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萧山新闻 >  社会民生 > 

老物件蝴蝶灶 珍藏在老城区居民记忆里

[ 社会民生 ]    
2022
01-20
08:01

城厢街道太平弄社区沈师傅家里,至今保留着一个40余年的蝴蝶灶,年轻一代可能并不清楚这个物件,但它却记载着老城区居民生活的岁月痕迹。

一灶两用居民喜爱

“蝴蝶灶,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当初很时髦,现在被人称作‘古董’。”今年75岁的老城厢人孟小狗是发明蝴蝶灶的元老,说起蝴蝶灶来头头是道。

那时候,老城区居民家家户户烧饭做菜靠煤饼炉过日子,每当用柴生火时,屋前屋后或楼道内乌烟瘴气,熏得人直流眼泪。当时在萧二建做泥工的孟小狗有着一手打灶手艺,便萌发了改进炉灶的想法。

他从居民楼房的烟囱位置、住房条件、减少灶具所占空间等实际出发,经过反复琢磨,一种新型炉灶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灶身上半部分用一块水泥板抬起,用砖和水泥灰浆砌起一灶两用,即一边是蜂窝煤饼炉,另一边是柴炉。灶身下半部分是空的,可以摆放煤饼或柴,形状像一只蝴蝶,故叫“蝴蝶灶”。因蝴蝶灶所占空间小,使用灵光、方便,省燃料省事,用柴生火时黑烟直接进入烟道,清洁卫生,受到大家热捧。

打灶人的苦乐人生

很快,蝴蝶灶连同孟小狗的名字传遍县城,上门请他打灶的人络绎不绝。有时候家里没有人,登门者便将自己的名字、地址写在门上,孟小狗见到后,都会上门对接。从察看位置、浇制水泥板、备材料到开工至少要跑三四次腿。

打灶是一样苦活、累活。在建筑公司工作的他,白天上班,只好利用休息时间去打灶,一年四季节假日安排得满满的。一般一天安排2只打灶任务,时间是很紧张的,有时要干到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家,一天下来常累得腰酸背痛。

“当时商品供应凭票证,有些居民家庭付工钱有困难,不好意思地将二两半油票或几斤粮票之类的票证放到我衣袋里,我也不计较多少。”孟小狗说。随着名声的增大,除了城区居民,西兴、楼塔等地也有人来请他打灶。一个人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他招兵买马,先后培养了10个徒弟,蝴蝶灶的覆盖面不断扩大,10多年后,城区一半以上的居民家中都有了这种灶。

之后,随着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液化气灶走进寻常百姓家,蝴蝶灶悄然隐退。但作为曾经的老物件,依然烙印在不少人的心中。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项亚琼 通讯员 金德华  

编辑:林青颖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