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靖江网 > 靖江故事 > 正文内容

家家放养三黄鸡

时间:2019-07-23 15:28:01   来源:   

  1931年顾士江著述的《萧山乡土志》载:“南沙的越鸡,高大肥壮,有名远近。”所谓南沙的越鸡,就是全国八大名鸡之一“萧山鸡”,因喙黄、羽黄、脚黄,又称“萧山三黄鸡”。数百年来,靖江农家一直有着养育三黄鸡的传统。

  开春时,每户农家一般都要买上六只八只家孵小鸡;如买孵坊小鸡,就要多买一些,以便留纯去杂。在气候许可的前提下、尽早买早养。三黄鸡,从小就是放养的,而放养的小鸡难免残废、淹死,或被野猫、黄鼠狼叼去只把。有时,会意想不到地招致春瘟,小鸡一只接一只地发呆、萎缩、死去。沙地人家对于猪生病很是着急,会请兽医来诊治,而鸡生病只能听其自然,因为禽医是没有的,而兽医不会看鸡病。所以早买早养,有利于当小鸡失踪、死亡、僵掉后,可以补充或整群买过,过了夏至已没有小鸡可买了。


  家孵小鸡

  小鸡养上两个来月到了换毛期,雌雄已很分明。尽管这时幼羽退去,新羽未丰,往往成了“赤膊鸡”或“光屁股”,但是凭那几根新毛,主人早在安排它们的命运了。如果养有六只鸡,而雌雄各占半数的话,那么三只雌鸡要养到生蛋后,进行优胜劣汰。其中下蛋最差那一只,在“做七月半”时先被宰掉,其次一只在年底也得被宰、被卖;被养过年,一直到由新鸡来接班下蛋的那只老母鸡,全靠旺盛的生蛋能力才得以长寿。那三只雄鸡,则要视阉割后的状况作出处理。雄鸡未待新羽丰满就要阉割。当地人将不阉割的雄鸡叫“雄鸡”,而将阉割后的雄鸡叫“线鸡”。雄鸡会引吭高叫,会追母鸡,能跳善跃,扑扑乱飞,但养到两公斤左右就不会再大了,因此雄鸡都是要阉割的。初夏时节,阉鸡者常在沙地人家的门前屋后高声长叫:“阉一一鸡嗬!”被招住后,进入东家的稻地,打开一小布包将里面的阉割用具放在凳子上,随手抓起一只雄鸡,利索地用小布包缚住鸡爪,又顺势将缀在小布包一角的一根光溜溜的竹片插入两爪之间,以免雄鸡挣扎。然后,拔掉鸡身一侧的羽毛,用刀剖一小洞,将钢针绾着的棕丝圈伸进鸡腹内,取出两粒腰子。随即放鸡下地,还要让鸡适当走动走动。过个把星期,鸡身上未作缝补的刀疤自会愈合。这就是阉鸡。经过阉割的线鸡,丧失了雄性本能,心情温顺,雍容自在,能继续长大。但是阉鸡并非只只成功,有的肋膜内进人空气,伤疤愈合后半个身子肿胀起来,得用绣花针刺破皮囊放出空气,刺一两次成功的就没事了,可有的针刺几次还是鼓胀着,最终落得个残废,只能杀掉过端午节。

  在白天,三黄鸡除了麦子、稻子成熟时需被圈养几天外,都是放养。 它们喜欢野外活动,野外的天地宽广而美好:毛豆、蚕豆叶上有欢跃的蚱蜢;黄花草子丛里有无数的蜗牛;雨后的垄沟间、田塍边,有爬出土来呼吸新鲜空气的蚯蚓、蝼蛄、“白地蚕”,还有一蹦三跳的小青蛙;“络麻蓬”中,经风一吹,会落下许多青绿的“造桥虫”;竹园里,也有青虫、螳螂。这都是上好的活食。而到傍晚回家时,主人少不了饲一勺大小麦、玉米。如此放纵、自在、美食充足的生活,养成了三黄鸡活泼好动、抗病力强、个高体大的特性。 母鸡产蛋率高,鸡蛋个大、色深,线鸡则披上一身红亮的羽毛。

  “红毛线鸡”是三黄鸡的特征,而上好的红毛线鸡还要经过冬天的囤养、催肥。

  囤养线鸡,大抵自农历十一月中旬始,直囤到春节时宰杀为止。为此,要专门在舍内阴暗角落搭一间鸡舍,让线鸡不见光线,与外界隔开。囤养期间,线鸡因减少活动量而又有充足的油糠、玉米、大小麦等精饲料,便开始长膘、生油,到年底可达四五公斤,甚至更大,成为“红毛大线鸡”。这种红毛大线鸡,肉嫩、油足、味美。农家过年时宰杀一

  只,就已足够祭神、享先、年馔之需。


  线鸡

本站编辑:韩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