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旧版 | 设为首页 萧山网 - 瓜沥网
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瓜沥网 > 媒体关注 > 正文内容

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瓜沥入选

时间:2019-07-26 10:25:41   来源:   

  近日,省文化厅和旅游厅公布“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瓜沥镇凭借“萧山花边”成功入选。至此,我区省级民间文艺之乡已达3家,另外两家分别是河上镇(河上龙灯胜会)、楼塔镇(楼塔细十番)。

  萧山花边,又称万缕丝,因起源于意大利威尼斯而得此谐音,上世纪20年代初传入萧山。据《中国实业志》记载,1919年农历八月初六,上海商人徐万庆带了四位天主教徒到萧山传授意大利挑花技术,招收了24名妇女当学生。接着,在萧山坎山街开设了萧山县第一家花边厂——乔治花边厂。当时,由于农村劳动力价格低廉,编结手艺又精巧,市场竞争力强,有力推动了花边生产的发展。

  经过数十年发展,到了上世纪70年代,萧山花边发展到最鼎盛时期。当手工花边从业人数,在其发源地意大利威尼斯锐减之时,在萧山却迅猛增长,绣花女工达到20多万。萧山,因此也就有了“中国花边之乡”的美誉。

  传统的萧山花边,是完全依赖手工制作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一件成品,一般需要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工时,而一件精品,往往需要花费数千个甚至上万个工时。这样一种模式,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代还可以在统一的资源调度下发展,那么进入市场竞争时代,就会面临困境。

  随着萧山花边逐渐向机绣方向发展,民间花边老艺人的人工绣受到冲击。纯手工出来的产品,精致美观、生命气息浓郁、艺术价值高,但完全没有效率上的优势。许多从事挑绣花边的女工悄然流失,从业者数量锐减。

  如今,萧山花边逐步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为传承萧山花边的手绣技艺,我区编印了《萧山手绣花边》教材,进行技艺交流、培训和制作。坎山当地的光明中心小学,被命名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传承基地。建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锡祥(传承人)萧山花边工作室,培养后续人才,组建萧山花边研发小组,不断创作开发新产品。

  据悉,“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实行动态管理,2年评审一次。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入选“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是对我区花边艺术保护和传承所做努力的一种肯定。今后,我区将依托“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继续积极探索萧山花边艺术发展的新途径。

本站编辑:韩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