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萧山深化改革和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开创了萧山改革发展新局面,特别是全区上下为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中央和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2017年2月5日至10日,萧山区将召开“两会”。一年来,各镇、街道都有些哪些实绩?哪些亮点?2017年各镇街将如何为打造体现世界名城风貌的现代化国际城区而努力?

  萧山网契合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应势推出“贯彻党代会精神,喜迎两会晒实绩——2016萧山镇街实绩大盘点”大型主题宣传专题,亮实绩、晒成果、惠民生,同时对2017年进行展望,为新一年的发展亮丽开篇。

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16萧山镇街实绩大盘点 > 坚持三大主线—北干 > 正文

北干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新模式

更新时间:2017年1月25日 19:40    内容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集传统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优势

  北干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新模式

  日前,一家名叫“幸福养老院”的新型养老机构在北干街道“问世”,这是我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家门口的”微型养老院。幸福养老院位于北干街道工人路社区,是街道级“仁爱家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养老院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机构。

  探索养老新模式 打造家门口的微型养老院

  这家养老院设有养老床位99张,目前已入住老人20名,意向入住老人167名,日均活动老人约35名。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失能、独居、空巢老人的增加,除了传统的吃饱穿暖,更高层次的精神慰藉、医疗护理等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也有了迫切的需求。北干街道辖区内没有专业的养老机构,社区又缺乏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无法满足老人“家门口养老”的需求,如何探索养老新模式,成为该街道一直以来探索的新课题。

  出现这一养老事业的“瓶颈”如何解决?一直以来,我区积极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整合社区资源,引进第三方专业团队,此次在北干街道工人路社区进行试点,由街道与浙江省幸福助老基金会共同创办社区嵌入式微型养老机构——萧山区幸福养老院,便是对此的积极探索。

  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是指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的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整合社区内部以及社区周边的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就近养老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机构。既可以提供机构入住养老服务又可以提供入户养老服务。

  “幸福养老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幸福养老院”所在的楼房一共分为三层,一楼是老年活动中心,设有“书画室”,是老人们活动的主要集合点。书画室的桌上放着文房四宝,书架上摆满了书刊,方便老人们练字看书,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书画室边上的一楼大厅,是老人们一起吃饭的“小食堂”,也是养老院平时给老人们开健康生活讲座的地方。

  二楼是日间照料室。来日间照料室的都是一些三四十岁的残障患者,白天没人看护,家人便会把他们送到“幸福养老院”暂为看管。房间内,高级护理床、电视机、独立卫生间等设备一应俱全。

  三楼是微型养老院,在这里居住的多是些空巢独居老人。微型养老院的房间摆设与日间料理室大致相同。在走廊的尽头,是微型养老院专门为瘫痪老人门准备的“全托房”。 “现在入住预登记已经有百余人,还要筛选评估过。”幸福养老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实现老人“在家门口养老”的愿望

  89岁高龄的王启明和85岁的谢琴华是杭二棉厂的老员工,他们不愿离开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听说社区里办起了养老院,便要求入住体验。老夫妻睡眠不是很好,一般睡5个小时就起来了,早上7点吃完早饭后会与老伴一起看电视。9点去楼下散散步,写写毛笔字,看看书,吃完午饭会午睡一个小时,晚上6点吃完晚饭夫妻俩会去旁边的公园溜达一圈,回来大约7点,看下天气预报和新闻联播就准备睡觉了。

  谢琴华的腿脚不便,“我年纪大了,家务做不动了,养老院里有义工帮我们洗衣服,烧饭给我们吃,老了只要一日三餐有保证、住得舒服,已经很满足了。”她说。

  据了解,微型养老院是利用社区中的闲置公建配套设施,引入社会资源实现老人“在家门口养老”的愿望。不少老人对离家住养老院不太愿意,家人心里也不好受,而在社区全托的老人,每天都能见到子女,回家也方便,既有专业护理,又有亲情照顾。

  和大型传统养老院不同,微型养老院选择场地更加灵活。下一步,北干街道将探索以步行20分钟为服务半径,按照资源整合、就近就便、功能配套、方便实用的原则,将星光老年之家、居家养老服务站、托老所等服务设施提升改造为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记者 刘殿君 通讯员 张祥荣)



作者:  编辑:张悠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