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专栏 >  萧康共力 向美而行 > 

萧山中医院援康定医疗专技人才赴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萧康共力 向美而行 ]    
2021
09-27
16:48

9月25日下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前夕,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5位参加东西部协作援助康定医疗专业技术人才来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参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地研学,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纪念援康“满月”。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坐落于泸定县城西南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内,距泸定桥600米左右。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公园大道两侧共22根花岗岩石柱。22根石柱代表着当年22位飞夺泸定桥的勇士,他们有的牺牲在夺桥的战斗中,有的牺牲在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场上,令人遗憾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连姓名都没留下。大道前方就是由邓小平题写碑名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碑体为铁索抽象几何体造型,错落有致,与碑体紧紧相连的前部平台上,屹立着两尊在铁索上攀援前进的红军战士铜像——一个举枪射击,一个挥臂投弹。大家缓步来到纪念碑下仰头凝望,庄重巍峨的雕像仿佛再现了当年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辉战斗。

纪念碑后就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展区共分5个单元:第一单元为战略转移,突重围长征路上现曙光;第二单元为抢险飞夺,泸定桥上谱写英雄史诗;第三单元为传播火种,彰显红军英雄本色;第四单元为北上征程,艰苦卓绝誓做抗日英雄;第五单元为泸定历史文化厅。馆内共展出、收藏各类历史文物、图片、资料等400余件,以红军长征为主线,以飞夺泸定桥为重点,全面展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奇、绝和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重大意义。

86年前红军穿过的蓑衣、用过的马灯、扎过的绑腿布等物品安静地躺着,仿佛向参观者诉说着当年的峥嵘岁月,虽年代久远、饱经沧桑,却历久弥新、精神永驻。80多年过去了,长征亲历者和见证者也逐渐逝去,但历经战火硝烟保存下来的老物件依然焕发着光彩。

5位医疗专技人才在参观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前还实地踏访了泸定桥。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始建于清康熙44年(公元1705年),建成于康熙45年(公元1706年)。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关键战役,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这是后来对飞夺泸定桥的最高评价。走在晃晃悠悠的桥面上,望着几十米下湍急汹涌的大渡河水,大家心中犹如穿越了时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仿佛听见了枪炮的轰鸣、战马的嘶吼,似乎看见了桥头熊熊燃烧的大火,以及勇士们怒目圆睁、攀着铁链、艰难前进的雄姿。

重温红军长征那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和坚韧意志,大家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壮举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今天参观过的这些老物件、走过的老桥,给我们上了一堂鲜活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5位医疗专技人才表示,“我们将传承永不磨灭的红色基因,坚定一往无前的理想信念,凝聚昂扬向上的革命斗志,践行尽责担当的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在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的磅礴画卷上书写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来源:萧山网  

作者:通讯员 黄坚钢  

编辑:来陈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