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打造“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新塘新城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塘历史文化之——涝湖村

更新时间:2017年3月28日 10:5    内容来源:   

    一般里畈的村子多是默默无闻,而新塘街道的涝湖村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被命名为“萧山历史名村”。

  涝湖在古代地势低洼,遇雨则涝成湖(湿地),故称“涝湖”。后来开挖沟渠,引水入河,逐成村落。人们在这里聚居,村民恪守耕读家风,逐成鱼米之乡。经过多少代人的耕耘,终于建成一个闻名遐迩的江南古村落。称得上一块风水宝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概括起来有四多:

  古建筑多。一是古桥多,一个村子,建于明清石拱桥和石梁桥就有十来座。一条条小河隔开了左邻右舍,一座座石桥又将它连接在一起。粉墙黛瓦,连同玲珑小巧的石桥,倒映在水波中晃悠;二是大户人家多古宅多,石壁萧墙,马角、挑檐、墙门大院就有十多座。它们虽然透彻着古色古香的氛围,象征着当年的威风。可惜如今日渐破败,无奈地夹杂在欧式建筑高楼别墅中,显得冷落和孤独。

  典当多。在萧山旧时的典当业中,涝湖村可谓首屈一指。时间早,大多创办于清代;规模大,有的员工达百余人;资金浓厚,资本均在几万银元以上。有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丰盛当,位于后河头东南,有屋40多间,3进2院,典宅两用,现残存仅西厢房5间;延庆当,位于后河头中,2000多平方米,现存老屋5间;最有名的数顺昌当,旧时有“萧山县衙,不及顺昌当廊下”之说。位于村东南,清嘉庆年间创办,三进九间,现剩南大门及一堵围墙,老屋只留下二进的三间。这些当铺建筑讲究,木材上乘,精雕细刻,图案新奇。

  义庄多。萧山4个义庄3个在涝湖村,清末改为祠堂。义庄是慈善积德机构,如崇德堂,由清时陈宪捐立,有田三百亩,所收谷米用于济贫救灾。这种乐善好施义举,正是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风。

  名人多。该村陈氏族人,经商有方,从政有道。清同治进士陈以咸,官为户部云南司郎中。同治进士陈光熙,任福建臬台。道光举人陈以昌,为工部员外郎。近代许多陈氏杰出子弟遍布港、台和京沪等全国各地及海内外。有民国元老于佑仁好友、儒医陈子静,民国驻加拿大大使陈子良,驻联合国官员陈道青、陈舜民,中科院自动研究所研究员陈道文等。陈氏族人的辉煌在萧山名门望族中是少有的。而经商者,涉及酒坊、油坊、染坊、丝绸、典当业盛极一时。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涝湖村人陈光颕和楼景辉等人集股,在转坝创建合义和丝厂。四年后又合办通惠公纱厂,开创萧山民族工业之先河。职工数千,是萧山最早进口英国先进设备,最早用柴油机发电照明,两厂均为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工业企业。

  涝湖,一个千年古村,处处闪烁着历史文化的光环,保护古村刻不容缓。(金阿根)



作者:  编辑:韩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