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萧山新闻 >  文教卫 > 

读萧山典故 忆先贤故事——勇武篇

[ 文教卫 ]    
2021
11-16
08:21

位于所前镇的葛云飞牌坊

中国古代历史上,历朝名臣良将无数,而古代萧山骁勇的将领也不乏其人。二十五史中"列传"萧山人三十多个,其中也有领兵打仗的将领四人。他们能征善战,征战四方。《宋书》《南齐书》《明史》《清史稿》等史册记录了他们勇武豪壮的故事,如东晋孙处的一次“破釜沉舟”之战、南朝戴僧静和“一木难支”成语的来由、明朝张嵿四次平乱保境安民、清朝葛云飞奋勇抗击英军,等等。

东晋孙处的“破釜沉舟”之战

孙处是东晋时期萧山人。东晋后期,战乱不断,孙处是刘裕的部下,随从刘裕征战。当时刘裕是东晋大将,后来代晋自立,成为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

孙处随从刘裕征战各地,立下诸多战功。五斗米教教徒孙恩造反,攻克绍兴,进攻宁波,北击海盐,声势浩大,朝野震动。刘裕领兵东征,转战各地,绵延数年,最后打败了孙恩。后来,大将军桓玄篡位称帝。刘裕又率众起兵匡辅晋室,经过几年征讨,终于歼灭了桓玄。面对北方的威胁,刘裕又兴师北伐,几番苦战,击败燕军。在攻灭南燕的广固之战中,孙处最先攻进城内,立下了首功。

孙处一路随从刘裕东征西讨,屡立战功,被封为振武将军、新夷县五等候。孙处最大的战绩是打败卢循叛军。

卢循是孙恩的妹夫,孙恩死后,卢循带着残兵逃到广州。东晋正值多事之秋,无力征讨,于是招抚卢循,封他为广州刺史。义熙六年(410)二月,卢循趁刘裕发兵北上、京城空虚之际,再次起兵造反,大举北伐。叛军聚众达十万余,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直指南京。

朝廷急召北伐的刘裕回师迎战。刘裕闻讯仓促拔寨起营,星夜返程。孙处回师后领兵布防死守,挡住了叛军。

此时的南京城内人心惶惶,大臣们纷纷劝说皇帝渡江以避兵锋。而刘裕坚决反对,认为叛军逼近,人心浮动,皇帝一旦迁移,自然士气尽失,即使逃到了江北又能往哪里逃?

在刘裕的坚持下,皇帝总算没有渡江。于是刘裕休整兵马,修筑城池,打造战船,调集各地人马勤王。

如何才能击退卢循,最终将叛军剿灭?最好的办法是先捣毁他的巢穴。如果派出一支奇兵从海路袭击,可以出其不意端了卢循的老窝。只是从海路袭击,路途遥远,耗时又长,如果卢军有备那这支奇兵将有去无回。

但卢循擅长水战,其水军船队战斗力强大,水战经验丰富。如今晋军选择水路出击,不光刘裕的众将领连想都没想,恐怕卢循也不会想到。这是一步险棋,刘裕就赌卢循没有在海上防备,决意出征。

谁能担此重任?刘裕思虑再三,认为除了孙处没人能够胜任。

这一年八月,刘裕郑重和孙处约定,各路大军接下去将进行战略反攻,逐步收复失地,孙处必须在叛军退到广州之前拿下广州,断绝卢循的退路。于是,孙处立下军令状,领兵三千,带足粮草,义无反顾出征。

远征军一路艰难行进。好在卢循并不以海路为意,孙处在海上没有遇到叛军。三个月后,远征军顺利靠岸。这时候天居然起雾了。孙处命令士兵烧毁叛军的船只,又自断退路,把自己的船也都烧了。

孙处进军距离广州城十多里时,城里的守军还没有察觉。孙处来到城下,趁着弥漫大雾发起猛攻。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的远征军已无处可退。三千勇士个个生死不惜,奋勇当先,苦战一天后,攻克广州。

孙处一边安抚当地民众,加固城池,一边还又腾出手来,派出人马平定了岭南各郡,使卢循彻底丧失了后方根据地。

而此前晋军各路兵马逐步反攻,叛军节节败退。卢循兵败,准备南退到广州。不料,广州已经失陷。卢循集结兵力,全力攻打广州。孙处孤军作战,殊死抵抗。两军恶战了二十多天。

这时,反攻的晋军也兵临城下,卢循腹背受敌,挥军转往交州。孙处一路追击,恰遇病情暴发,不能穷追到底而撤军。卢循后来在交州被杀。

在风雨飘摇的东晋,孙处四处征战,成为一员悍将,孙处去世时,被追赠为龙骧将军、南海太守,封侯官县侯,食邑千户。两年后,刘裕念及孙处的功劳,又上表朝廷请封,朝廷念其功绩,再赠交州刺史。

南朝戴僧静和成语“一木难支”

戴僧静是南朝时期萧山人。他从小有胆有识,武艺高强,擅长骑马射箭,后来投奔了萧道成。萧道成时为南朝宋将军,后来受禅为帝,成为南朝齐开国皇帝。僧静常在萧道成左右,深得赏识器重。僧静曾违反禁令被关进狱中,萧道成设计把僧静营救出来。僧静家里贫困,萧道成又每年接济他家人很多粮食。

戴僧静追随萧道成,四处征战。他初战北魏,大展神勇,一战成名。魏军围困角城时,萧道成派戴僧静出战。僧静带着士兵势同虎狼,扑向魏军,所到之处血肉横飞,势不可挡。魏军惊骇,阵脚大乱,全线溃退,狼狈而跑。而杀红眼的僧静不依不饶,又单刀向前,穷追不舍,一个人追过河去,又斩杀了三个魏军士兵。当时,天气极端寒冷,而僧静脱下衣服,居然用嘴巴衔着敌人的首级,拍打着水面游了回来。南朝军队见僧静如此神勇,无不震撼。萧道成得此猛将,大为赏识,将僧静补任为帐内军主。回到京师后,又将僧静升任为积射将军。

戴僧静作为一员武将,有勇有谋,镇守一方时,也有仁厚胸怀,能够体恤百姓。他出身贫贱,知道百姓疾苦,还出钱买牛给贫民让他们种庄稼,甚得民心。

而戴僧静最大的战绩是平定袁粲。

当时,刘宋皇朝软弱不振,内忧外患。萧道成在四方反叛、朝廷危难之际,多次奉命平叛,战功赫赫,不断加官晋爵,逐渐掌握了朝廷实权。

然而,袁粲等一些大臣不满萧道成专权,认为如果不除掉萧道成,刘宋的江山早晚会灭亡。升明元年,荆州刺史沈攸之发布檄文,起兵讨伐萧道成,派大军沿江东下。当时袁粲镇守石头城,消息传来,袁粲联络大臣响应,合谋铲除萧道成。袁粲暗中布置人马占据要地,调动兵马准备攻击萧道成。

但事情很快泄露,有人向萧道成告了密。萧道成十分恼怒,调动军主苏烈、王天生等率部火速进驻石头城,并派戴僧静带数百将士日夜兼程前往突袭。

戴僧静悄悄来到南京城下时,苏烈已经抢先进驻了仓城。僧静用箭将书信射进城里,到了晚上,趁着夜色用绳索缒入城中,和苏烈合兵一处,一起攻击袁粲。袁粲列兵西南门,燃起火烛发号施令。这时候,萧道成的军队也兵临城下,用箭射灭了烛火,猛攻城池。内外夹攻,眼看抵挡不住,袁粲又返回去了东门。袁粲的同党辅国将军孙昙馞倒是个悍将,他每出城冲杀一个回合,都给外面的军队造成很大杀伤。

两军对阵,相持不下。这时候,天上忽然有一颗红色流星滑落,正好坠入城中,城里一片亮堂。戴僧静身先士卒,乘机奋力攻打。这时外面的军队烧毁了城门,也杀进了城内。

袁粲看到城门火起,知道大势已去,在几个随从簇拥下退回到府中。袁粲坐在堂前,令人点亮蜡烛,叹息着对儿子袁最说:“我明知道凭一己之力无法挽救朝廷的衰败,就像一根木头不能支撑要崩塌的大厦,但我身为朝廷重臣,为君臣大义,不得不这样做啊。”

“一根木头不能支撑要崩塌的大厦”,这句话后来演变为了“一木难支”这个成语。

此战,戴僧静居功至伟,被封为前军将军、宁朔将军。

明朝张嵿四次平乱保境安民

张嵿是清朝时期萧山人。他从知县做起,一路几经沉浮,做到南京工部尚书;他为官一方,造福百姓;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不惧权贵,敢于对抗权奸、叛臣,为此仕途经历了多次起落;他曾总督两广军务,四次平乱,还领兵抗击外来入侵者。

明世宗即位后,张嵿以右都御史的身份总管两广军务,多次平息战乱,保民安邦。主要有四次平乱:

广西上思州黄缪纠集峒兵攻打官府州县,张嵿领兵征讨,平定乱军;程乡梁八尺等与福建上杭乱军互相呼应,抢掠各地,张嵿会同福建官兵夹击乱军,俘获斩杀乱军五百多人;归善李文聚众叛乱,官军多次征讨未能平定,又是张嵿派部将清剿,俘获斩杀乱军一千多人。

张嵿还有一次少胜多、让朝野震动的平乱。

广东新宁、恩平蔡猛三聚众数万,剽掠各地,声势浩大。张嵿调集兵马进行征讨,经过苦战,大获全胜,擒获斩杀乱军一万四千多人。朝廷自岭南用兵以来,还没有这样以少胜多的胜仗。“自岭南用兵,以寡胜众未有若是役者”。捷报传来,朝野震动,皇帝更是龙颜大悦,给予重赏。

他抗击外来入侵者,大败葡军。

当时,葡萄牙不断向海外扩张,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展势力。

这一年,葡萄牙人别都卢率军以巨舰大炮横行海上,攻击马来西亚诸国,又带着五艘战船攻破了巴西,继而入侵广东新会。朝廷决心武力驱逐,张嵿派出将领出海御敌。明军各部齐头并进,在海上大败葡军。此战,明军大获全胜,缴获葡军船只二艘,以及大量枪支弹药,还生擒葡军首领别都卢。

不久,张嵿被朝廷召回,掌管南京都察院事务,任工部尚书。嘉靖六年,被弹劾致仕。

清朝葛云飞奋勇抗击英军

葛云飞是清朝时期萧山人。他从小武艺超群,考中武进士后,任浙江水师守备、瑞安协副将。后升为定海镇总兵。

其间,葛云飞经常出海巡逻,多次抓获海盗,屡立战功。一次,他领兵出海,碰到了海盗。狭路相逢之际,他身先士卒,纵身跃上盗船,和群盗打斗。他的手臂被砍伤了,还夺过海盗手中的刀将其刺杀。这次捕盗,葛云飞亲擒大盗十一名,斩取首级十二颗,又缴获海盗船多只。葛云飞的神勇,保护了一片海域安宁。

而更为可歌可泣的是在鸦片战争中,葛云飞率军奋勇抗击英军的事迹。

道光二十年(1840),英军侵犯定海,定海镇总兵张朝发战败,浙江巡抚乌尔恭额、提督祝廷彪商讨御敌之策,认为葛云飞谋略可用,又熟悉海岛情形,召葛云飞速回军中。总督邓廷桢也认为葛云飞可以信赖,推荐他署理定海镇总兵。

这时的葛云飞因父亲去世,正在原籍服丧,闻讯即告别母亲,日夜兼程,赶赴镇海。

葛云飞赶到军中,察看地形,部署兵马,重建防务,积极备战。他派重兵把守招宝、金鸡两座山,沿江排列炮阵,修筑城防,又召集失散士兵,组织训练,恢复士气。

一天,一个叫安突得的英军军官,在附近测量地形,葛云飞果断设计将他抓获。军官被抓,引起英军慌乱,觉得清军不可小看,赶紧加强戒备。

葛云飞从小志向远大,敬慕古代良将。从军后一心要为国家建立功业。他随身带着两把宝刀,分别刻着“昭勇”“成忠”二字。他还写有一首《宝刀歌》,“恨斩佞臣头,渴饮仇人血”,壮志尽显,让人热血沸腾。

不久,裕谦接替伊里布出任钦差大臣,主持浙江军务。在讨论战守问题时,葛云飞认为,定海三面都是山,南面是海,没有屏障,应该修筑土城,得到了准许。葛云飞又建议在竹山、晓峰岭增设炮台,五奎山、吉祥门、毛港全部布防,互为犄角。裕谦却认为费用太多,不允许。葛云飞又请求堵塞竹山港口,以阻挡英军船只,又没有结果。葛云飞还提出预支自己的三年廉俸银修筑城防,结果也遭到拒绝,还引起了裕谦更加不满。

防守薄弱,兵力不足,葛云飞心知必败,无奈长叹,唯有竭力杀敌,生死不惜。后来,裕谦来到定海,视察前线防务。他看到葛云飞青布包头,身穿短衣,冒着酷暑,四处奔走操劳军务;又听说他出海抓捕盗贼时,与群盗短兵相接,手臂被砍伤,还夺过海盗手中的刀把海盗砍杀。葛云飞如此神勇,裕谦不禁唏嘘,暗暗佩服。

此后,英军再次侵犯,葛云飞率部在竹山门、东港浦炮击敌舰,多次击退英军,葛云飞因此还加提督衔。

葛云飞和两位总兵部署防守,总兵王锡明、郑国鸿分别扼守晓峰、竹山。葛云飞自己则首当其冲,驻扎易攻难守的土城。三位总兵慨然立誓,“城亡亦亡,不离定海半步”。

英军多次进攻,葛云飞日夜苦战。数千英军突袭,登五奎山,葛云飞亲自发炮,击中英军长官,逼退英军;第二天,英军又在山后发炮轰击清军,葛云飞也隔山开炮回击;晚上,英军又乘着大雾,直逼土城,葛云飞又指挥还击,发炮击中了英军装载弹药的船只,炸死英军甚众。

几天后,英军再度进攻,以猛烈炮火连番轰击清军阵地,随后集中兵力,大举进攻晓峰岭、竹山门。战况惨烈,交战双方死伤无数,清军两总兵王锡朋、郑国鸿先后战死,阵地失陷。

英军集中兵力,开始全面攻夺土城。葛云飞率部竭力阻击英军,前队阵亡,后队跟进,前仆后继数次杀退英军。

眼看兵士一片片战死,枪炮皆竭,大批英军蜂拥而至,情势危急。葛云飞知道最后的时刻已经到了。浑身血迹的葛云飞从容整理衣甲,朝北拜天,取来印信托付给一个亲兵,让他小路突围送往大营。随后,葛云飞挥起长刀,带着最后的二百亲兵,冲入敌群。葛云飞带着勇士们一路冲杀,一直杀出二里多路,杀死英军无数。

一路转战,杀到竹山底时,亲兵已经全部阵亡。他的头上、脸上、手上都受了伤,兀自挥刀力战,血战不止。到竹山门,葛云飞忽又被一英兵砍中,一大批英军围了上来,以火枪密集射击。葛云飞身受四十多处伤,又猛被一个炮弹击穿胸背。最后他血尽力竭,死在悬崖边。血迹斑斑的葛云飞,手持长刀,背靠崖石,怒目而视,直立不倒。

苦战六个昼夜,定海失陷。当晚,一个叫徐保的定海勇士冒险到阵地上,找到葛云飞的遗体。徐保浮舟渡海,辗转将葛云飞遗体送回萧山。消息传到朝廷,道光皇帝挥泪下诏,赐黄金办葛云飞丧事,谥壮节。

葛云飞,奋勇抗击英军的英雄,一曲壮歌,气壮山河。


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作者:傅浩军 徐以道  

编辑:蔡少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