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部门新闻 >  残联 > 

刚刚,再拿一铜!萧山小伙一人包揽五枚奖牌!太厉害了

[ 残联 ]    
2021
09-26
16:57

起跳,划水,打腿。

收、翻、蹬、夹,电光石火的一刹那,胜局即定。

9月1日是东京残奥会的第8个比赛日,在收获了一枚金牌、两枚银牌以及一枚铜牌之后,萧山小伙王李超在刚刚结束的男子50米自由泳S5决赛中,以31.35秒的成绩夺得铜牌,这也是他本次残奥会获得的第5块奖牌,多日的紧张也终于换来了他的微笑。

有人说,如果奥运会的比赛是世界上最顶级的人类身体素质的较量,是真正展现了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精神的比赛。那么残奥会才是展现运动之美和精神意志的盛会。每一位参加残奥会的选手在现实里可能是不起眼的残疾人,但是到了赛场上,他们就是为国争光的英雄。

一张张写满刚毅的脸、一具具顽强拼搏的身躯,他们在奥运五环的见证下表现出超越自我的精神气,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瞬间。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止是一个个成功,还有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他们用残缺的身体书写出了一本礼赞生命的教科书。

激荡生命的力量,他是自强不息的追梦人!

1993年,王李超出生于新街街道,儿时的他就是一把游泳的好手,四五岁的他经常跟着长辈在水里玩,但一场意外夺走了他的双臂......

王李超的父亲王连根回忆,李超8岁那年和小伙伴在村里的变压器边玩耍,不小心触碰到高压电线,才截掉了双臂。“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们心里很苦。后来他妈妈看到电视节目里也有像他这样的人,就带他去闻堰,找到一个没有胳膊的女孩家里,教他看人家是怎么生活的,回来后就让他学着用脚趾夹笔写字、夹筷子吃饭、刷牙。‘你没有手,以后就靠脚了’,我们这样跟他说的。”

2007年,萧山区残联工作人员看到王李超个子高、动作灵活,便推荐他训练游泳。那时候,王连根每天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回家快速吃好饭、洗个澡,就赶到当时拱秀路上的聋哑学校,看儿子训练游泳。

他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时候每天都要问儿子:“今天游得习不习惯?有没有呛水?”好在儿子天赋很好,教练也夸他爆发力不错,就这样王李超重新学起了游泳。儿子后来很高兴地告诉他,会游泳了,不会呛水了。看到父亲这么辛苦,儿子还说,没空的话不要来看他了,让父亲放心。

失去了双臂的王李超比其他队友更加认真刻苦,这些年来,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全部时间都用来训练,一天到晚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泳池里度过的。

“其实,残奥会中最能暴露出身体残缺的项目,就是游泳,运动员们需要卸掉衣服的掩饰,把残缺的部位完完整整地展露到世界面前,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浙江省残疾人游泳队教练冯洁表示,“但王李超却经常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即使遇到挫折,也都会努力克服,不气馁。”

在这个50m×20m的泳池,他用行动告诉世界,他可以!

对于失去双臂的他来说,在高速游动过程中完成每一次触壁,都是利用头部。这个动作不仅危险,而且在竞技比赛中存在很大的劣势,毕竟别人可以伸直手臂触壁,而游泳比赛本来就是毫厘之差的项目,往往用手触壁和用头触壁的结果,就很有可能是与冠军失之交臂的结局。

时间回到8月26日,东京残奥会男子100米自由泳S5级决赛中,王李超游出了1分10秒45的成绩,击败了多位单臂运动员,获得银牌。

在8月30日进行的男子50米仰泳S5决赛中,由于仰泳比赛需要手抓住泳池跳台栏杆,哪怕是一只手也勉强可以,但王李超没有手,他只能采用一种特殊的出发方式——那就是用牙齿紧紧咬住毛巾,靠工作人员用力拉住。这个动作对于王李超的咬合力挑战巨大,几乎是用牙齿撑着全身的重量,而且还要尽力完成极致的出发,这需要千锤百炼才行。

但王李超用每一次比赛,告诉世界,他可以!

这两天发生在东京残奥会上的一幕,让在电视机前的王连根泪目:领奖台上,除了三位得奖运动员,还有一个人,他是中国残奥代表团的随行人员,陪伴在王李超的身边,为他佩戴奥运会奖牌,并帮助他手持花束奖品(因疫情原因,本次残奥会没有设置颁奖嘉宾,故而需要运动员自行佩戴奖牌,但这个看似非常简单的动作,对于王李超来说,根本没办法实现)。

这一次,王李超击败了对手,也超越了自我。

虽有残缺,拼搏的心都是一样的,为国争光的他们值得我们的关注和掌声,他们,无所不能!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他毅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迈出坚实的人生路。一方泳池,激扬体育精神,倒映出“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这一次,王李超让世界听见了萧山的声音!


来源:萧山网  

作者:记者 周颖  

编辑:周颖(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