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生活网 >  热门新闻 > 

变与不变,皆是生活

[ 新闻资讯 ]    
2022
05-16
11:06

生活,原本就是一个动词。

过去的半个月,这座把“烟柳画桥”当作生活的城市,在“变化”中感受着来日方长,在“不变”中诠释着意味深长。

“远方”暂时搁浅

探索恒久不变

经历了疫情管控的“五一档”,杭州共接待游客343.17万人次,其中,乡村游、露营游等回归自然的方式撑起假日旅游市场“半边天”。

从市民角度而言,乡村游等方式对流通的要求相对较低,是较为独立的一个供给体系,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满足避开人群、在大自然的健康生活空间和场所释放压力、构建和谐家庭社会关系的出游目的。因而,当“远方”暂时搁浅时,这种方式成为市民在疫情防控和出游需求之间的平衡点。

从产业层面而言,从乡村旅游角度去撬动整个旅游行业复苏是一个优选的切入点,这就倒逼乡村旅游在产品供给、生态环境和管理机制上改革创新。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捷赴桐庐、淳安两地调研时强调,要把保护乡村特色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既望山见水、留住乡愁,又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内生发展动力,积极探索乡村自我循环发展模式。

可以看到,绿水青山是乡村旅游的最大卖点,持之以恒保护生态环境,打造本地生态品牌,扩展绿色生产和消费市场,是农村产业兴盛的底层逻辑。而疫情重构的全民健康理念、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则是人类通往对自然皈依、对生命坦率的有效路径。

政企协作

寻求“更优解”

如果说乡村正在经历从“流量”到“留量”的积极探索,那么城市中的企业正努力寻求“危机”中的“契机”。

最近,杭州的各个层面正开展“企业大走访”,瞄准企业关心的问题,一系列精准有效的解决办法陆续推出,帮助企业“解饥缓渴”,让企业“回血”“自愈”,持续为市场注入信心。

目前来看,企业正面临着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成本与需求压力“双杀”等多重因素交织的新阶段。什么样的纾困政策比较有效?在短期内,要求快、求精、求准;从长远看,要将解决眼前困难与着力破解深层次矛盾相结合,形成更长效制度化的帮扶纾困机制。

纾困政策如何制定?纾困机制如何形成?这就需要切实迈开脚步、俯下身子到市场中去,到企业中去察实情、明实况,才能精准高效地为企业“量身定制”纾困增效的惠企之策。这是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题中之义。

当然,面对新变化、新趋势,企业有着天生的灵敏度。只有当企业激发内生动力,政企协作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我们才有足够的底气、智慧和能力,才能走出疫情带来的困境,才能寻求转型升级这一命题的“更优解”。

变的是方式

不变的是方向

从疫情管控到与“48小时保质期赛跑”,从旅游复苏到企业纾困,从乡村振兴到城市发展,求“变”是近期及长远的一大关键词。变化、变局、变革,变则通,一切社会肌体问题都能在实践中得以试错和改正、试探和发展。

然而在剧变中,我们尤其需要定力:变的是方式,不变的是方向——

近半个月中,对于杭州来说,最大的“变”是亚运会的延期。

但赛事名称和标识保持不变,推动亚运会各项筹办工作顺利展开的初心不变,延期后的杭州亚运会终将获得圆满成功的信心不变。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不同的战场,同样的冲锋,世间因少年的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时代有可为,青年当有为。在推进杭州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青年人的激情和智慧正被激发,他们逐步改善自己,让“变”的步伐更有节奏,更加稳健。青年正逢其时、肩负重任。

基业长青,殊为不易。在“不变”中求“变”,在“变”中坚守“不变”,其中的点滴寸进与跬步积累更显弥足珍贵。

在“生活”的律动中,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郑晖  

编辑:周婷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