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萧山新闻 >  时政经济 > 

贯彻落实区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系列专版 今后我们这么干

[ 时政经济 ]    
2022
01-14
07:57

编者按

贯彻落实区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关键在于实干,在于怎么干、干什么。为此,本报特推出系列报道,邀请重点平台、重点部门、重点镇街、重点企业等一把手围绕主题谈思路、讲重点、谋发展,共同为萧山发展再注新动能。

争第一、夺红旗、树品牌

奋力打造“三改、三比、三创”发改铁军

区发展和改革局党委书记、局长俞万昌

区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要厚植四大优势,把握四对关系,实现四大突破,推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高质量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先行者。区发改局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谋部、执行部,始终保持沸腾的形态、战斗的姿态、争先的状态,聚焦“争第一、夺红旗、树品牌”的目标定位,以“改学习、改作风、改工作”为抓手,以“比实干、比成效、比奉献”为载体,奋力打造“创新、创优、创先”的铁军队伍,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发改力量。

一是开展大研究,谋划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主动扛起重要参谋助手的使命担当,重点开展“后亚运”时代萧山城市发展思路、“产城人文”深度融合路径、萧滨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重大行动的谋划研究,针对性提出思路建议。

二是狠抓大项目,厚植转型发展新动能。聚焦项目谋划生成、招引落地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的全生命周期,加大招引“3+3+3”产业和十大重点发展产业的链主型、龙头企业项目,加快推进西电杭州研究院等省市县长“152”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统筹实施区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开工、专题协调、比学赶超、督查评比等机制,加强政策、资金、空间等资源要素保障,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三是优化大服务,激发创新改革新活力。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持续撬动全方位深层次改革,加快构建创新创业发展生态。聚焦民营企业发展,高效开展“助企服务”活动,全力以赴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发展瓶颈,强化服务保障,切实优化辖区营商环境。聚焦共同富裕建设,出台实施“扩中提低”行动方案,加大教育、医疗、文化、居住、交通、生态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推动美好愿景变为实景。

加快打造科创新高地

奋力启动萧山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区科技局局长汪新来

区科技局深入学习贯彻区第十六次党代会各项部署,以努力成为全省“三大科创高地”和杭州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承载地为目标,高质量、项目化推进“打造科创新高地”六大专项行动,为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高质量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贡献科技力量。

围绕平台建设,共建创新“主阵地”。不断深化“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加快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积极争取国家、省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形成一批硬核科技成果。力争至2025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4%,建设成为区域科创新高地与硬核科技创新策源地,跻身全省科技创新第一方阵。

围绕主体培育,打造创新“集团军”。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支持企业引进研发人才、完善研发条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和研发机构全覆盖。力争至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1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000家,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0%。

围绕生态营造,构筑创新“强磁场”。围绕“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方面因素的融合提升,大力补齐短板,推进金融端、环境端、人才端的协同共进。力争至2025年,建成创新空间总量1000万平方米以上,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达50家。以数字赋能科技创新业务场景,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及公共科技资源一键配置,形成创新活动充分涌现、创新成本大幅降低、创新成果加速产出、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的智慧型创新生态。

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

推进重大产业项目招引

区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骆军

区投资促进局深入贯彻落实区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先行者”的未来五年工作指导思想,坚持大项目、好项目引领,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助力萧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全链条思维”谋划推进招商引资。以“谋产业”领题。明确产业链主攻方向,聚焦高精尖细分领域,着力打造一批重点产业链。以“大项目”破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发挥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新模式作用,紧盯产业链头部企业,着力招大引强。以“效能”答题。以“闭环”思维,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

以“产城人文融合理念”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明确核心主导产业布局。进一步做实全区产业布局图,按照“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明确招引方向和目标企业。抓实产业空间建设。引导打造一批适合产业落地的专业化厂房空间,加快推进园区功能性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样板。优化“八大作战区”产业定位,以大项目为突破口,助推产业升级、人才集聚,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以“重大平台建设”精准助力招商引资。强化创新平台赋能作用。充分利用创新平台资源,加快引育新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抢抓萧滨一体化发展新机遇。充分发挥我区制造业产业基础和空间优势,加大双方招商引资合作力度。

以“创新实干精神”高效推进招商引资。创新项目招引模式。创新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聚焦产业资本动向、产业链供需变化、产业链人才需求。全力拓展项目渠道。强化以企引企、以商引商,积极推动萧商回归、总部回归。建强专业招商队伍。结合“兵团化作战、专班化运行”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市政府“十个一”项目洽谈工作标准规范招商模式,提升招商专业化能力。

牢记嘱托勇担当

再创工业新辉煌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党委书记、局长韩梦龙

区第十六次党代会描绘了未来五年萧山高质量发展的远大宏景,非常振奋人心。我们牢记习总书记对萧山“不断提升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进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嘱托,一以贯之、接续奋斗,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以工信经济的“稳”与“进”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再造工业新萧山、再塑制造新辉煌”而不懈奋斗。

聚焦先进集群打造,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稳步推动化纤纺织、汽车零部件向纤维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转型。紧抓“深度融杭”和“萧滨一体化”机遇,放大“亚运国际城”都市优势,积极培育壮大新经济、新动能、新业态,提前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努力提升萧山实体经济的“含金量”。

聚焦数字变革引领,加速两化推进步伐。统筹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巩固提升化纤大脑、亩均3.0平台等数字化改革应用在全省“揭榜挂帅”比拼中的优势;以新一轮“未来智造”行动为抓手,构建完善全区智能制造体系;以“千里马计划”“骏马计划”等培育工作为抓手,加快补齐数字产业化短板。

聚焦高耗低效整治,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以全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为契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持续推进存量工业用地有机更新,强势推进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工作。以小微企业园和镇街工业园为重点,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绿色集约、配套完善的现代产业园区。

聚焦五企梯度培育,助力企业创新提质。落实分类指导,细化扶持政策,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梯次培育体系。积极引导推动我区广大实体企业积极主动地与浙大科创中心、北大信研院、西电研究院等区内重大创新平台对接,充分发挥平台“科技策源地”的赋能作用。

抢抓和放大亚运效应  

助力打造更高能级国际城区

区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邵生华

区住建局第一时间传达贯彻区第十六次党代会和区委十六届一次全会精神,结合住建实际,提出今后住建工作将围绕“一带三区多极”空间发展格局,抢抓和放大亚运效应,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有机更新、行业转型升级组合拳,助力我区打造更高能级国际城区。

聚焦亚运保障,提质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市区一体化、萧滨一体化,主动承接省、市路网辐射,统筹推进区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已开工市政道路、停车场等项目竣工;有序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区域试点工作。

聚焦共同富裕,营造安居乐业环境。深化9个省级未来社区创建工作;全面提质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聚焦风貌提升,推进全域有机更新。加大建筑形态和风貌管控,推进亚运未来城市新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产业区以及山水人文特色型县域风貌样板区创建;实施城乡“微更新”和“微改造”行动;继续推进绿地公园和绿道建设。

聚焦数字化改革,提升整体治理能力。加大建筑信息模型、城市信息模型、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在城市建设的集成与创新运用。持续完善“数字住建”驾驶舱,推进住房管理、建设工程、燃气、人防等领域数字平台全面融合,搭建“一屏展示、一网分析、一键督办”管理平台。

聚焦绿色低碳,推进行业转型升级。编制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行动方案,推行绿色低碳的城市建设和运营模式;发挥我区钢结构产业优势,提升龙头企业创新研发、系统集成及工程总承包能力,推进钢结构建筑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推进装配式装修;鼓励区内企业主动布局省外重点区域市场。

加速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引导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

规划资源萧山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沈柏潮

规划资源萧山分局深入贯彻落实区十六次党代会精神,立足自身职能,持续树牢新发展理念和开放创新思维,围绕“四大突破”重点工作,在空间规划、资源保障、城市设计、民生服务上精准发力,为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高质量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扛起规划资源新的使命担当。

突出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做优做实“三区三线”,构建更加均衡的国土空间格局,持续完善中微观层面规划,织密城市建设管控体系,通过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村庄规划的编制,指引城市建设和规划落实执行。

精准要素配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与时俱进抓好前瞻性谋划,向空间挖潜力,向土地要效益,充分发挥“空间治理和资源要素保障”支持作用,推动资源要素进一步向平台集中,加快平台成为我区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不断跟进做好“存量优化”文章,多途径盘活“三块地”,加强工业用地有机更新,为我区腾出未来发展空间。

聚焦风貌管控,构筑高品质城市形态提升国际化水平。落实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形成总体城市设计成果,指导城市重点片区、重点轴线等区域精细化管控,聚焦TOD综合开发,推动我区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主动对接历史街区和历史地段保护规划编制,擦亮文化新名片,营造优美精致且富有文化内涵的城市空间,推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推动城市能级迭代跃升。

厚植为民情怀,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一以贯之把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成果,坚持系统集成,以服务推进生态保护、重大项目建设、规划实施管理等重点工作,积极打造具有自然资源部门辨识度的“三服务”2.0版。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  

编辑:汤圣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