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萧山新闻 >  时政经济 > 

回应“民之所盼” 一路温暖同行

[ 时政经济 ]    
2022
01-20
07:47

区人大常委会视察我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情况

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浙东运河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杭州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执法检查

区人大代表督查学校建设

老岳庙修缮前后

“人大与人民在一起”,是区十六届人大及其常委会贯穿五年的履职理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则是这一履职理念的外在体现。从出生到成长,从就学到就医,从物质丰裕到精神富足,萧山人大的目光始终聚焦在百姓的热点、难点和痛点上,在“面面俱到”的关心中涵养人民情怀,浓墨重彩地书写下“人民至上”,诠释不变的初心和久久为功的担当。

持续监督美好教育

“回澜南苑及周边常住人口多,入托入学的孩子也多,但公办幼儿园却屈指可数,不少家庭都面临着入托难的问题。”区人大代表孙桂琴表示,在市区两级人大的推动下,现在这个难题已经基本有了解决的方案,相信过不了多久,回澜南苑社区就能有一所配套的公办幼儿园。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是民生关键事,区人大常委会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萧山教育工作,持续推进美好教育。

2020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杭州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区人大常委会通过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听取相关条例在萧山的执行情况。在走进回澜南苑社区时,听到了人大代表和选民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意见建议。“回澜南苑社区有常住人口近五千人,再加上周边小区,人口基数较大,但周边的配套公办幼儿园太少,与之人口数量不相匹配,强烈要求加快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早日解决居民入托难问题。”孙桂琴说。

在市区两级人大的推动下,很快传来了好消息,区政府已经将回澜南苑幼儿园用房纳入了规划。

通过执法检查,推动惠民实事。这是区人大常委会推动“美好教育”的一个缩影。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区人大常委会认为,既要着眼当下,又要放眼长远。

涉及教育的桩桩件件都是大事,这几年,学校建设、教师待遇、教育均衡化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改善。每一项政策背后,离不开区人大常委会对于“美好教育”建设的持续监督和推动。2017年,区政府启动《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2019年,全区共新建45所学校,其中包括17所小学和16所幼儿园。对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的大量适龄儿童来说,这些新建学校有效缓解了入学压力。2019年,城区及周边镇街33所小学率先开展学后托管服务。2020年,我区启动了新一轮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区中小学“美好成长”素质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也付诸实施……

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真正实现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从“基本满足”向“人民满意”转变。目前,萧山的“美好教育”建设改革路径日渐清晰,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要素资源供给加速,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跟踪监督医卫难点

2021年7月10日早上6点刚过,萧山区体育馆羽毛球球场,正当球友们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快来人啊!这里有人倒地了!”医生高峰听见几十米开外有人在呼救,赶紧跑了过去,发现有人倒在了球场上。“当时没有感觉到他的脉搏跳动,初步判断是心源性猝死。”有着三十余年临床经验的高峰,从听见呼救、飞奔过去、跪地检查判断颈动脉搏动到开始抢救,仅仅用了1分钟时间。

在高峰的招呼下,围观球友有的帮着拨打120、有的赶紧去拿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高峰和一起打球的同事则开始对男子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经过8分钟的心肺复苏和1次AED除颤后,患者颈动脉搏动、呼吸恢复,脸色也由原来的苍白变得红润,病情得到了初步控制。

“如果现场没有会心肺复苏的人,这个患者很有可能救不回来了,”当时救人的医生高峰说,“通过这件事,我感受到了全民普及急救知识、全社会推广AED的重要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愈加重视,对公共卫生服务也有了更多的期待。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暴露出院前医疗急救水平不足的短板和问题。区人大常委会教工委课题组在《关于完善我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中,提出了要大力提升院前医疗急救能力的意见建议。

五年磨一剑。2020年4月,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全仁夫等16名区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了有关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的建议9件。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水平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代表们提出,与《杭州市深化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相比,我区在急救站点设置、AED等急救设备配置、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随后,区人大常委会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系列代表建议列为常委会年度重点督办建议,并通过持续督办,紧盯短板整改落实。

2021年初,区人大又着眼细分领域,将“配置公共场所AED630台,建设10个以上标准化急救站点”票决为2021年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通过持续督查,确保民生实事真正落地为民。

“心中有百姓,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贯穿落实于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中去,才能真正办好实事。”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人大连续多年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的持续监督,萧山的公共卫生事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的健康有了更多的保障。

守住历史文化根脉

它,穿越千年历史,是流动的文化长廊;它,突破限制沟通南北,是活跃的水上动脉;它,连接江河湖海,是呼吸的黄金水道。它,与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并称大运河。它就是浙东运河,是萧山重要的文化根脉和历史见证。萧山是浙东运河的起点,从2019年开始,区人大常委会打出监督“组合拳”,做好大运河保护利用工作。

如今已经焕然一新的老岳庙,谁曾想到在几年前是一副破败不堪的模样,完全没有得到运河沿岸历史古建筑该有的保护与修缮。

保护浙东运河萧山段沿岸历史文化古迹,牵动着萧山区人大代表的心。

2019年,区人大代表陈亚平提交了《关于对老岳庙遗址清理及修缮的建议》。

收到代表的建议后,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在《萧山日报》代表有话说栏目发声,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立即牵头召开专题会议,启动老岳庙区域安全整治行动。2020年,老岳庙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888岁的老岳庙即将“重生”。

保护不止在一处。区人大代表钱利明、朱善庆则是对运河沿线“萧山大宅门”朱凤标故居的保护进行了深入调研,提交了《关于加快启动朱凤标故居二期修缮工程的建议》。如今,朱凤标故居二期修缮工程也正式启动了。

连续三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每年都组织实地视察运河及运河沿线各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情况,听取人大代表关于运河保护的意见建议,详细了解开展运河保护工作的难题,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供党委决策和政府改进工作参考。

守住萧山的历史文化根脉,人大视之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萧山区贯彻执行《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情况的报告。“贯彻实施不够到位,与周边区县有差距”“要加快完善编制专项规划”“尽快确定运河萧山段保护利用的首个重点项目”……审议中,部分代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对照省、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要求,常委会提出了顶层设计再完善、综保工作再落实、市场运作再探索、宣传氛围再浓厚等审议意见。

同时,区人大常委会以专项监督形式持续推动官河沿线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对涉及运河及运河沿线文物保护的代表建议进行重点督办,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镇街保护运河并活化利用好这一文化遗产。

在众人的期待中,风雨飘摇的老岳庙的“重生”有了新起点,但更大共鸣在于,其重燃了萧山保护大运河的信心。正是在区人大常委会强有力的推动下,更多的文化遗存得到了关注与保护。而下一步,如何让这些历史文物“活”起来,人大代表们也仍将建言献策,为文化兴盛贡献人大智慧。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记者 龚洁 周珂 通讯员 毛莉玫 汪洁涤  

编辑:林青颖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