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阳网 > 镇街博览 > 特色产业 > 正文

麻编工艺鞋“破茧化蝶” 成国外“香饽饽”

更新时间:2015-08-26 14:25:00    内容来源:   

素有“中国麻编工艺鞋之乡”美誉的浦阳镇,其生产的“中国麻编工艺鞋”历经35年的发展,业已誉满全球、蜚声海外。249家企业、上万名员工、年产量上亿双、产值今年达20多亿元的“当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萧山麻编工艺鞋有着辉煌的过去,但也有着“痛苦的回忆”。前进的路上并非一直“风调雨顺”,高度依赖出口、受制于国外客户苛刻甚至近乎挑剔的“要求”,行业3%—8%的微薄利润,让浦阳麻编工艺鞋人深刻反思。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尽最大可能使该产业获得健康持续发展。

  如今,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在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授权下,浦阳麻编工艺鞋协会起草完了行业国家标准,他们将以此为契机“借船出海”,走上一条新的发展“快速通道”。

  明星青睐的萧山麻编工艺 成国外“香饽饽”

  麻鞋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唐代杜甫在《杜工部草堂诗笺·述怀》中写道:“麻鞋见天子、衣袖见两肘”。可见唐代风行麻鞋。仿古麻底绣花鞋在长三角地区也是民间常见的生活用品。一种是麻编的凉鞋,编织与草鞋相仿,一种是用麻辫编织用桐油粘合成靴子,当雨鞋穿。

  萧山麻编工艺鞋是从1979年开始起步的。据浦阳杉友鞋业公司负责人、区工艺鞋行业协会会长汪江林介绍,上世纪70年代,萧山围垦地区是全国三个络麻重点生产地之一,麻编工艺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当时,萧山外贸公司从国外带回一只西班牙产的麻编包根、帆布帮面、波浪纹密色橡底的37码凉鞋,汪江林和冯观海等几位做鞋师傅看到后,决定用络麻来制作工艺鞋。经过一次次摸索,制作出了色彩艳丽、款式多样的萧山麻编工艺鞋。

  这种麻编工艺鞋,分量轻、结实耐穿、美观大方,受到了业界的好评,曾先后荣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和“杭州市传统工艺美术重点保护技艺”、区级物质文化遗产等奖项。

  当时,普通老百姓以穿上一双萧山麻编工艺鞋为荣,就连郎平、秦怡等明星也专门来定做。荣获1984年度百花奖最佳女主角的龚雪,专程从上海驱车赶到萧山,一下购买了40双工艺鞋,除了自己穿,还作为礼品赠送国内外同行。当时的国家女排姑娘郎平、张蓉芳、周晓兰等,一次就定制了200双工艺鞋。

  从1980年起,麻编工艺鞋开始走出国门,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订单从每年几十万双增加到几百万双,一度成为萧山的出口创汇大户。

  现在,在浦阳镇,无论走进哪个村,都可以看到村民在自家门口缝鞋底、穿珠片、刺绣花。这些工艺鞋产业延伸出来的家庭加工业,已成为浦阳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

  去年,全行业产值达20多亿元,年均以20%的发展速度递增,浦阳工业经济一度三分天下有其一,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近万人,且几乎都是女性。麻编工艺鞋已成为浦阳镇特色行业和重要产业,成为萧山的又一个全国行业“单打冠军”。

  2011年,浦阳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中国皮鞋协会授予“中国麻编工艺鞋之乡”称号。

  成立行业协会 打破国外贸易壁垒

  由于浦阳生产的麻编工艺鞋几乎全部订单高度依赖国外客户,因此所有的标准都要看人家的“脸色”,这可没少让麻编工艺鞋企业受“窝囊气”。

  对此,杉友鞋业董事长汪江林深有感触。有一年,公司一批发往法国的工艺鞋遭遇退货,被要求重新包装。“老外”的理由是:我们的环保标准提高了,以前鞋盒中的干燥剂不能放了,现在必须用防霉片代替。

  一包干燥剂三分五厘钱,一片防霉片三角六分钱,成本相差10倍,在汪江林看来,看似一个小小的环保“门槛”,这实际上就是“老外”设置的一种贸易壁垒,10多万双鞋的订单就多花3万多元。

  况且,由于浦阳当时有大大小小200多家同类企业,家庭作坊不计其数,业内历来存在“低价抢单、高价挖人”的“恶习”,行业竞争鱼目混珠、泥沙俱下。

  为此,汪江林、俞国江等行业内几个龙头企业的老板决定改变现状,成立行业协会,一方面“抱团”一致“对外”,打破海外客户的“刁难”,另一方通过协会的服务和“约束”,使行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2005年8月28日,区工艺鞋行业协会成立,协会现有会员企业68家,会员企业的总年产值占行业总年产值的85%以上。2008年9月,协会建立了“浙江工艺鞋网”,搭建了电子商务新平台。今年,又更名“中国麻编工艺鞋网”,他们将网站打造成行业里的“阿里巴巴”,利用“互联网+”的新模式打开新渠道。

  协会的重要职能是服务。会员企业高达鞋业、胜达鞋业与麻编工艺鞋厂,以前一直靠自有资金发展。当发展需要资金时,会长企业杉友鞋业公司主动为3家会员企业提供担保贷款。

  同时,对订单不足的会员企业,汪江林等“大户”将消化不了的订单,无偿转给浦南工艺鞋、欢潭工艺鞋、杭州永波鞋业等中小企业,从而确保大家都有“饭吃”,而且“吃得饱”。2004年工艺鞋行业协会成立之初,整个行业的销售产值还只有1.76亿元,如今产值翻了10多倍,协会的作用功不可没。

  过去,众多企业往往接单国外的小企业,不仅标准不一,而且问题很多,为此,协会越来越注重与大客户做生意。“大客户虽然要求比较苛刻,但是他们带来的订单大,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附加值也较高,更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与国际接轨。”肯莱特鞋业总经理李爱芳说,他们公司去年第一次与沃尔玛合作,仅10个款式就有30万双的订单,效益非常好。

  沃尔玛英国公司人员还专程来到浦阳,对该企业的人权、现场管理和技术操作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并顺利通过验收。这也意味着,今后浦阳鞋业将有更多机会与“全球零售巨头”开展业务往来。同时,他们还通过耐克、阿迪达斯、西尔斯、阿斯大等大客户验厂,并与他们保持合作。正是有了稳定的大客户,浦阳鞋业的发展不断加快。

  定标准树品牌抢占国内市场

  一双麻编工艺鞋,出口给老外的价格仅仅是几十元,而在国外卖到几百元。在杭州大厦等大型商场,同样是萧山产的麻编工艺鞋,贴上了老外品牌标签,从国外再“游”回国内,就卖到了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同样一双鞋,“身价”翻了几十倍,这令汪江林们“大为光火”,“贴牌”赚点加工费这条路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改变现状,制定自己的行业标准,决不能让老外说怎么做就怎么做,被“牵着鼻子走”。

  为此,多年来,协会积极同行业权威部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沟通,起草制定中国麻编工艺鞋行业标准,让老外下订单也要参照我们的标准。

  经过不懈努力,今年5月6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的“麻编鞋”行业标准制定会议在浦阳镇举行。镇里的9家骨干鞋企参与标准的起草制定。

  会上,专家们和鞋类企业分别就麻编鞋的定义、各部位制作要求、检验方法、包装运输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明确相关标准,完整的麻编鞋行业标准不久就将发布。浦阳鞋企作为主导力量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这将进一步提高鞋企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和行业内的话语权,为经济新常态下鞋企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持。

  过去,浦阳的工艺鞋企都是做贴牌,只是为国外企业做代工,大家都只停留在“有生意做就可以”的阶段。如今,他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品牌路径也日益清晰,同时在行业标准制定的大背景下,很多企业开始生产自己的自主品牌,开始“进军”一度被“冷落”了而被老外抢去了的巨大的国内市场。

  杭州布克鞋业有限公司近年着力创建品牌,去年成功申报萧山著名产品、萧山知名商号,去年公司一项产品还成功申报萧山名牌产品。同时,布克鞋业去年还被认定为区级创新型企业,全年获得外观设计专利20项。有了品牌的引领,布克鞋业的订单也源源不断,为此他们还到河南设立分厂,现有近三成的订单被转到河南分厂加工,年产值增幅20%以上。

  杉迪公司去年该企业销售达到2亿多元,公司成功申报杭州出口名牌,还成功在香港注册境外商标。如今,他们还打算在更多国家注册境外商标,打破老外“一支独大”的局面。



作者:  编辑:楼晶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