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临浦网 > 馨香教育 > 正文内容

小城书事

时间:2020-04-30 09:28:08   来源:   

  ——用阅读的方式丈量临浦


蔡东藩著书地临江书舍


五社坊齐聚越风书苑


图书“漂流”


萌娃诵读国学经典


运河里社区初亮相


闻花香,品书香


爱莲公社“爱莲说”


年轻社工传承清廉越风


蔡东藩社区组织居民文化采风

  古镇临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近年来,临浦镇对标“现代化一流小城市”,把“文化兴镇”列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持续推进。

  人间四月,草木芳菲。

  在这座漫溢书香的小城中心,调整范围后的五大城市社区首次集体亮相,成立五社坊、越风文学社,精心组织,邀请辖区文学爱好者、居民朋友们,共同开启了一场奇妙的阅读之旅,丈量临浦小城市的发展,探寻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

  五社一坊 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

  杭州南,看临浦。4月8日,城市社区范围调整后,临浦小城市核心区域又向外伸展了一层。新的核心区坐拥五大社区:东麓池、蔡东藩、山阴街、浴美施、运河里。

  在一定程度上,这五个社区就代表了临浦的城市品质和城市气质,也是临浦向外展示的门户窗口。

  新的“五社”必然会带来新的气象,但不变的依然是“坊”的内核。

  “坊”,意为:里巷,街市。与五社极为契合,与“小上海”临浦也十分搭调。

  从百年山阴,到初生的运河里,都有大大小小的商铺,琳琅满目的商品百货,身怀绝技的三百六十行匠人师傅,还有一群朝气蓬勃、爱岗敬业的社工,可爱可亲的街坊邻居……他们组成了共同的五社坊,组成了小城的中心。

  4月23日,五社坊“logo”正式发布。其实,五社坊的logo和临浦镇的logo都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之手,他便是临浦镇城市建设规划办公室主任章杰。因为在临浦工作多年,章杰对临浦亦有深厚的感情。

  章杰解释,五社坊的logo其实是卧着的临浦,即“临浦”两个字拼音(LinPu)的首字母“L”和“P”横着组合到一起,寓意临浦“卧城”。其中,浦阳江和茅潭江形似字母“P”,峙山寺和峙山组成了字母“L”。 简单的线条充满了现代设计感,边上挂一个红灯笼又有坊市的气息,与临浦千年古镇和五社坊的气质都很匹配。

  同时,“五社坊”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也同步上线运营。原先,五个社区有各自的微信公众号,即日起将统一发布在“五社坊”。

  当然,这并非只是简单的微信公众号内容迁移,而是基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求。“五社归一”的想法,来自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实践。

  在战“疫”上半程,临浦镇在集镇区域设置五大卡口,五个城市社区又封闭了辖区一些通道,辖区居民凭“通行证”进出,一户人家两天内仅有一人可凭证进出。但在操作过程中,社区干部发现,有的居民父母住在老街所属的山阴街社区,自己则住在新小区较为集中的浴美施社区或是一路之隔的东麓池社区。为了探望和照顾年迈的父母,这些居民每天都需要进出两个社区。在了解到这一需求后,几个社区间立即对接协调,最终由山阴街社区核实辖区老人及子女情况并发放“父母照顾券”。

  精细化的管理赢得了居民的点赞,也是五个城市社区在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做出的一次有益尝试。对五社坊而言,更好地服务居民,不仅要打通管理和信息上的“壁垒”,还要不断创新,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显然,这也是临浦成立五社坊的初衷。而受益最大的,自然是小城的居民。

  一脉书香 涵养“莲”心“廉”社

  很多人认为,临浦的文化底色就是商贸。

  这不难理解。临浦商业发轫于唐代,源远流长。《临浦镇志》记载:“临浦镇于唐朝晚期开始有‘临浦市’之称。明朝宣德年间,临浦筑塘以断西小江,成为货物中转要地。后开堰建闸,内河与外江相通,商舟往来日臻频繁,清末民初,临浦商市已具一定规模。民国四年4月18日《民国日报》称:‘临浦商务繁盛,年交易额不下数百万金。’”

  特别是在上海成为孤岛的民国时期,临浦成为“浙盐赣米”的主要集散地,位列浙江“六大米市”之一。由此,“小上海”临浦名震四方。

  直到今天,提起临浦,南片人的脑海中还是会浮现“小上海”的繁华街市。

  可如果你细细探寻,就会在历史沉浮里,发现临浦文化中的另一抹底色——清廉。

  在杭甬运河边,杨氏后人为了纪念祖先杨震(公元59年—公元124年),警示后代,建造四知亭。“四知”的由来便是杨震拒贿。杨震调任东莱太守,路经昌邑县。昌邑县令王密,是经当年荆州刺史杨震的举荐才当的官。为报答杨震提携之恩,王密来到杨所住驿馆,拿出黄金赠予杨震,杨震果断拒绝。王密相劝:“现在夜深人静,没人知道,有什么关系呢?”但杨震却驳斥:“虽夜深,但是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无人知晓呢?”面对杨震的义正词严,王密只好愧疚地将黄金揣回怀里。《后汉书》载,杨震为官清廉,从不私受财物,他的儿孙从来不沾长辈当官的光,生活清贫。

  在周官湖畔,居住着北宋学者周敦颐的后人。在周敦颐的诸多作品中,《爱莲说》尤为后世称道。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成为廉洁品格的象征。

  在小城读书节最后一站,五社坊组成“爱莲公社”,在初心驿家演绎音乐情景剧“爱莲说”。社工们坦言,这也是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砥砺初心的过程。

  在柿村梅里,明代进士倪朝宾为官一地,就造福一方百姓。因为守正廉洁,不肯同流合污,他宁可辞去官职,放弃权位和优渥的生活,回到僻静的山林,做一个隐士。

  乾隆时期的《萧山县志》便有记载:“倪朝宾,字初源。登万历戊戌进士,初任刑曹,恤刑广东,多所平反。出知延平府,有惠政,而由重士类,大兴学宫,延师儒论学以为常。升四川威茂道,以平寇功,迁苑马寺卿,转湖广按察使,其谳狱如前恤刑时。廷议转布政司,有憾公者挤之,归。公在林下颇好黄老家言,以寿卒于家。祀乡贤。”

  在峙山脚下,少年才子蔡东藩饱读诗书,考取功名一心想要施展抱负。在看到清末官场腐败后,他毅然辞官,回到临浦,在临江书舍悬壶济世,挑灯著书,写下652万字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上至秦皇,下至民国,启迪后人。

  此次读书节系列活动第二站中,东麓池社区特地邀请了蔡东藩的重孙蔡建华,带领辖区居民走进临江书舍,走进这位“一代史家、千秋神笔”的日常,为大家讲述蔡东藩的生平。

  古往今来,循着这一脉清幽的书香,临浦清廉文化源远流长。

  阅读之旅 传递温度和信念

  社工,是基层治理的主力军之一。

  从临浦镇五大城市社区社工团队的结构来看,书记和主任中“60后”“70后”占比较高,“80后”是团队中流砥柱,“90后”崭露头角。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社工们,睡前读物分别是什么?平时最爱看什么书?又有多久没有看书了?

  在临浦镇2020阅读节系列活动开始前,五社坊就通知每位小伙伴都带一本书来。现场大家投票选举最想看的书。

  榜单第一名,让大家万万没想到。现场40多人有26票投给了《工作就是责任Ⅱ》,投票人中社工占了大多数。这让在场的居民情绪高涨:看,咱们临浦的社工都是这么热爱工作!

  言为心声,书如其人。高票当选的“书王”,它的主人会是谁呢?答案揭晓:临浦镇党建办工作人员曹尚连,镇村两级的“后生”都亲切地称呼他“老曹伯”。

  老曹伯之所以推荐这本书,也有他的用意。“这本书是我的床头读物,每次看这本书,都会获得能量。所以我也想借这本书勉励大家要认真对待工作,把工作当做提升能力、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随后他把这本书,交换给了全场年龄最小的书友——蔡东藩社区90后社工华成斌。华成斌则把自己喜欢的作家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交换给了老曹伯,也是十足“反差萌”了。

  事实上,曹尚连“笔杆子”出身,爱读书也善于思考,做起基层工作又经验丰富,对后生们总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因此被很多社工当做“导师”。山阴街社区党委书记孙娴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名80后社区干部,孙娴做起基层工作既贴心,又肯创新。因为和社区里老老少少都走得近,只要看到孙娴从家门口经过,居民们都会亲切地叫她一声,或者招呼她吃饭。即便是这样深受居民信赖和喜欢的社区书记,在几年前的一次征迁工作中,还是碰到了“钉子户”。而她亲眼目睹了,作为临浦镇进驻社区的征迁干部,曹尚连不到一小时就让这户人家爽快签约。

  那是孙娴第一次参加征迁工作,事后,她向曹尚连请教。曹尚连告诉她,秘诀就是:别把自己当干部,也别盯着征迁这个目标,否则一不留神就站在了群众对面,无论是征迁还是其他工作,都要做好充分的摸底工作,全心全意想群众所想,为群众算好经济账、长远账。

  这件事让孙娴一直印象深刻。在后来她带领团队一路向前的路上,始终记着曹尚连的谆谆教诲,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而山阴街社区这个全镇最年轻的社工团队近年来不断创新工作,让古韵山阴越来越“时髦”。

  例如,他们在觉斯庵弄打造了以“小上海”和“家”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家园,用另一种方式记录金谷弄、长生弄、同心弄等老街地名,还请来了“张春记”馄饨店老员工,重新复制南片人心中那一碗念念不忘的馄饨。去年底,文化家园又举办了“饭架街的年”,让南片人重温了一把童年……一系列活动,让山阴街——这个老年人居多的社区充满了活力,就连城区的小年轻们也特地赶来“打卡”。

  同为临浦文化地标的还有这里的城市书房——越风书苑。在这个四月,临浦镇成立越风文学社,居住或工作在小城的文学爱好者集结,以文会友。在今后的时光里,他们将陪伴并书写这座小城。(记者 沈艳露 通讯员 缪妙 图片由临浦镇新闻中心提供)

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