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为”专题实践活动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萧山区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目标任务,坚持“规定动作不折不扣,自选动作有声有色”,坚持以“访民情聚民心”调研服务活动、“手拉手心贴心”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助万家暖人心”重点群众关爱活动、“平安城幸福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优化活动、实施数智赋能提效行动、实施要素集成提挡行动、实施营商环境提质行动、持续整治形式主义、清理规范基层事项、推进智治赋能基层减负等十大行动为抓手,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党史学习教育“三为”专题实践活动十大行动
1
“访民情聚民心”调研服务活动
深化“民情双访”机制,走访企业4976人次、走访群众2.15万人次、服务基层3.3万人次,共计收集问题并解决1.81万个。
2
“手拉手心贴心”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全区各部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2135次。实现全区1.4万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积极参与认领微心愿,摸排67名困难中小学生,针对性开展点亮微心愿志愿服务活动,发起线上筹款65000余元。组织开展扶老智行专项志愿服务行动,累计帮扶老人1000余人次。
3
“助万家暖人心”重点群众关爱活动
针对老年群体,提供高龄独居、空巢、孤寡老年人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加大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00户,新增、提升社区老年食堂(含助餐服务点)50家,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50张。
针对青少年群体,启用通惠南路初中、科技城小学、益农二幼等12所学校,新增学位1.3万个。
针对全体市民,完成全区二级以下定点医药机构实名制项目改造工作,全区DRGs支付方式改革;初步完成“医保智退(医保退休业务智能化办理)”、“医保数字脉络”两项大屏端应用开发。积极探索“健康大脑+智慧医院”建设,积极构建“一核两网三侧N场景”的体系架构。
针对特殊人群,加强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培育孵化儿童帮扶服务类社会组织,实施“明天计划”、添翼计划,新建339家“儿童之家”建设。为听力、言语、视力障碍残疾人提供通信优惠套餐,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
针对农村人口,启动乡村振兴扶贫基金,医疗互助已补助3950人次,521.3008万元,开展医疗救助148人次,金额425532.65元。
4
“平安城幸福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优化活动
积极开展三大专项行动。强化三项工作措施,全面启动“千警进镇村”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攻坚行动。
大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已完成8家永兴书房建设,90家体育健身点新建或重建,61个基层文化场馆的“文化管家”社会化服务。
高速推进智慧场景建设。已完成智慧农贸市场的招投标,9家市场已进场改造,持续深化农贸市场数字化监管平台。343家学校(幼儿园)已全面建成智能“阳光厨房”。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启动“16+2”个区级示范村、161个区级提升村和126个区级整治村创建。建设“美丽河湖”“水美乡镇”“美丽池塘”等,新增国土绿化面积2098亩,种植珍贵树种7.4万株。
全面提升市民居住环境。创建“美好家园”住宅示范小区,对21个候选小区开展督查、创建指导,每月开展督查,确保各申报候选小区有序推进创建提升工作、开展“匠心实体样板房”评选活动。
5
数智赋能提效行动
设立政务服务云综窗、推广应用政务服务2.0、网办掌办全区覆盖等形式。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通过分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跨场景应用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推进产业大脑和未来工厂建设。成立区数字社会工作专班,制定年度任务清单,明确各项攻坚任务和改革机制。制定萧山区数字社会项目实施计划表,目前已建成18个区自建场景,在建7个;省市统建场景34个;已上线浙政钉门户9个;已上线浙里办2个。
6
要素集成提挡行动
推进萧山区工信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节约集约用地专项行动,推进“三块地”盘活工作。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推出《萧山区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实施办法》,开展与萧山农商银行的党建共建活动,推动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7
营商环境提质行动
建立完善“4286”重点产业项目“1523”推进工作机制;出台《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喷塑工艺迁建类产业项目环评准入的专题会议纪要》,落实《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问题整改清单》。扎实开展产业项目推进协调工作,加强外商投资监管,严格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开展外商投资信息报告监督检查工作,出台重大项目审批代办实施办法,草拟“优化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环境实施办法”。
8
持续整治形式主义
按月对全区重点精简文件发文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每月制定《重要会议活动预安排表》。严控会议流程,合理召开会议。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化示范带头作用,以制度建设强化理论学习入心入脑。
9
清理规范基层事项
严格要求评比达标表彰及创建示范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坚决废止未经批准的各类评比达标表彰及创建示范活动。
10
推进智治赋能基层减负
构建大督查场景,全力推进“无感”考评,明确镇街政务审批服务类数目及第一批镇街“减负清单”。编制镇街“属地管理”事项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