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杭州 > 

杭州天气虽冷 桂花还是零星地开了

[ 杭州 ]    
2021
10-18
07:49

消失百年的极品开化纸再次向世人展示它的魅力 

昨天一早,久违的太阳就回来了。天气虽然转晴,但冷却是实打实的。杭州市气象台说,昨天杭城最低温度11.5℃,是今年4月20日以来的最低气温。

虽然气温低,但是太阳还算给力,加上风力也小,人体感觉没有前天那么冷。今天的天气和昨天差不多,多云到阴,部分城区有时有小雨,偏北风3-4级、阵风5级。明天多云,阳光会更好一些。气温也和昨天相似,白天最高气温17℃,早晨最低气温11℃,山区更冷一些,最低7-9℃,临安高山区最低5-7℃。

接下来,杭州还会降温、降雨。20日-21日冷暖气流交汇,杭州会有明显的降雨过程。21日受冷空气补充影响,还有一次降温过程,21日-23日最低气温在10℃出头。

久违的阳光露面,除了抓紧时间洗洗晒晒,杭州人今天最关心的事情依然是,“桂花开了吗?”

你还别说,很多人今天都在小区楼下隐隐约约闻到了一丝丝桂花香。凑近看看,除了一些“心急”的已经零星开了,大部分嫩黄色的小花朵还都没开出来,尚处在“铃梗期”,娇羞裹着黄褐色素衣的铃梗,预示着桂花很快就会开满枝头。在橙柿互动App的杭友圈,不少橙友也晒出了他们看到的桂花,拱宸桥、武林广场、少年宫、之江路……

记者来到杭州少儿公园,那里的情况也差不多,还处在桂花的“铃梗期”,蓄势待发,下周就会盛开了。

橙柿互动继续发起全城寻香活动,欢迎来杭友圈发帖晒晒你身边的桂花。

失传百年的开化纸

再次向世人展示它的魅力

说到开化,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它的美食,尤其是那道征服了无数人味蕾的清水鱼。其实,开化还有一样东西被人惦记着,被誉为中国手工纸皇冠上明珠的它,细腻洁白、簾纹不显、温润柔滑、薄中见韧、寿达千年。

它就是开化纸,又称“藤纸”“桃花纸”。开化纸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它质地细腻,极其洁白,帘纹不明显,纸虽薄而韧性强,柔软可爱,摸起来柔润而有韧性。在开化纸上写字绘画,不会褪色,虫不咬不蛀,可以长久保存,是中国古纸中的极品。

开化纸是明清最名贵的宫廷书籍用纸。在被现代工艺取代之前,清代最贵的纸便是“开化纸”,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时宫里刊书以及扬州诗局所刻的书多用这种纸。

近百年来,开化纸一度消失匿迹,不知踪影,如今经过后人10多年的努力,它又回到了大众的视野。

10月18日上午,一场以开化纸为创作载体的艺术作品展将在浙江展览馆1号展厅开展,在失传百年后首次集中向世人展示它独特的魅力。

开化纸的传承、复兴,离不开黄宏健和孙红旗这两个开化人。

两个开化人的相遇

让开化纸走上传承之路

清朝时期,开化纸是内府用纸,除了大家熟悉的《四库全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全唐诗》《钦定全唐文》等均是用它印刷。

嘉庆之后,开化纸产量开始减少,品质不断下降,1940年3月,上海文史馆馆长、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出版家张元济先生在谈及拟印《册府元龟》时曾说过:“昔时开化纸精洁美好,今开化所造纸粗劣用以糊雨伞矣。”

有人说,当初开化纸品质下降最主要是因为用于造纸的植物原料——荛花,越来越少,荛花可以使纸质变得薄而坚韧,另外受现代纸张快捷便宜的特性的冲击,让开化老一辈造纸人逐渐放弃原有的手艺。从此开化纸销声匿迹,慢慢淡出了历史。

后人认识到传统手工制作开化纸的珍贵时,已经没人记得它是怎么做出来的,更找不到完整文献资料,直到黄宏健和孙红旗两个开化人相遇,开化纸重新走上了复兴之路。

黄宏健是开化县华埠镇青阳村

人,初中毕业的他干过水电工、跑过运输,2010年为了陪孩子读书在县城开了一家小饭店。

虽然学历不高,可黄宏健骨子里却透着对文化的爱好,每天起来练习书法是他必做之事,为此他在饭店里留出一间包厢,只供习字作画,不久小饭店就成为开化文人聚集之地。

开化县作家协会主席孙红旗当时正在准备创作以清乾隆年间开化造纸世家悲欢离合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国楮》,和黄宏健聊起开化纸的兴衰,总是不胜感叹。

黄宏健的外婆生于造纸世家,孙红旗的话语激发了他恢复开化纸造纸技艺的想法。此后,黄宏健就将饭店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四处奔波,寻找老艺人,在他们的口述中,搜集、记录开化纸昔日的制作技艺,并一遍遍地尝试、推敲……

不仅恢复开化纸的制作工艺

更要让它融入现代科技

虽然屡试屡败,但黄宏健没有气馁。

2012年,为了能专心造纸,黄宏健关掉了维系一家人生活的饭店,他的举动被不少人叫好,但能给予帮助的人却不多,同时一些懂行的人也曾劝黄宏健放弃,因为这是一条艰苦的路,可他却执意坚持。

原本的积蓄很快就被消耗殆尽,最苦难的时候,黄宏健连买造纸原材料的钱都快拿不出来。

在黄宏健心中,他本就是一个农民,即便未来真的山穷水尽,大不了再做回农民,为此还写了首诗自勉:“世闻后主名,未谙南唐笺。纸里见真义,欲辩已无言。”

付出总有回报,2013年,黄宏健和孙红旗等人发起成立了开化纸传统技艺研究中心,开化县委、县政府开始给开化纸研究开发和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专项补助。

2017年3月24日,“开化纸研究实验室·杨玉良院士工作站”在开化纸技艺研究中心启用,更是加速了开化纸的复出之路。

作为国际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4年来,杨玉良从不在社会上兼职,可为了开化这张古纸,这位复旦大学原校长破了例。

如今经过这些年的努力,黄宏健试制的开化纸已经和古纸非常接近,纸张模拟老化数据更是达到了2825年的水平。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钱卓君 董齐  

编辑:陈茜如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