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生活网 >  热门新闻 > 

凌校铨:从退伍军人到公益达人

[ 热门新闻 ]    
2022
07-29
17:03

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里写道: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人品不好,再有才华的人也会被人厌弃。而不懂努力,就算有再好的条件,也终将一事无成。凌校铨——萧山区首届“萧然银龄十佳百名达人”,就是这样一个注重进德的公益达人。

他出生于1954年3月17日的闻堰凌家坞,大专文化。1971年入伍,在部队从事写诗和警卫工作。1994年进入萧山商业城管委会,任专职报道员。2004年进入萧山第一人民医院院办,从事写作宣传工作,2008年采写的论文,在全国医院系统获奖。2011年加入萧山作家协会。同时利用业余时间,为家乡中国江鲜美食之乡闻堰所有行政村创办了村报,同时还延伸到餐饮报、医院报、公益报、建筑企业报等类,曾被媒体誉为办报专业户。

在办报过程中免费辅导过四名本科生考上了公务员。在小区里辅导孩儿写作文不收费,几十年如一日为老百姓和政府相关部门约稿写稿,先后为原市长、雷达副师长、莲花落著名专家等采访报道。办报也促进了自身进步,2016年在全区136篇征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020年10月任萧山区委宣传部特约评论员。曾被中国《轻纺城报》聘用为驻地记者。在20多年中创办了14种村企报,故被新闻媒体界誉为“办报大王”。

退伍不褪色,办好村报为百姓

冰心有首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要想取得辉煌的成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更辛苦的努力和劳动。

凌校铨,虽然第一文凭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对写新闻报道颇有兴趣,尽显人生风流。在部队,凌校铨是连队黑板报的骨干。退伍当了农民,他白天忙地里的农活,晚上给公社广播站写报道。1994年,萧山商业城招收《商城信息》采编人员,凌校铨被录用了。从此,办报成了他的正式工作。1997年,黄山村听说他会办报,就请他在业余时间帮助办一份村报。

凌校铨,办事认真,又不计较报酬,在村里文书的协助下,他细心做好采访、编辑、版式设计、校对等工作,农民有什么需求,都能反映在村报上,村里的来往账目登在报上,家家户户看了都清楚明白。上上下下都称赞说:这张村报办得好!就这样,闻兴村、三江口村、山河村、长安村、老虎洞村等都看样学样,办起村报来。闻堰镇“村村有村报”一时间成了大杭州的新闻,闻堰街道还因此获得了萧山区颁发的“农村文化建设创新奖”。一人办了14份报,还用的是业余时间,这在全国都不多见吧!

前些年,凌校铨把黄山简报交给新人打理了,自己又接收了《天华建设报》的任务,还是一人先后办有季报、有双月报,也有月报。有农业、工业、餐饮业和公益事业等。凌校铨办报,对自身的学习抓得更紧了。他自学获得大专文凭,还积极撰写理论文章。在《萧山一院报》工作期间,撰写了《浅谈提高医院报刊为读者服务的艺术性》一文,被全国医院报刊协会评为2008年度优秀新闻理论文章。2011年采写的休闲文化论文,在全社会征文中获三等奖。他给杭州市交警支队《杭州驾协》杂志写的读者来信《给驾驶员评星》一文被相关部门发给全市的驾驶员讨论结果,在全地区实施了《公交车司机评星级》的制度。

凌校铨至今做了100多期的村报和企业报,大家见了面都亲切地叫他“凌编”。他在退休前,业余时间办报纸;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办报,把村报辐射到所前、义桥等镇街。他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觉得有奔头,有一种成就感。

笔耕不辍,人间有味是清欢

凌校铨的业余生活很充实,脑子里全是办好报的思考,有时走路在想、吃饭在想、睡前在想下一期的报纸内容。每一期报纸的内容,他会与几个办报单位分别及早取得联系,商讨落实下一期村企报的内容及编排计划,如何采集稿件等。

一天,有两位大学生问凌校铨:“凌老师,看了你写的两篇文章,被团结出版社录用,编入《人间有味是清欢》一书,在全国新华书店经销,你的学识好高呀。”凌校铨如实地回答说:“自己学历不高,一个初中生,18岁到部队就喜欢学文化,同时写一些诗歌、散文、新闻报道等。50岁才进入浙江省委党校(萧山院区),自费读了三年大专,公共管理学专业,06届学员。我参阅《浙江老年报》的办报模式,从中吸收了营养,一个人全靠平时长期坚持学习总结、提升办报质量,增长了写作知识,积累了办报经验,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一次因采访到内容较多,仅用了一个下午,就写了6篇新闻稿件,主要靠平时做个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在写作前,他会在实际当中去看过、问过、听过,只有‘三过’的方法,写出的东西真实,不落空套,有理有据,等于有血有肉,读者乐意看你的文章。”大学生听了他的一番话,连连点头称赞。

因为内心渴望成为更好的自己,只要有这一点渴望,人生就不会颓唐浪费,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别看凌校铨到了退休这把年纪,对于办好村报,从不计较报酬,这是他与别人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只要有单位领导叫他办报、写东西,不计时间,随叫随到,因为知识在于应用,一个人的价值观就在于有没有人要使用你。有人信任,最苦最忙也快乐。如去年第一季度的村报出版了,当日大雨纷飞,一向有时间观念的他知道,村报上有几个内容,最好让村民及时知晓。于是,他冒着大雨骑上电瓶车,分两批送达目的地,村里文书说:“凌老师,这么大的雨送来报纸,明天不下雨送来也不迟。”他说:“我这个人的脾气,速战速决,日事日毕,今天能办成的事情,决不拖到明天去做,自己能完成的任务,决不推给别人去完成。”村领导也夸奖他工作上刻苦勤奋,守信用。

热心公益,传播社会正能量

“对社会真情,对事业深情,对学习热情。”凌校铨正在用自身的力量回馈社会,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梦想。

当听到有人找工难,也有的面临下岗的中老年人。面对这一问题,对于凌校铨来说不存在找工难或下岗。因为,他给自己总结了三句话:学点专业知识是不下岗的基本功;不计较报酬,能赢得人家的信任;为人真诚是立足社会的本钱。试想,写作这一基本功,好比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有一个好心人劝凌校铨,人家以经济为重,你仍然写写报道,赚不了多少钱。可他始终认为,弘扬社会正气,把社会上的正能量,单位里的好人好事写出来,一旦被新闻媒体录用,虽稿酬微薄,但心里感到无比快乐。一次,凌校铨利用业余时间,采写了一篇题为《烫衣冠军×××》,很快被《萧山日报》录用,《萧山广播》、《闻堰广播》同时播出之后,受到周围群众的好评。烫衣冠军×××更有信心,成为了企业生产骨干。当凌校铨听到表扬声的时候,心里有一种快乐和幸福感。

办报亦快乐,这是他的内心感受。因为,社会上有好多人不知法、不守法,说白了是少学法,只晓得赚钱。针对这一现象,凌校铨主动配合司法局、司法所等相关部门,搜集宣传资料,撰写出法制方面的典型材料。例如,在他的同村有一个在狱多年释放回乡的男子,按照新闻敏感度,凌校铨观察到他既善良,又有爱心的表现。一天下雨,他从镇上回村的途中拾到一包约2斤多的猪排骨,他在路边张望,没有发现失主,便通过村委的大喇叭,寻找失主。他在家期间,主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农户收割稻谷,种田等。日复一日,村里有一位姑娘看到他现在良好的表现,经人介绍,男女双方定亲结婚。

凌校铨把这件事写成新闻稿件,经在《萧山法制报》等媒体进行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好反响,杭州市司法局在内参上表扬了萧山闻堰把司法宣传送进农户的做法。邻村汤家井的姚大伯不但表扬凌校铨文章写得好,尤其是这件事采写得妙,而且姚大伯把这篇文章拿到在监狱里的侄子看,他侄子深受教育和启迪,过了一段时间后出狱回乡。姚大伯说:“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人,最有说服力。并鼓励凌校铨对这一类的文章要多写,真让人受益匪浅呢。”

自从1997年以来,凌校铨陆续创办了闻兴、山河、湘野、今日山里王、老虎洞、钱江渔村、义桥湘南、萧山义工等10余份报刊,得到政府部门的肯定和支持,成为萧山区闻堰街道首届美德标兵。这为凌校铨办好村报增添了后劲和信心。至今已处理文字1000多万,无一处差错,更无舆论导向上的失误。他把办好村报当作一份乐趣,更把它看成是一种责任。

凌校铨,不但热心办好村企报,而且也能专心写诗歌。如在去年建党100周年之际,学习党史的劲头更足。他用工整的软笔艺术字,手写了一份《学党史•心向党》“三字经”,遵义会,放光芒;西柏坡,指航向;进延安,众所向……”。他已经连续写出了三篇学党史体会文章,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党史心得体会,为建党百年献礼。

“穿上军装,我得到部队的教育锤炼;脱下军装,我也时刻以军人标准要求自己。”凌校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年近七旬的凌校铨,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利用闲暇时间,经常深入敬老院、孤儿院、困难家庭奉献爱心,为困难患病战友筹集治疗经费,发挥公益达人的作用。


来源:萧山网  

作者:记者 周婷 吴春友  

编辑:周婷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