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萧山新闻 >  文教卫 > 

亚运来了 | “女排精神”在萧山赛场上传承

[ 文教卫 ]    
2021
11-02
08:02

下午3时,随着一声哨响,朝晖初中体育馆迎来了热闹时刻。拦网、吊球、扣杀……只见十几名排球小将各展绝技,正上演着一场“龙争虎斗”。排球,在中国群众基础深厚,“女排精神”不仅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辉煌,更成为激励国人接续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在萧山,排球运动蓬勃开展,不少排球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勇争先,用行动诠释着女排精神。

一位前国手教练

深秋,朝晖初中体育馆的排球队“大本营”,队员们挥汗如雨。站在一旁的邱亚楠神色威严,指挥若定。

在今年的浙江省第六届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排球比赛上,邱亚楠带领学校排球队夺得男子初中组冠军,但她还想精益求精,希望利用这段时间备战11月底的市运会。“对萧山来说,这是一场重要比赛。”

在这位女排前国手,朝晖初中体育老师兼排球队教练邱亚楠眼里,这场重要比赛是学校排球队下一个目标。“我打了15年排球,现在能够带领孩子们在比赛中拿到漂亮的成绩单,成就感十足。”

邱亚楠与排球结缘,始于2003年。在一次浙江省女排青年队选材时,因为她的身体协调性等基础条件不错,被教练挑中。“当时我14岁,从未接触过排球,那时的球打起来又硬又痛,刚开始垫球时手臂上全是乌青。”

彼时,邱亚楠是排球队里的接应二传,需要担当“多面手”的角色。“接应二传是排球场上最全面的位置,进攻时要像主攻手一样犀利,防守时要和副攻手一起打配合,有时还要担当起穿针引线的二传职责,所以传、垫、扣、发、拦全部都得练,同时还要提升身体素质、速度等。”

虽然打排球苦、累,还容易受伤,但邱亚楠始终刻苦训练,她的竞技水平也与日俱增,无论是调整进攻还是跑动进攻都兼具实力,后排进攻、前排交叉进攻、双背飞等也表现不俗。2006年,她因表现优异加入浙江女排队成年队,并逐渐成为排球队里的进攻核心之一。

在一次客场作战时,由于比赛场地离看台很近,当地球迷非常热情,场上的双方也拿出看家本领奋力拼搏。“一开始我们0:2落后,调整心态后一鼓作气,连翻三局赢了比赛。”邱亚楠回忆说,那场比赛体现出了女排精神。“如果团队不齐心协力,任何一个人不全力以赴,就不可能转败为胜,所以最关键的还是团队精神。”

2010年至2018年期间,邱亚楠参加了不少赛事,开始崭露头角,她曾获得中国女子排球联赛冠军、全国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全国女子排球冠军赛冠军等荣誉。

2011年,邱亚楠被时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俞觉敏选中,首次入选国家集训队。如今,作为一名排球教练,她的生活仍然与排球紧密相连。提及接下来的规划,她希望自己可以带领朝晖初中这支排球队继续前行,在赛场上展现出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也希望自己可以早日评上一级教师。

一项团队协作的运动

在朝晖初中这支排球队里,15岁的吴浩嘉灵活地穿梭在球场,时刻关注着对方副攻的一举一动,并不时传球和组织进攻,他是队里的二传手。

“我是整个球队的灵魂。”提及自己的定位,吴浩嘉笑着说,“这个位置很费脑,既需要把每一颗球传递给攻手,又需要跟对面的副攻斗智斗勇,给我们的攻手制造进攻机会。”

据了解,二传手也称“托手”,是场上组织进攻、实施战术的组织者。除了需要具备娴熟的二传技术,还要善于随机应变,团结队友,发挥全体队员的特点以及组织本队的进攻力量。

2019年,在小学教练的推荐下,吴浩嘉第一次接触排球。“当时挺好奇的,怎么别人垫球都好好的,我一垫球球就乱飞呢?”在与排球密切接触之后,吴浩嘉就喜欢上了这一运动,并因为协调性不错、机灵等特点,开始担任队里的二传手。

在最近一次省级排球赛上,吴浩嘉得到上场机会。“第一局比较关键,所以当时我特别紧张,队友就一直鼓励我。”最后,第一次参赛的吴浩嘉在场上表现大胆,与队友配合默契,赢下第一局,经受住了考验。

“排球的独特魅力在于队友间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尤其在赛场上能够碰撞出默契的火花。”吴浩嘉说,接下来自己会好好训练,在日后的比赛中继续为队里争夺荣誉。

和吴浩嘉不同,今年15岁的主攻手王熙杭一开始是拒绝排球的。“当时觉得打排球又苦又累,不愿意接触。没想到,如今排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一天不碰球就难受。”

作为队里的主攻手,王熙杭身材高大,弹跳力强,拥有强劲的扣杀力,善于突破对方的防御。“我之前是队里的副攻,后来教练觉得我的扣球力量、速度、技巧等不错,更适合主攻手。”在今年的浙江省阳光排球赛中,王熙杭在赛场上发挥出了关键作用,并与队友合作默契,在浙江省阳光青少年排球赛上获团体第一名。

从一开始拒绝排球到慢慢接受排球,甚至喜欢上排球,在王熙杭看来,排球最大的魅力是从中收获健康、自信和快乐。“尤其是获胜时,那种心情无以言表。同时,排球也让我在未来道路上有更多的选项,比如可以通过优异的排球成绩升上更好的高中、大学,我会将这一运动继续坚持下去。”


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作者:记者 童宇倩  

编辑:蔡少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