育。此外,专注职业教育培训的粉笔教育已经在港交所递表,启动上市计划。

而另一面,职教龙头中公教育日前交出了一份上市以来首次亏损的业绩报告。2021年,中公教育营收 69.12 亿元,同比下降 3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 23.70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 23.04 亿元,由盈大幅转亏。

诸多玩家涌入,但职业教育的前路并没有想象中的广阔。“其他教培机构的转型加入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竞争。”中公教育董事长李永新在业绩说明会上说道。

K12公司转型职业教育让赛道再次变得拥挤,不过究其原因,职业教育培训普遍还在延续预收费、强销售的模式,是高风险的根本原因。

职业教育培训主要是考试培训和技能培训,多以最终通过考核为目的。为吸引用户付费,承诺“保过”、“不过就退费”的“协议班”是职业教育机构的传统销售模式,也是退费难、资金链断裂风险的来源。

近期,在线职业教育品牌“开课吧”被爆出拖欠员工工资、学员集体索要退费、大规模裁员、拖欠代理商广告费等诸多问题。

5月,开课吧对外回应称,拖欠的工资和返现会尽快补上、学员退费要在6月完成,拖欠广告商费用是优化流程导致,会在3个月内完成;至于裁员,是从5月初开始组织调整和人员优化,整体裁员规模控制在 30%-40%左右。

无独有偶,今年3月,专注成人教育的在线教育机构万门大学一夜爆雷,CEO童哲卷款5.4亿元跑路。此前,万门大学平台有包含考证考学、职业成长等数千门课程,注册用户一度超过1300万。

整体来看,新东方直播间走红虽然带动教育板块火热,但是教培行业的转型仍在初期,找到转型的最佳选择还需要时间。

转型开餐厅、做充电,教培机构能孵化出下一个东方甄选吗?

“你其实不是想玉米,你想的是当年的自己。”凭借双语直播和金句频出,“中关村周杰伦”董宇辉算是彻底红出了圈,也让更多人重新审视东方甄选背后的老牌教培企业新东方。

直播卖农产品、做餐饮、转行做充电企业……“双减”落地后近一年时间里,教培企业的转型可谓花样多多。东方甄选火出圈之余,那些同样做跨界的教培企业怎么样了?

新东方在线股价抹平一年多跌幅

16日,俞敏洪在其公众号“老俞闲话”中谈到,自从2021年年底他决定做东方甄选,以农产品作为主要带货品后,一直受到各界质疑。“有同情的、有讥讽的、有惋惜的,但很少有人觉得新东方能够做成功。”他认为,直播用上了新东方老师能说会道的特点。

而就在俞敏洪更新这篇文章的同日,东方甄选粉丝总量突破千万大关,新东方在线股价涨幅一度扩大至100%,6月以来股价涨幅达780%,16日收盘价28.60港元,已高于2021年首个交易日的收盘价26.85港元,抹平了一年多以来的跌幅。

随着东方甄选的爆火,其账号矩阵也在不断扩充。据悉,短视频平台上已出现了“东方甄选之图书”“东方甄选之个护美妆”“东方甄选之3C数码”等多个东方甄选品牌旗下的不同垂类官方账号。前不久俞敏洪透露,新东方已组建“新东方直播间”队伍,销售的是新东方的教育产品,包括图书、学习硬件、课程等。

16日,中新经纬联系到新东方在线方面,对方表示董宇辉目前的热度有点超出想象。“我们是教育转型公司,并不想过度曝光娱乐化。”谈及董宇辉直播走红出圈一事,俞敏洪表示其已经成为现象级的传播,但“也可能是一时的热闹”,他希望东方甄选能够从此打开局面,为新东方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其他教培企业怎么样了?

眼看东方甄选直播愈发火热,且带动了新东方在线的股价,A股豆神教育、中公教育等多股跟涨。同时,不少投资人似乎看到了教培人员转型的新思路,希望其他教培公司也效仿新东方,布局电商直播。

其中,豆神教育近期回复投资者时称,公司已有约100位老师在直播平台分享知识。此前,公司在2021年报中指出,董事长窦昕已带领核心成员进驻抖音,并以直播带货方式提供多品类的课程和产品。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抖音直播带货收款约3776万元。

不过,在连续三天股票上涨累积近50%后,豆神教育17日却因被质疑“蹭热点”收到深交所关注函。深交所要求豆神教育核实媒体“老师参与直播”的报道是否属实,并全面核实公司从事直播业务的合规性等。

多家教育类上市公司也被股民催促直播带货。例如,近日有投资者向学大教育提出“公司有没有想过学新东方一样转型,让股价回到合理区间”;凯文教育被问及“公司和新东方有哪些相似业务”;全通教育也在被投资者追问:“新东方直播一下火了,贵公司有没有考虑走直播路线?”

除直播外,教培企业还在餐饮等非教育类行业展开布局。2022年初,美股上市的朴新教育宣布进军快餐业。公司称,正在评估通过进入中国的快餐连锁餐厅业务来扩展现有业务的机会,并预计通过旗下朴新学校周围或内部开设新门店来改善客流。

在此之前,朴新教育于2021年年底宣布出售旗下K12学科校外培训业务,该项业务在三季度收入占比为59%。

还未等布局快餐业初见成效,朴新教育便又身陷险境。5月,朴新教育宣布开启债务重组,公司已组建清算团队。对于网传的朴新教育“破产”一说,公司称此解读并不准确,还将继续经营。

而在美股上市的在线教育机构瑞思教育,则选择与充电服务企业合并。截至2021年12月,瑞思教育已出售其在中国境内的全部资产;2022年2月,瑞思教育与能链智电签署合并协议,后者是一家新能源服务商。之后,能链智电将通过并购方式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

谁是下一个“东方甄选”?

教培行业的转型形式五花八门,谁能成为下一个“东方甄选”?有观点认为,董宇辉的现象级传播难以复制。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表示,部分像新东方这样的教培企业,旗下教师同样拥有直播的天然优势,比如对知识、产品的解读等。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带好货,更不是人人都能拥有董宇辉的影响力。同时,除了主播本人外,直播的成功也依赖背后团队的贡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各个教培企业的资源、人员素质等条件差异很大,无法完全复制新东方直播。“事实上,学科类教育产业转型,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的转型,更多的是教育行业从业者的转型,能够成功的仍是少部分。”

储朝晖进而向中新经纬谈到,企业的发展本身就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并没有一个稳定的市场,因此类似新东方的跨界布局仍需时间来考量。同时,教培企业的转型同时也反映出背后的行业趋势。“短期内,教培行业的整体空间都会受到压缩,未来不会有太大的市场空间。所幸的是,总体来说,教培行业工作人员的社会关系相对较强,专业能力较高,所以在转型中教培行业也较为灵活。”储朝晖说。

“对于头部学科类培训机构来说,虽然原先的核心主业已经没有太多成长空间,但毕竟已经积累了大量用户,可以将原先的用户存量向其他领域导流。谁能够更顺利、更快速地实现转型显得至关重要。”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中新经纬分析称。

又一教培企业转型直播电商:半年卖货1.49亿元,股价大跌

继新东方的双语直播带货爆火后,另一家转型做直播的教培上市企业豆神教育也在近日引发关注。6月20日,豆神教育回复深交所问询函,并披露了部分涉及直播业务的数据;6月21日,豆神教育称回函中部分表述不够清晰、准确,且有部分措辞存在以宣传口吻表述的情形,因此对相关回复做出补充更正。

两份公告对豆神教育的直播业务进行了梳理。据其披露的数据,2022年度截至回函日直播电商业务销售额为1.49亿元。但这一数据也受到外界质疑。

今年至今直播电商销售额1.49亿元

公告显示,2021年10月起,豆神教育董事长窦昕带领核心成员进驻抖音,通过在抖音等平台发布短视频分享文学文史知识,同时直播带货。豆神教育将机构内的名师打造成具备较强带货能力的知识类主播,公告披露,已打造近100人的主播矩阵。

在直播带货选品方面,豆神教育与合作方共同研发、推广销售学习智能硬件及硬件配套软件,主力带货产品为学习机及智能伴学软件。同时,豆神教育带货产品还包括图书及周边知识产品。

截至公告披露,豆神教育抖音平台粉丝总数为1269.9万,快手平台粉丝总数为348.6万,2022年度截至6月21日回函日此项业务销售额为1.49亿元,自营店铺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为98%。

2022年度一季度,直播电商销售业务收入为2874.65万元,占上市公司收入比例为17.13%。预计本年度直播业务占上市公司收入的比例将会显著提升。

年报显示,豆神教育2021年营收11.22亿元,同比下滑19.05%,归母净利润亏损5.92亿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1.68亿元,同比下滑29.83%,亏损金额为0.43亿元。可见直播电商也并未挽回业务整体的亏损。

南都湾财社记者在抖音搜索发现,豆神教育目前已孵化出三个粉丝超过百万的账号,包括“窦昕@豆神天蝎星”“杨木兰@豆神天美星”“你家刘姑姑@豆神天舞星”等,带货产品也以图书、学习机、线上课程等为主。其中粉丝数量最多的是“杨木兰@豆神天美星”有672.3万粉丝。

带货销售额最高的是豆神教育董事长窦昕的账号,蝉妈妈数据显示,近三十日累计销售额为801.9万元,该账号也几乎是全天候日播。南都记者进入该直播间发现,直播的并不是窦昕本人,而是豆神教育北京总部教学校长罗瑞辰。

鉴于豆神教育披露的2022年度截至回函日直播电商业务销售额为1.49亿元,从上述带货数据推算,外界对该数据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在披露直播电商业绩的同时,豆神教育还在6月21日公告中称,将延期回复年报问询函,预计将于6月27日前完成相关回复工作。此前,豆神教育曾收到深交所年报问询函,被追问业绩承诺、资产评估等三方面问题。

豆神教育下跌,新东方被腾讯减持

从资本市场来看,豆神教育也在经历了6月10日以来的暴涨后,6月21日收盘时下跌15.60%。全天换手率42.90%,成交额19.35亿元。龙虎榜数据显示,营业部席位合计净卖出1.15亿元。新东方在线估价高位之时,腾讯也在6月15日和16日两次减持。港交所披露易显示,6月15日,腾讯控股卖出3561万股新东方在线股票,每股平均价9.6港元。6月16日,腾讯控股再卖出3899万股新东方在线股票,每股平均价9.7港元。

以上述价格计算,腾讯控股累计套现约7.2亿港元。两次减持后,腾讯控股对新东方在线的持股比例从9.04%降至1.58%。持有新东方在线6年的腾讯,也从第二大股东降为第三大股东。新东方在线港股6月20日大跌32%,收盘报16.98港元,已连续两个交易日大幅下跌。

值得一提的是,减持的不止腾讯。Wind显示,6月15日与6月16日,摩根士丹利分别减持3531.45万股和3668.89万股,分别涉资5.85亿港元和10.49亿港元;汇丰银行6月14日、6月15日分别减持366.65万股、701.71万股,涉资3937.82万港元、1.16亿港元;摩根大通6月17日减持1545.04万股,涉资3.86亿港元。

6月21日,新东方在线一度跌超8%,随后由跌转涨。截至收盘,新东方在线上涨3.06%。

转型直播电商的教培企业并不少见。在6月21日下午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昂立教育董事长兼总裁周传有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公司自2020年起积极布局公域、私域直播。2021年末,公司增加了以“大学生教育”领域教育产品为代表的“抖音直播”。2022年,公司正在快速推进素质、科创类课程产品推广营销的直播业务布局以及以增加业务收入为目标的教育直播矩阵打造。

K12教培转型调查:素质教育受众滑坡 职业教育难言成功-中新网

K12教培转型调查:素质教育受众滑坡 职业教育难言成功

K12教培转型调查:素质教育受众滑坡 职业教育难言成功-中新网

“双减”政策落地已近一年,K12教培企业的转型路径逐渐清晰,瞄向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民办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等领域。

这一年里企业的转型表现如何?对此,《证券日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压缩开支成主流

尚难言转型成功

一年前,K12教培企业普遍强调规模经济,市场为先、疯狂扩张、持续亏损是主旋律。从10余家以K12业务为主的上市教育企业业绩来看,高企的营销费用及获客成本,过低的用户留存,导致仅极少数企业能够实现稳定盈利。

2021年7月份,随着“双减”政策落地,“烧钱扩张”模式戛然而止,K12教培企业开始寻求转型。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此番转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中最普遍的集中在教育培训细分赛道,诸如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其次是教育信息化,包括教育智能硬件、SaaS软件服务及文化服务等;此外也包含对新领域的拓展和尝试,如直播电商等。

一边是大幅萎缩的学科类培训业务,另一边是尚未形成规模的新业务。

去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不少K12教培企业营收大幅下滑、亏损扩大。但从今年部分公司发布的一季度业绩来看,已经开始呈现盈利或净亏损收窄的状态。其中,高途、一起教育科技、学大教育等均实现盈利。

今年一季度,高途实现净利润5372万元,而2021年同期为净亏损14.3亿元;一起教育科技净亏损收窄到248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6.6亿元大幅减少,实现经调整后净利润990万元,这是公司继去年四季度后连续第二个季度盈利;学大教育实现净利润117万元,虽然扣非净利润为-490万元,但较去年同期及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明显好转。

此外,51Talk、网易有道等企业在今年一季度也交出了转型业务实现大幅盈利或亏损收窄的成绩。

“目前很难说哪家转型成功了。虽然个别公司业绩看起来有盈利,但这是通过压缩开支等手段实现的,本身不是可持续的模式,还是要看其现金流及主营业务的收入情况。未来两三年,业绩持续增长、业务形成刚需、客户形成相当基数才能称之为健康。”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特聘实践教授、南京大学MBA兼职导师冯斌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总体来看,转型尚未成功。那些转去做职业教育的企业实际上并没有竞争力,还无法与此前一直在职业教育领域沉淀的品牌对抗。”东吴证券首席分析师吴劲草向记者表示。

素质教育培训机构

报名情况不乐观

6月24日及25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和学大教育月坛学习中心。新东方张贴的公告显示,去年8月份就已停止线下授课。学大教育公告显示,今年3月份由于疫情影响暂停开放,目前内部相关教学设施依然齐全。

暑期在即,素质教育培训机构的情况也并不乐观。记者走访了北京市通州区5家素质教育机构,包括篮球、乐器、口才、美术及编程等领域。其中,篮球培训机构因疫情防控目前处于闭馆状态,记者电话联系其创始人,其表示,疫情期间招生一直不温不火。编程培训机构表现相对不错,大厅内有家长在等待孩子下课。

口才培训、乐器培训和美术培训机构也处于开放状态,但学员较少。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主要是在维护老学员,招生比较困难,相较“双减”前,新学员减少三分之一,“原因是‘双减’落地后学校延长了学生在校时间,提供了相关素质类培训课程,同时叠加疫情影响。”

位于北京市平谷区的某线下培训机构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原本希望暑假冲一下,但今年的报名和咨询情况明显不如往年,复购情况也不理想。家长普遍担心机构倒闭或疫情导致无法上课。”

有家长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自己的孩子就读于公立小学,下午放学后学校安排了“综合拓展类”课程,包括大社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业辅导等七大种类、45门课程。还有家长向记者表示,其孩子所在学校安排了摄影、羽毛球、篮球、书法篆刻、合唱团等特色课程,晚上还安排了晚自习。可见,校内素质教育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职业教育赛道

能否承载K12转型梦想?

“双减”落地,K12学科培训遇冷,与此同时,职业教育迎来发展机遇期。在“双减”落地后的几个月时间里,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接连出台。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自2021年9月1日正式施行,在法规层面确定了国家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方针。2021年10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大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针对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业成果融通互认等方面作出规定。

网经社大数据库“电数宝”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在线职业教育融资数量为38起,融资金额61.93亿元,而2020年的融资数量为15起,融资金额17.1亿元,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大幅增长。2022年1月份至4月份,教育行业有53家企业获得融资,近一半为职业教育公司。

在政策和需求的推动下,一些K12机构调转船头。

网易有道专门成立了“有道成人教育事业部”,将有道精品课成人学段、网易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等业务及团队进行了整合,集中资源进行成人学段课程的研发。好未来推出成人教育品牌“轻舟”,旗下拥有轻舟考研帮、轻舟考满分和轻舟留学三个子品牌,覆盖考研、语培、留学等三个领域。高途也已经完全剥离了K12学科类培训业务,全面转型至成人培训和职业教育等领域,业务覆盖素质教育培训、成人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培训、海外留学服务和智能学习服务等。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教育分析师陈礼腾认为,职业教育是一条受国家认可与支持的“黄金赛道”,其中,非学历职业教育板块是各方关注的重点。

但职业教育赛道能否承载这么多的企业呢?一家投资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相比K12赛道,职业教育从来不是强势的吸金行业,其总体营收和利润水平较低,存在感更弱。”

记者据同花顺行业分类统计,目前A股共有21只教育股。其中,主营从事非学历职业教育的公司有中公教育、传智教育以及ST开元。但从业绩表现来看,2022年一季度,只有以IT培训为主的传智教育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同比增长。

事实上,今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曾经的两大明星公司均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3月份,号称“中国第一所网络大学”的万门大学,其老板被指“卷钱跑路”。广告打得铺天盖地的“开课吧”,也在今年深陷裁员风波。开课吧内部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解释称,“每年会优化一部分员工,帮助公司降本增效。”

从目前的转型成果来看,职业教育业务还未能撑起K12机构的期待。

比如,向职业教育转型后,高途2021年Q4扭亏为盈,2022年Q1保持盈利,不过,这两个季度的营收规模同比大幅下滑,2022年Q1的营收同比下滑超过60%。也有上市公司在减少销售和营销费用后终于“省”出了利润,实现扭亏。综合来看,对于职业教育行业而言,恐怕很难再像K12那样出现千亿元市值的企业。

“‘双减’落地后,不少学科培训机构向非学历职业教育转型,行业竞争加剧。在此背景下,如何快速形成竞争优势,建立持续、规模化的盈利模式,成为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陈礼腾表示,“对于企业来说,口碑的打造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打好品牌基础,提升品牌溢价能力,才能更好地获客转化。”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进入职业教育,必须是做教育,而非做大生意。尤其是K12机构,必须从学科类机构的发展、治理中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一窝蜂进入职业教育,一方面会加剧原有机构之间的竞争,盈利前景并不乐观;另一方面很可能会加剧新的内卷,当这种情况出现时,监管部门必然会出手进行治理。”

转型成效相对缓慢

需放眼长远

“K12教培企业转型呈现三个特点:缺乏准备,转型需要长期的准备和蓄力,这些企业没有提前做准备;缺少能力,转型需要相应的技术和能力支持,部分企业短期内并不具备在新领域迅速打开局面的能力;缺乏耐心,转型需要3年至5年的中长期规划,目前来看,企业的表现普遍还是心急了。”教育行业专家、德仁微课研究院院长于洪泽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更根本的原因是,企业过于关注影响其发展的短期微观因素,而忽略了影响其发展的长期宏观因素。

因此,K12教培企业想要进一步发展,需要对影响其长期发展的宏观因素有更敏锐的洞察,同时重新构建发展理论。首先要明确“中心”:是求生存还是求发展。在确立方向后就要思考三点——明确发展原则、转移或重新构建核心能力、做长期发展的准备。

对此,于洪泽提出了几个转型方向:首先,关注细分人群,注重专精特新;其次,根据国家对未来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宏观方向,培养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人才;此外,与科技结合的方向或将成为突破口,比如通过与元宇宙的结合切入教育场景。

冯斌认为,K12教培企业拥有的产品设计能力、互联网技术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及市场推广能力都是很强的,传统职业教育机构很难具备K12教培企业的全球性资源整合能力,也很难做到以超低的成本为几万人上课。

于洪泽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尽管现有的职业教育公司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但还存在许多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因此需要各行业的顶级公司参与进来,诸如华为、百度、新东方、好未来等头部公司,从而为职业教育加持场景化技术、资本、人才等。”

总体而言,相较于刚需、标准化的K12赛道,当下的新赛道中,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很难达到标准化,也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各K12教培公司转型成效相对较慢。在经历了巨大的波谷后,K12教培机构未来是否能迎来颠覆性的发展新思路,还有待观察。

教培机构转型争的应是“滔滔不绝”

“双减”落地已近一年,眼下随着暑假临近,教培机构再度站到了聚光灯下。

从去年7月份至今,虽然教培机构都在努力尝试转型,但笔者发现,有以下问题较为突出:

首先是经营问题,有些机构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了经营问题,加之资金监管不到位,导致学员财产受到损害;其次是态度问题,一些企业虽然按要求实现了“营转非”,也拿到了监管许可,但背地里仍是“换汤不换药”;三是商业模式问题,一些企业转型的变现模式还不清晰,存在短期主义和蹭热点的情况。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对于经历了“双减”的教培机构而言,这种长期主义的思想是当下最该坚守的。

因为,从政策层面来看,“双减”工作接下来的重点将是监管的法治化、常态化。例如,教育部近日对“双减”政策“回头看”,涉及机构数量压减、“营转非”、隐形变异治理、信息化管理以及风险防范等方面。

从教育部的表态来看,“回头看”的工作力度不会减、劲头也不会松。在教育部年初发布的2022年工作要点中已经明确,要推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这意味着对校外培训的行政执法的法定职责将进一步得到强化。要认识到,对校外培训的治理并非短期行为,只顾眼前利益定会受到严惩。

此外,从上市教培机构公布的一季报可以看到,不少公司一改去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收入大幅下滑、亏损加剧的局面,而是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应对“双减”带来的影响,并在今年一季度实现了盈利。

笔者认为,多家教培机构财务业绩向好,是建立在成本降低的基础上,如果不能坚持朝着转型方向持续努力,就无法扩大收入来源,仅靠一时的成本缩减,恐怕离再次亏损并不遥远。对于企业而言,在转型过程中,依然要尊重教育规律,以小火慢炖的方式,把正确的事情持续做下去,最终一定会看到回报。


来源:综合观察者网、中新经纬、南方都市报、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等  

作者:  

编辑:汤圣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