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2017年,新街街道再上征途,蓄势待发。街道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绿城新街,花木小镇”为新的定位,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着力建设“创新活力新街、都市商贸新街、绿色宜居新街、平安健康新街”,全力打造萧山主城区靓丽东大门。
您的位置:萧山网 > 绿城新街花木小镇 > 创新活力转型升级 > 正文

新街涌现一批文化特色家庭

更新时间:2017年11月10日 15:24    内容来源:萧山网   

  11月6日,新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文景刚吃过晚饭,就来到盈中村戎关福家的乒乓球馆打球,陈文景说:“关福家打球,我有一群好的球友,我们打起来不相上下。”两个小时下来,来这里打球的有二十多位,有绍兴的、有大江东的、也有滨江的。上次新街街道全民运动会上,乒乓球拿前六名的这个乒乓球馆就培养了五位。

新街涌现一批文化特色家庭

  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俞红霞说:“现在农村生活富裕了,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许多农民都自发参与到大众文化的创建中来了。现在,街道的15个村和4 个社区中,每个村(社区)都有像关福这样自娱自乐的家庭,这些文化特色户如今成了带动街道近千农户求知、求富、求乐、求美的主力军。”

  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每天晚上双圩村应定坤家里总是非常热闹,几位棋友在“楚河汉界”上厮杀着,旁边的台球桌边也已“人满为患”。应定坤告诉记者:“我的棋友不仅遍布双圩村,还有元沙和陈家园等村的一些临近村民呢!”定坤指着傍边的比赛成绩榜说,有时,他们还举行比赛,成绩就张榜公布在那里。

  文化特色户成了周围群众学习、生活中的目标户,一个互帮、互学、互动、互乐的联动效应正在富起来的新街农家中形成。在元沙村陈伟民家里,最耀眼的就是一套家庭影院设备。陈伟民告诉记者,平时有空就在这里唱上一曲,有时周末还会和亲戚朋友们在一起开个小型的歌咏会。在他的影响下,一些K歌的小伙伴,今年还举行了中秋国庆演唱会。他家旁边开小店的马大姐原来不太喜欢唱歌,现在不仅能跟唱,而且对音准、节奏也能说出一二来。“现在,朋友到我家从过去的打几圈麻将改成唱几首歌了!”

  文化特色家庭的涌现,带动了许多农民自觉地买书订报。江南村87岁的钱定海大伯,身体强壮,平时一有空就拿着老年卡跑到各处的图书馆。每周到图书馆是他30 多年来固定的习惯,就连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跟这位“老常客”成熟人了。在钱大伯的书屋里,藏书已超过300册。钱大伯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通过记笔记来提高记忆力,在他手抄的90多本笔记里,不仅条理清晰、字迹工整,还穿插了不少的手绘图案。

  读书看报成了新街农民的必修课。江南村村民朱小林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户。他每天以网上销售花木为主,劳作之余,他总会坐在电脑前,了解花木市场行情。他说,现在不看书学习,不懂技术和市场行情,生意就做不好了。在他影响下,周围的许多农户跟着他边学边干,大批农民加入到看书学习和网上花木销售中来。



作者:通讯员 应长根  编辑:于丽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