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靖江网 > 靖江故事 > 正文内容

挑花边

时间:2019-07-23 15:12:59   来源:   

  花边,也称“万缕丝”,是用绣针引线挑织成各种花样的编结工艺品,起源于意大利威尼斯。民国初,上海商人徐方卿为经营这一业务,来到坎山镇召集起24名妇女,让随同而来的4位传教士授以挑花技艺。从此,靖江妇女便纷纷学习,花边挑织业便落地生根,代代相传。沙地成了名副其实的花边之乡。


  萧山花边以构图严密、技艺精湛、工针多样、精致结实的特点畅销海内外,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萧山有“花边之乡”的美誉。

  靖江一带盛挑花边那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挑花边的收入成为靖江农民家庭额外的主要收入来源,更是妙龄姑娘私房钱的摇篮。

  靖江女孩大多十来岁开始学习挑花边,先学会挑花边的头道工序“钉花”,用细线将一支较粗的线缀于印有花纹的样纸底板上,从而形成许多图案空格,然后以各种针法,缀满这些空格。“钉花”误差小的挑线时纠正,误差大了则需要拆掉重新“钉花”。


  花边的形状不同,挑的针法也不同,归纳起来有“手针”、“网眼针”、“斜纹针”。一般女孩到十三四岁就能挑最难的“走边针”了。学会了挑“走边针”就说明能独立挑整张花边了。手脚快、心明眼亮的姑娘会被邻里四周称赞。

  当时小伙子找对象首要条件是挑花边能手。为了学得快、学得好,年轻姑娘总是三五成群、四五一堆在一起切磋挑花边技法。生产队干活回家,饭碗一放,手一洗,就聚集在堂前舍后、竹园蓬中,飞针走线地挑花边,成为那时农家庭院的一道风景。花边要求挺高,针脚要齐而均匀,线条分明而洁白。若是家庭主妇,一边要刮镬[huò]煤烧饭、扫地、洗衣、喂猪饲鸡,手中的花边拿起放下不间断,一天到晚地洗手,总难免有污点存在,则这张花边就有可能是张不合格产品,到期回不出花。

  尤其是“双夏”季节,妇女白天被田畈水烫起泡,晚上仍然汗流浃背地挑花边。草舍内闷热,则把电灯拉到舍檐下,点蚊香,穿长裤等办法对付蚊虫叮咬。剥麻、摘花难免造成花边点点滴滴小污点而花边回不出的,哭的姑娘还真不少呢!直至八十年代,随着机织花边生产工艺的引入及改革开放后农民赚钱门路的开阔,挑花边手工活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本站编辑:韩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