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截至4月1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863例(含重症病例429例),现有疑似病例153例。累计确诊病例8158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6408例,累计死亡病例3318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09570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0072人。

您的位置:萧山网 >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 栏目一 > 正文

星火成炬——记战"疫"中的志愿服务英雄

更新时间:2020年4月6日 15:12    内容来源:新华社   

  他们忙碌在社区,买菜送药、排查隐患;

  他们奔走在街头,疏导交通、维持秩序;

  他们活跃在网络,传递信息、疏导情绪……

  他们,是我们身边不见经传的普通人,是在这次战“疫”中挺身而出的志愿者。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广大志愿者,正是这场人民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平凡,亦不凡;无名,亦英雄。他们用默默奉献诠释志愿精神,用凡人星火点亮人间大爱。

  他们用“志愿红”温暖江城

  做好人员登记、测量体温、提醒居民减少外出……最近,家住武汉市新村街道铁南社区的志愿者宋爽格外忙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我要在社区阵地上尽一份力量。”

  武汉,是抗疫战场的最前线;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主阵地。疫情下的江城,社区志愿者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成为基层防控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时间拨回到2月中旬。武汉交通管控已逾半月,疫情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

  住宅小区封闭式管理、社区和村湾拉网式大排查……全市正在按照中央“内防扩散、外防输出”要求,实施更加严格的措施。

  社区封闭、物流不畅,社区防控面临重大难题!

  民生稳,人心稳。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强调加强城市生活物资保障,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提供支撑。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迅速制定工作方案,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做好居民生活物资配送服务。2月23日,武汉市发布通告,专项招募志愿者,就近就便为所在社区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代购代送服务。

  令似风雷,爱如潮涌。

  “我要报名!”在武汉市佛祖岭街道顺民社区,18岁的社区志愿者徐栋告诉记者,这是他看到招募信息时,心中唯一的念头。“我年轻,身体很好,想为社区防疫做些事,第一时间报了名,家人非常支持。”如今,作为社区志愿者,这个穿着“红马甲”往来奔忙的小伙子,已被越来越多的居民信赖。

  在百姓急需之时,一个又一个“徐栋”挺身而出,一抹又一抹“志愿红”温暖江城。

  “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招募通知发出仅10小时,报名人数迅速突破1万;短短一周多,在“学习强国”和“文明武汉”平台下报名的当地志愿者超过7万人。

  志愿者不仅要招募好,更要管理好、保护好。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及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安排5000万元专款为参加专项行动的志愿者提供补助,并从防护物资、餐饮通信、专项保险等方面做好后勤保障。武汉市安排7400多万元专款,保障志愿服务措施落到实处。

  就这样,一个个平凡人的逆行,一个个普通人的携手,解开一道道百姓生活的难题。

  ——打通必需品供应“最后100米”。

  穿上红马甲、拉起小推车,帮居民们把生活物资一趟一趟往回搬……在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00后”志愿者谢小玉忙起来的时候“脚不沾地”。

  “分发物资时,一句简单的‘加油’给人以温暖,也给自己以力量。”想起和居民们相互鼓劲儿的点滴,谢小玉十分感动。

  为了保障小区封闭管理期间居民基本生活,志愿者们既当信息员、采购员,又当分拣员、快递员。在缓解居民燃眉之急的同时,他们也把同舟共济、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传递给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

  ——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

  打开引擎盖,接线、打火……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3月18日上午,在志愿者张伟和张宇的努力下,武汉市纱帽街道新兰社区一辆私家车排除故障。

  “现在许多企业陆续复工,不少居民要开车上班。希望通过志愿服务,为更多人提供帮助。”张伟说。

  “如果没有武汉志愿者的付出,我们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顾不过来。”不少社区干部表示,社区工作头绪繁多,居民生活和心态一旦受影响,关乎防控工作大局。志愿者们和社区网格员、基层干部、下沉干部一道坚守阵地,筑起群防群控的铜墙铁壁。

  武汉市《全市社区防控“志愿服务关爱行动”调查报告》显示,95%的受访者知晓“志愿服务关爱行动”,98%的受访者居家期间能联系到志愿者及时帮忙购买必需品。

  战“疫”尚未结束,醒目的“志愿红”依然跃动在武汉,温暖着城市的每个角落。

  他们奋战在每个战“疫”需要的地方

  学业辅导、名著导读、单词打卡……有这样一群人,通过线上志愿服务关爱着一线医务人员的孩子。

  这群人,有着共同的名字:本禹志愿服务队,迄今已对接服务数百名湖北省内一线抗疫人员子女。

  每天,除了为孩子提供线上学业辅导,他们还专门录制自然科学、艺术鉴赏等小课堂视频,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让前线医护人员战“疫”更安心。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在沈阳市太原街街道中华社区,聋哑人田占玉主动请缨,每天到社区各点位巡逻检查,并把照片发到社区工作群。

  小区封闭管理,他扛起挡板;天降暴雪,他清扫路面;每到一处防控点位,他都要高举手臂,为值守人员加油。

  田占玉识字不多,每当他把检查点位的图片发到工作群内,“田占玉大好人”几个字便会“刷屏”,让他倍感温暖。

  从社区街道到田间地头,处处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

  初春三月,四川省岳池县花柳溪村一片金黄色油菜地上空,3架无人机正盘旋作业、喷洒农药。

  老支书吴清远松了一口气:“正愁因为疫情没人来打药,县里的几位党员志愿者就带来了无人机。”

  春耕备耕开展以来,四川各地党员响应党组织号召,组成1.3万多支党员志愿者助耕队下乡进村,为当地农民解了心头之忧。

  除了加入志愿服务组织,还有很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甘当疫情防控中的“螺丝钉”。

  大年初二晚,来自安徽的石李峰马不停蹄,赶往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

  “我会安装铝合金门窗、板房,现场肯定需要这个工种,去了就能帮上忙。”这个34岁的退伍军人,只有这样一个朴素简单的想法。

  到达现场后,经过岗前培训,石李峰成为火神山工地的一名工人。“主动前行的志愿者不止我一个,国家需要的时候,很多人都义无反顾。”

  全国各地、网上网下,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脚跟舞起来,眼神要一直抓着观众……”在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舞蹈公益课上,舞蹈家黄豆豆一边认真示范动作,一边仔细讲解要领。

  疫情期间,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发起“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网络文艺志愿服务行动,一批文艺工作者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开设线上公益课,为隔离在家的群众送去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涓滴细流,汇入沧海。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数据显示:1月20日以来,各地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17.7万个,参与疫情防控的注册志愿者达361万人,记录志愿服务时间1.16亿小时。

  志愿服务的力量有目共睹,激励引导的机制也日臻完善。

  疫情发生以来,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关心基层工作人员,争取为参与社区防控工作的专职城乡社区工作者适当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社区志愿者适当发放补贴。

  北京、天津、黑龙江、浙江、重庆、青海等省份推动开展“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引导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制订服务规则和工作方案,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有序进行。

  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志愿者们倍感欣慰。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吉林、上海、浙江、广东、贵州等省份,大连、南京、无锡、郑州、南宁等多个城市已为本区域志愿者投保,许多志愿服务组织也针对疫情防控志愿者感染新冠肺炎、发生人身意外伤害等提供保险保障。

  他们让爱的薪火生生不息

  70岁的于庆河和69岁的妻子黄玉芹是两名老党员。疫情来袭,他们第一时间报名,投身到哈尔滨市上海新村社区值守一线。

  不值守时,两位老人就在家准备好热腾腾的饺子、小米粥、红糖水,给仍在工作的同志送去。

  江苏苏州,67岁的侯振康是一位老裁缝。疫情防控期间,他戴上老花镜、踩起缝纫机,为大家赶制防护帽,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帽子爷爷”。

  “社区工作有风险,戴上帽子能防一点是一点。”顾不上时而犯疼的肩周炎,“帽子爷爷”每赶制好一批,就骑上电动车送一批。“社区志愿者为大家献爱心,我为社区志愿者献爱心,只要有需要,我就一直做下去。”

  脚踩缝纫机发出了“爱的声响”,另一种“无声的温暖”也在悄然流淌。

  天刚亮,麦志坚就在“无声的cake”面包店里忙了起来,他和同事上午要制作好200多份柠檬茶和面包,送往广州市永平街道,慰问一线医务人员家属和防疫站的工作人员、环卫工人。

  麦志坚是一位“无声者”。与普通面包店略有不同,“无声的cake”专门招收听障员工,为他们提供岗位及烘焙技能培训。

  来到慰问地点,麦志坚蹲下身子,递上柠檬茶,用手语对一位医护人员的女儿表达着自己的心意:“一线医务人员很辛苦,他们是天使,我们感谢你的妈妈。”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只为他人方便。奉献与回馈,正是志愿精神的最好注脚。

  在重庆,一支名为“雷锋的士”的出租车志愿服务队成了疫情期间的“网红”。超过600名志愿者组成10余个小分队,“点对点”服务一线医护人员家属,为他们出行提供义务接送。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医生何国金奋战在一线,无暇顾及怀有身孕的妻子张琳。每天早上7点20分,志愿者准时送她上班;下午5点40分,志愿者又来到张琳的单位楼下。遇上张琳去做产检的日子,他们也会早早等候在小区外。

  从雷锋精神到志愿精神,爱的薪火从未停止。

  在这场人类生死与共的战“疫”中,志愿精神超越种族与国界,绽放至善至美的人性之光。

  在上海,荣华居民区外籍居住者较多,住户戴维·波特主动担任起“防控疫情告知书”的翻译工作;在北京,玻利维亚籍居民玛丽亚报名成为防疫志愿者:“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该为它出份力。”玛丽亚动情地说。

  星火成炬,驱散了疫情笼罩的阴霾。

  大爱无疆,照亮了共克时艰的信心。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成为越来越多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价值选择。

  “虽然缺少临床经验,但是我有执业医师资格。”“95后”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胡思同报名参加了长春龙嘉机场青年防疫志愿服务团队。

  “不获胜,我们就不收兵!”胡思同和伙伴们已累计在机场测温23.4万人次,消毒138万平方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面对世所罕见的疫情考验,志愿者们赢得了祖国的褒奖、人民的信赖,也获得了世界赞誉。

  “他们的不懈努力正是中国志愿者的奉献、责任和主人翁精神的全面体现,是对志愿精神的完美诠释。”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在公开声明中,对我国志愿服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吃过年夜饭,“90后”小伙郑能量开着车,从长沙赶往武汉,义务运送医疗物资、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

  如今,很多和他一样的志愿者依然坚守着岗位,等待捷报传来的那一天。

  为别人点燃一盏灯,也会温暖自己的心灵。

  在这场大战大考中,千千万万个平凡的志愿者,书写了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千千万万双手传递的爱,汇聚起我们同心奋进的磅礴力量。

  (据新华社电)



作者:新华社记者 王子铭 孙少龙 黄 玥  编辑: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