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旧版 | 设为首页 萧山网 - 瓜沥网
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瓜沥网 > 媒体关注 > 正文内容

争创美丽城镇省级样板 跑出美丽加速度

时间:2020-04-30 09:41:32   来源:   


  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是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践行初心使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际行动。

  自省市区明确美丽城镇打造目标任务以来,瓜沥镇作为杭州市第一批29个美丽城镇示范创建试点乡镇之一,在第一时间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镇美丽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紧盯目标,明确创建时间,立状分近期、中期、远期推进美丽城镇建设这项系统工程;细化方案,强化责任分工,对照创建目标和创建内容,梳理创建任务,倒排工作计划,分解落实工作到人;密切配合,做好有机结合,提出在创建工作中要做好与亚运场馆建设、未来社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垃圾分类处置等各方面的有机结合,全维度吹响美丽城镇建设的号角。

  瓜沥镇深谙:“美丽城镇”不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简单升级,而是一次质的飞越,从“形”上的改造,上升到“魂”的升华。美丽城镇建设要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按照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等要求,进一步明确建设发展方向,着力补齐功能短板。

  就如何打造特色化、个性化高质量发展的美丽城镇,瓜沥因镇制宜,精准施策,结合辖区内航坞山生态资源、昭东水乡资源、千年古镇历史,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承接亚运赛事、小城市试点、未来社区试点、发展临空经济等优势,将美丽城镇定位为:依托萧山国际机场区域性航空枢纽,以区域高快速交通网为纽带,以杭州大都市东部城镇体系为网络,以自然山水田园为生态本底,充分发挥临空经济的突出带动优势,积极培育临空现代服务业和临空先进制造业,转型提升瓜沥现有传统工贸等特色产业基础,建设杭州空港-瓜沥组团分区的城市中心,整合统领萧山区东部城乡空间,着力推进三化联动,构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临空新城、长三角高品质发展示范镇和杭州都市区魅力节点城市。

  环境美

  实施设施

  提升行动,

  实现功能便民

  目标:

  到2022年,建成区基本形成“外联内畅、便捷有序”的交通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9%以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全覆盖,建有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成区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污水处理厂基本达到清洁排放,污水处理率达到72%以上,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行动:

  持续深化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重点抓好卫生乡镇创建、“道乱占”治理、“车乱开”治理、“线乱拉”治理、“低散乱”治理等六大专项行动,持续整治环境卫生、城镇秩序和乡容镇貌,改善人居环境。继续推进“三改一拆”,力争2020年底完成 “基本无违建”乡镇创建。

  完善地面网。构建外联内畅、便捷有序的小城镇交通体系。结合未来社区建设,突出TOD导向,改善对外交通。完善城镇内部交通,优化路网结构,加快建设四路长联连接线、建新路拓宽改造、鱼青路拓宽改造等工程建设。积极深挖存量资源,加快推进三片集镇停车场建设。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在2019年完成60公里的基础上,2020年再完成50公里;积极完成八柯线美丽公路创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积极对接机场公交专线。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加大垃圾收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厕所革命”。

  完善地下网。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优先加强老旧基础设施改造,继续实施城中社区综合改造,统筹推进给水排水、供电供气、广电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设施建设。强化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与适宜技术应用,2020年力争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60座。加快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倡导“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推行下沉式绿地。

  完善空中网。坚持“多用信息、少用资源”,积极构建功能集成的智慧网络。推进“城市大脑”向小城镇延伸。 提高5G网络城镇覆盖率,提升宽带接入能力。推广智慧广电建设,提升4k高清承载、数字文化服务覆盖率,通过电视实现“最多跑一次”进入家庭。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建设,推动平安乡村、校园电视台、“雪亮工程”等进村入户,推进新时代文明中心建设。

  生活美

  实施服务提升行动,实现共享乐民

  目标:

  到2022年,城镇住房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农民建房带方案审批实现率达到100%。一星级以上农贸市场覆盖率达到100%,放心农贸市场覆盖率达60%以上。至少建有1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千名老人养老机构床位数40张以上,每万服务人口拥有卫计人员13人以上。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到98%以上,农村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95%,初步建立15分钟建成区生活圈、30分钟辖区生活圈。建设一批美丽城镇“邻里中心”,积极开展“未来社区”试点。

  行动:

  提升住房建设水平。有序开展镇中村、镇郊村改造建设,城镇建成区严格控制新建单家独户的农民自建房,参照城市社区标准,控制联立式住宅,提倡以多层公寓为主。积极引进品牌开发商参与小城镇住房建设,促进住房供需平衡、职住就近平衡。加强农房设计和建设管理,推行农民建房带方案审批制度,打造各具特色、别样韵味的“浙派民居”。加强建筑科技创新与应用,推行绿色低碳建设理念,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

  加大优质商贸与娱乐设施供给。优化城镇商贸服务功能,创新发展零售业态,提升发展专业市场,加大星级农贸市场和放心农贸市场建设力度,推进餐饮放心店建设,培育和引进品牌连锁超市,完善图书馆、电影院、体育场馆等文体娱乐休闲设施,建设商贸综合设施,引导构建邻里中心,提升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

  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以强化急救、全科、儿科、老年病科、康复护理和中医药服务等为重点,实现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达标升级,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推进健康乡镇建设。

  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推进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加快构建城乡全覆盖、质量有保证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高办园质量和水平。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倡导终身学习新风尚,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提供普惠性服务。

  加大优质养老服务供给。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扩面与提档并举。完善面向乡村的区域养老服务、面向城市的旅居养老服务,鼓励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推进医养结合,推动卫生医疗服务多元化,提高养老设施覆盖面。鼓励引入大型家政公司(机构)进社区开展连锁经营,提供优质的家政、养老等服务。

  产业美

  实施产业提升行动,实现兴业富民

  目标:

  到2022年,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城乡新型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显著提升。积极建设提升小微企业园,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作坊)。建设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城乡居民收入比小于2∶1。

  行动:

  整治提升“低散乱”。依法依规全面整治以“四无”为重点的“低散乱”企业或作坊,强化市场倒逼,引导农村地区的企业或作坊区域集聚化、生产清洁化、管理规范化。

  搭建主平台。加快产镇融合,提升产业集聚功能,优化工业布局,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激励倒逼机制。夯实生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发展空间载体。扎实推进三轮小城市培育试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设提升小微园,引导特色企业入园集聚,促进小微企业集约、规范、创新和绿色发展。

  培育新业态。注重创新创业,大力发展城乡新型特色产业,加快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点均衡、集约高效、安全快捷的现代物流体系,培育发展农村新型电商,促进非农就业岗位增加。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乡贤回归与返乡创业。

  人文美

  实施品质提升行动,实现魅力亲民

  目标:

  到2022年,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实现应保尽保,历史建筑实现“一图一档”,优秀乡土工匠实现登记入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积极创建非遗主题小镇和民俗文化村,培育精品民宿。打造3A级以上景区镇。

  行动:

  保护历史文化。强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多用微改造,多下“绣花功夫”,保护好城镇格局、街巷肌理和传统风貌,留住乡愁记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合理利用,推进古镇、古村落等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和保护工作。整饬一批老街区,修缮一批老宅院,利用一批传统村落,培育一批乡土工匠,打造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项目。

  推进有机更新。实施城镇有机更新行动,结合“未来社区”建设,突出以人为本,推进空间重构、产业重整、环境重生,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品质。开展美丽民居、美丽庭院、美丽街区、美丽社区、美丽厂区、美丽河湖和美丽田园等各类载体的美丽创建活动。推进园林城镇、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创建。

  塑造特色风貌。注重小城镇整体风貌设计,提高空间形态艺术性。结合未来社区建设,打造集门户、展示、营销、服务、休憩、集散等功能于一体,功能复合、经济实用、外形美观的小镇客厅,提高城镇辨识度。建设公共绿地、滨水景观、口袋公园、健身广场、体育公园等开敞空间,以绿道、古道等慢行通道为主线串联整合,形成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特色空间。

  强化文旅融合。推动文化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建设,顺应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趋势,完善多层次、广范围的旅游服务设施,完善旅游标识系统,提高智慧化程度。推动宾馆酒店提档升级,引进连锁品牌酒店。

  实施治理提升行动,实现善治为民

  治理美

  目标:

  到2022年,政府、社会、群众合力进一步加强,自治、法治、德治进一步融合,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进一步健全。每万常住人口拥有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数3-5人。每万常住人口拥有持证社会工作者不少于10人。建成区环卫保洁、街(路)长制、网格长制、“两站两员”“线乱拉”管控等长效机制覆盖率100%,《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条例》《浙江省城镇和风貌管理标准》执行率100%。

  行动: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环境卫生、城镇秩序、乡容镇貌管控为重点,实现环卫保洁、街(路)长制、网格长制、“两站两员”“线乱拉”管控等全覆盖。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养护和公共服务设施运维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实施小城镇环境风貌管控标准,制定实施瓜沥镇城市管理规定。

  深化综合执法改革。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统领,以深化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为依托,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数字治理平台,促进小城镇基层治理体系科学化、精细化和标准化。

  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按照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要求,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整合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活动方式,开展理论宣讲进农家、核心价值普及、优秀文化滋养、移风易俗、邻里守望帮扶五大行动。

  推进“三治融合”。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主导作用、法治基层保障作用、德治示范引领作用,广泛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形成政府、社会、群众三方合力,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文明乡镇建设,不断提升城镇居民精神文明素养。(记者 周婷 通讯员 沈国强 邵福勤 高怡宁 丁春华 摄影 沈 雷)

本站编辑:韩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