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萧山新闻 >  文教卫 > 

津门旧忆访萧山

[ 文教卫 ]    
2021
09-26
08:54

从迎宾厅的大花瓶雕刻,到主会场的透窗衬纱,从女宾座椅旁的矮几,到屋顶花园降温的冰雕……这座曾经举办“G20峰会”的大型建筑里,丰富着“中国故事”的深厚内涵。

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天津市民结婚购置家具,从大衣柜到双人床,从五斗橱到高低柜,甚至靠背椅和床头柜,均要凭票证供应。于是,津门大地兴起自制家具热潮,一大批业余木匠自学成才。小伙子三五人结成伙伴,傍晚下班径直来到主家,打开场地拉起电灯,一连几晚加班加点,从破材到刨料,从凿榫到落榜,从成型到打磨,最后工序着色涂漆,全套新婚家具落成,只待入洞房了。

当时木器着色选择染料,大多天津人首选“哈巴粉”,这种染料兑水调和操作简便,木器着色后擦掉浮色,随即透出清晰明丽的质地,不会“腻死”榆木或水曲柳的木纹,之后涂刷天津灯塔牌“三宝漆”,那明亮可鉴的“浅栗子皮色”给家具增光添彩,颇受青年人欢迎。我结婚的家具就是益群表弟给做的,因此我知道哈巴粉。

这种哈巴粉产地萧山。那时倘若有人出差浙江地区,亲朋好友纷纷托请代买这种物美价廉的染料。如今“五零后”年过花甲,绝大多数人不曾到过当年“哈巴粉”产地,却还记得萧山地名。这便是物质生活的文化符号,储存于人的记忆深层,一旦唤醒便化作怀旧情感。

当年报考鞍山道小学,适逢新中国汉字简化运动,便随大流将姓氏写为“肖”。后来翻阅新华字典,其字义解释“萧,俗作‘肖’”。如此看来我本“萧”姓。借问谁家子,萧山乃吾山。就这样,出产哈巴粉的萧山对我有着姓氏般亲切感。

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一首描绘拉萨城市建设的歌曲《逛新城》,全国各地广为传唱,“女儿哟,哎!跟着我,噢,看看拉萨新面貌……”这对藏族父女边逛边唱,见到城市新鲜事物便发出疑问,“哎!哎!为什么树干立在路旁,上面挂满了蜘蛛网?”这对父女见到电线杆了,令人不禁莞尔。

尽管岁月流逝时光久远,“逛新城”这个词语,已然成为新中国城市建设的记忆符号。改革开放,山乡巨变,城市崛起,祖国各地皆有“新城逛不完”的感慨。那么曾以哈巴粉闻名的小县城,如今怎么样了?此番有幸访问萧山,自然怀有强烈好奇心。

萧山坐落钱塘江畔,滩涂成陆不足百年历史,先辈移民几经围垦形成沙地薄田,辛勤耕作艰苦度日。可是江流经常改道,艰辛围垦的土地陷落江底,举家生计皆无,一切从零开始。萧山人常年置身变幻无常的生存环境,一旦沙地被淹没,便重新围垦造田,反而炼就绝不认命从不服输的文化性格。

如今,萧山改县设区划归杭州管辖。这里可能不再生产哈巴粉,却仍是记忆里的萧山。这天早午时分,首先参观坐落萧山区盈丰街道界内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这名称对外地人显然陌生,提起它是当年G20杭州峰会主场馆,便为人熟知了。屈指算来五年过去,这里成了记载旷世盛会的“时光博物馆”,游客现场体验2016年的高光时刻,仿佛让你穿越时光躬逢其盛。

有言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站在小广场前,感受到这座大型建筑“庄重、现代、宏伟、绿色”的独特气质,现代气息扑面而来。它确实如同风格浓郁的“凝固的音乐”,体现“大国风范”,突出“江南特色”,表达“杭州元素”,无处不蕴涵中华民族文化的“音乐调性”。

这座建筑的大门,以左右两座现代风格的汉白玉厦柱支撑,说是厦柱并非圆柱体,而是以两片曲线状石材组合而成,这两片石材间隔并立,由两道褐色厚重板材横向连接。上端板材出头,底部板材封闭。这恰恰构成中国汉字“廿”的形状。这两座片状厦柱化境般将“G20”关键词以中国汉字“廿”展现,只要悟出字形读出字义,便是游客的意外惊喜。

以前听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此时看到“建筑是凝固的汉字”,这寓意精妙的“廿”字厦柱,极其生动凸显中国文化特色。可谓“一滴水足以见太阳。”细微之处见精神。此行参观如此丰富博大的建筑,看来还是要从欣赏细节着眼。

大厅里那尊“花开富贵”的大花瓶,选用红豆杉、花梨和金丝楠诸种珍稀木材,东阳木雕大师吸收融合瓷雕与玉雕的技法,以梅竹菊单体雕刻镶嵌瓶身,四周遍饰牡丹花纹。一柄小小雕刻刀,弄得满眼花团锦簇。这尊高达3.5米直径1.5米的精品,应当属于这座建筑里的“鲜活细节”。

走过寓意“好客之道”的迎宾区,来到四层的“G20峰会主会场”,一瞬间感觉置身古铜色和紫檀色构成的美学世界。主会场墙壁皆由浮雕与透窗连缀组成,一幅幅东阳浮雕讲述一段段中国故事:李冰父子治都江堰,阳朔漓江放木排,杭州西湖雷峰塔……从古代神州讲到当今浦东新区,令人顿生跨越千载时空的感怀。特别是一组组中国风格的透窗,其窗框镶嵌紫檀,窗外则裱衬月白色杭绸,那绸面绘出杭州八景。这座主会场坐落萧山远离西湖,然而目光越过透窗竟然看到西湖断桥、三潭印月、南屏晚钟、柳浪闻莺……一孔孔透窗使你身在会场饱览西湖八景,宛若时空大挪移,巧夺天工。

透过一滴水,让你见太阳。这透窗便是匠心独运的细节。放眼这座主会场多见中国元素,室内装饰结构为“四梁八柱”,穹顶由低向高设置层层斗拱,众星捧月般拱卫着中央圆形吊灯,这吊灯覆以层层灯纱,精心绘制“风骨梅花”与“风韵桂花”灯面,抬望眼犹闻花香,身落座花影遍地。

G20是大型圆桌会议,一张张紫檀座椅环绕圆桌而设。有人发现只有三张紫檀座椅左近配有矮几,其余座位未设。导游讲解参加G20峰会有三位女性领导人,主办方特意配备放置女士提包的矮几,贵宾物品不可落地。这细节令人再生感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文化传统,迎客胸怀宽似海,待客心细如发丝。这属于正能量国民性吧。

这座大型建筑建有六万多平方米的屋顶花园,遍植万余株珍贵苗木,小桥流水锦鲤游动,给主会场增添浓浓绿意。G20峰会期间参会国领导人在屋顶花园合影,正值热季露天场地温度难控,便在周边陈列数座冰雕作品,悄然实现“艺术降温”。这令外国首脑们难以察觉的细节,再度诠释中华民族不事张扬的待客之道。

驻足屋顶花园中轴线,远望那座江南风格的月亮门,一株罗汉松栽种门内庭院,其势雄伟超拔,“望之蔚然而深秀”。忍不住快步近前观赏,不禁开怀大笑。原来近观这株罗汉松并非远望那般身量,只是月亮门产生放大效应,使小巧玲珑变得粗壮高大。这个物理变形的细节,正是艺术夸张的魅力。

从迎宾厅的大花瓶雕刻,到主会场的透窗衬纱,从女宾座椅旁的矮几,到屋顶花园降温的冰雕……这座曾经举办“G20峰会”的大型建筑里,引人感慨的细节不胜枚举,丰富着“中国故事”的深厚内涵。

G20峰会毕竟是国家战略层面的景观。我要寻访鲜活的“民间生活细节”,深入萧山区盈丰街道所辖的几个村社。

首先走进丰北村。萧山是杭州城市新中心,丰北村完成“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的整村征迁,必然从原先村民小组管理模式转化为居民楼栋管理模式,已经建成花园式住宅小区。丰北村总人口一万三千余人,其中外来人口将近万余人,被亲切地称为“新丰北人”。这词语真实体现了萧山热土的开放胸怀与包容精神。

丰北社区家园文化活动中心展板有“新丰北人”自述:“我叫彭玲慧来自安徽,我家乡黄山风景优美,爱好绘画摄影的朋友可来找我,我会带您回我家乡,拿出黄山迎客松的热情款待您,我也把丰北当做第二故乡……”

丰北小区一株株绿树都挂有养护人姓名,这居民是爱护家园的生动体现。我想其中就有新丰北人吧。

我在社区家园文化活动中心看到两个细节:一是“居民圆桌会议制度”,二是“和事佬协会”。我推断这是居民自治组织,共同商议共谋发展,共建和谐美好新家园。

丰北村还设有“乡贤汇”组织,那些走出丰北村外出创业的人士,不忘桑梓故里,千里奉献爱心,常年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乡贤,这个词语生疏久矣。我们这个世界不乏游子,唯有乡贤令人赞叹。我在丰北村切实感受到萧山文化里蕴含的传统美德。

我跟丰北、盈二、合丰、佳境四位村社书记座谈后,盈二村的书记执意邀请参观崭新的“盈二佳苑”小区,我看到大门楼悬挂着铁锚图案的标志,不解其意。盈二书记自豪地介绍道,前年建设工地出土这只“铁锚”,既证明盈二村近海行船的历史,也展现先辈们艰苦奋斗围垦滩涂的经历。因此他们把铁锚设为“村标”展示出来,以此告诉后辈们铁锚蕴含的精神理念:起锚,破风浪前进,落锚,扎稳不动摇。

当今许多城市设有“城标”。然而这是我首次见到“村标”。这尊寓意深刻的铁锚,让我再次感受这片热土世代传承的文化基因。

告别萧山地方,偶然间从电视新闻看到这则报道,据萧山某社区统计已有六十余名外地小伙儿,登记报名愿做“上门女婿”落户萧山。也有本地姑娘表示愿意与新萧山人恋爱成婚。这条颇具喜剧意味的新闻,没有给我津门怀旧访萧山画上句号,反而增添再访萧山的念头……

肖克凡,作家,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发表文学作品数百万字,有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和话剧。出版《肖克凡文库》18种,包括长篇小说《鼠年》《原址》《机器》《生铁开花》《旧租界》等多部;中短篇小说集《黑色部落》《天津小爷》《爱情手枪》《天堂来客》《继续练习》等多部;散文集《一个人的野史》《人间素描》《有时候想念自己》等多部。也有部分影视文学作品。现居天津。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肖克凡  

编辑:周颖(微)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