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2月1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090例,新增重症病例2174例,新增死亡病例121例(湖北116例,黑龙江2例,安徽、河南、重庆各1例),新增疑似病例2450例。

您的位置:萧山网 >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 栏目一 > 正文

环北新村有个无人售菜区 摊子摆了十来天,菜钱收得回来吗?

更新时间:2020年2月16日 10:16    内容来源:都市快报   

  环北新村有个无人售菜区 摊子摆了十来天,菜钱收得回来吗?

    昨天下午,周先生来电:体育场路武林路口附近,环北新村有一个无人售菜区。有许多品种的蔬菜供居民挑选,这样就减少了人与人的接触。

  记者朱家豪核实报道:环北新村在萧山机场大巴武林门站往西大概200米的位置。昨天下午3点,下着雨,地上湿漉漉的,在靠小区门口里面有一个蓝色大棚子,棚子下摆了一列菜篮子,这就是无人售菜区了。

  一溜的菜篮子里至少有十多种蔬菜:鸡蛋、芹菜、西蓝花、大白菜、笋、萝卜、山药……每一种菜都用塑料袋装好,写着价格的标签纸贴在塑料袋上。在这一列菜篮子中间摆着一块泡沫板,上面用黑笔写着今日菜价:“青菜2元一斤,鸡蛋10元一包,本芹4元一斤,西蓝花4元一斤……葱、小米椒免费拿。”

  菜价和菜场、超市相比甚至还便宜一些,菜篮子上插着支付宝和微信收款二维码,旁边还有一个饼干盒,里面有1块、5块、20块等零钱,方便没有支付宝和微信的老年人付款,菜钱直接扔进去,自己找零。

  除了这一溜菜篮子,没有看到任何人在售卖,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无人蔬菜售卖区。

  环北新村社区主任肖航说,这个无人售卖的菜摊建立10天了,当初社区想做一个无人蔬菜售卖区的目的在于方便居民,疫情期间减少外出的频率,避免人和人的接触。

  “这个菜摊的小老板住在我们社区,同时也在对面菜场里做生意,当时说要建这么一个无人售卖区时,他有点顾虑,因为一个会增加他的工作量,每天需要早起半个小时来打包、称重、分袋、标价这些蔬菜,另一个也担心没有人管理能不能顺利开起来。但后来经过我们的协调之后呢,他同意试试。”

  “没想到居民反映很好,每天的菜供不应求,从最初的五六个品种,需求旺盛,一点点增加到10多个品种。”肖主任说。

  据了解,这些蔬菜蛋类很多是保本价销售,菜也很新鲜,一天的营业额在700-800元,现在看看还是青菜卖得最好,每天卖出十几袋,摊主每天要补好几次货。

  无人售卖,会不会遇到小偷小摸,或者拿了菜不付钱的?

  “在疫情期间,外来的人进不了小区,所以小区内部其实形成了一个大家庭的感觉,一家人在一起要的是互相的信任。虽然没人管理,但我们的居民真的很好,都自觉付钱,一些老年人不太会用支付宝微信的,都是自己找零。”

  肖主任说,这半个月来,据摊主反映没有亏钱,饼干盒里的零钱也只多不少,大家都很自觉。

  下午,张大伯和老伴去无人售菜区选了点萝卜和鸡蛋,他们对这个菜摊赞不绝口,“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增加了生活便利,不用穿马路去菜场增加感染的风险,并且价格确实实惠。”

  无人售卖的菜摊摊主姓俞,诸暨人,今年37岁,来杭州已经快20年了,通过打拼,早就在小区里买了房子,成了一名新杭州人。

  小俞老板的父母以前在老家诸暨弹棉花,后来亲戚带着一起来了杭州,做起了蔬菜买卖。他在诸暨读了书之后去北京当了两年兵,又来到了杭州,帮着家里一起做生意。

  “一开始疫情比较严重,大家不方便出门,社区主任找到我商量,说希望做个便民的菜摊子。但我刚开始的时候嫌麻烦,拒绝了。后来看到新闻都是医务人员去武汉支援,奋战在一线,我就想人家都在这么做贡献,我也是党员,理应尽一些微薄之力,有自己的担当。”小俞又重新找到社区,表示尽快把菜摊子开起来。

  问他起初就没有担忧吗,万一这些蔬菜摆出去之后会亏本?

  小俞说,说实话,他根本没有担忧过这个问题,起初社区让他做个账,如果有出入,到时候社区补一点,但他直接拒绝了。“几千吨几千吨的蔬菜啊物资啊送往武汉,那么多医务人员在抗疫一线工作,我就只能做这点事情,给大家提供方便,亏一点也无所谓,能减少大家感染风险,能给老年人一点点帮助,就行了。”

  居民们也很配合,小俞说,无人售卖点运营下来,没亏钱。

  以前小俞都是晚上12点半起床去勾庄进货,现在因为供货物流不方便,如果半夜去的话,菜量不是很多,有些品种采购不到,所以改成了下午去,这样价格上肯定是比上午便宜,并且时间上来得及。

  “我们现在都是做爱心菜,以最便宜的价格给居民。我实话实说,这些菜卖出去几乎都没有利润,我不赚钱的。”

  现在菜摊从早上7点售卖到下午五六点,小俞一天大概要补个三四次菜,最多补的都是青菜、白菜、芹菜。一天要卖200斤左右。

  “只要疫情不结束,我的无人菜摊绝不撤,做事就要做到底。”小俞说。



作者:  编辑:姚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