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湾网 > 镇街博览 > 名人名胜 > 正文

【乡贤·风采录23】裘惠良:一直在出发

更新时间:2020-07-24 09:50:25    内容来源:   

  为深入挖掘乡贤文化精神内涵,弘扬乡贤文化时代价值,浙江省首部集中撰写乡贤的主题文集《初心——杭州党湾乡贤风采录》已在党湾首发。现依托“萧山党湾”微信公众号全景式呈现党湾乡贤成长成才、创业创新中闯荡人生的艰辛曲折和回馈家乡的桑梓之情。

  23、第二十三期

{ 裘惠良 }

【乡贤·风采录23】裘惠良:一直在出发

  裘惠良,1970年出生,萧山区党湾镇新前村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建造师,现任杭州盛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楼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中南建筑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新前村乡风文明促进会会长。

“诗和远方”来自百折不挠

  从裘惠良六楼办公室宽大的露台往东眺望,一座山峰突兀于高矮不一的建筑群,似乎要挣脱云雾的束缚,和不远处的钱塘江遥相对话。裘惠良说,这是冠山。

  杭州高新区(滨江)由钱塘江泥沙淤积而成,冠山是仅有的几座山地之一。当一座城市有了水的奔放和山的沉稳,就有了鲜明的个性。这对一座城市是这样,对人亦是如此。

  裘惠良的盛巢科创园就在冠山路北侧。走进大门,只见直插云端的主楼入口外墙上,喷印着蓝底白字的巨幅广告,画面上几只彩蝶破茧起舞,主题词是“创梦蝶变”。

  杭州高新区(滨江)是浙江省首个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滨江专注于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锻造出一张全新的区域新名片。

  裘惠良任董事长的杭州楼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临近千亿级智造供给小镇的核心区块,创办了盛巢科创园。“盛”字取之裘惠良创建的母公司——杭州盛德投资有限公司,“巢”字喻意“筑巢引凤”。

  目前,总投资1.2亿元,总面积2.5万平方米的盛巢科创园已引进100多家“小而美”的新生代企业,入驻率几近饱和。为了让创业者专注创业和产品,裘惠良设立了一支管理运营团队,不但为入驻创业团队提供物管配套,解决政务对接、工商注册、税务等众多事项,还为入孵企业提供咨询管理等服务。裘惠良说,我要让这里成为创新动力源和创业项目成长的“孵化器”。

  意气风发的裘惠良并不是一个外表霸气的人。他中等个头,体格瘦削,戴一副眼镜,说话轻声细语。但是性格异常坚韧,对认定的目标百折不挠。正是前者的赋能和后者的释放,这位普通的农家子弟有了“诗和远方”。

  不过对裘惠良来说,科创产业是一部新翻开的大书,建功立业并澎湃于江湖的是“建筑人”的身份。这位浙江中南建筑工程公司的副总经理、项目经理,2/3的人生是和房屋建筑打交道,大部分财富来自一砖一瓦的积累。

  在浙江中南的18年间,裘惠良项目团队承建了40多个建筑工程,累积施工面积350万平方米。多个项目获得“钱江杯”“西湖杯”“西湖杯优质结构”“浙江省标准化工程”“杭州市标准化工程”等奖项。

  最早让裘惠良翻开建筑业这本大书的,是他的父亲,一位纯朴的乡村工匠。“会了建筑这门手艺,行百里不会饿肚子。”这个曾影响了萧山党湾几代人的朴素道理,大概就是裘惠良最早的职业启蒙。

  1988年7月,18岁的裘惠良从浙江省建工技校毕业后,进入萧山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党湾工程处,并被安排到上海市区办事处任施工员,开始了他延续至今的房屋建筑生涯。

挫折和磨难是人生最好的教科书

  建筑业是党湾的特色产业。据统计,2018年全镇4.3万名户籍人口中从事建筑业的达到11%, 党湾建筑人年创建筑业产值600多亿元,工程项目遍布全国各地。

  裘惠良到上海时,党湾在上海市区有100多个在建项目,主要是厂房和普通住宅。在办事处,裘惠良作为第一批“科班生”被委以重任,具体负责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和项目预算,同时配合参与工程验收。

  “那些日子,工作连轴转,压力很大,经常失眠。”但这样的工作强度,也淬炼了裘惠良的意志品质和专业功底。

  “小孩要教养,工程要质量。”这是裘惠良的师父,党湾建筑业的传奇人物倪国太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裘惠良说,“师父的这句口头禅影响了我一辈子。”

  在党湾工程处驻上海市区办事处的那几年,裘惠良的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和专业水平,赢得了老一辈党湾建筑人和施工单位的好评。

  20世纪九十年代初,借助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春风,上海开始“浦东开发、浦西改造”,整座城市成了建设大工地,建筑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期。

  1992年底,裘惠良遇到一个机会。当时杭州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到上海拓展业务,迫切需要一个既熟悉当地市场,又懂管理的人做“向导”。一位业内人士向杭二建总经理推荐了裘惠良。

  到杭二建工作,个人发展的平台更大。裘惠良征询倪国太意见,师父很干脆,说:“年轻人就应该出去闯一闯。”

  1993年1月,裘惠良和杭二建签约成立了杭二建上海办事处第三工程处,他出任主任一职。

  这时候,裘惠良已拥有了丰富的技术储备,加上口碑好,旗下很快聚集了一批项目经理。1993年至1994年,裘惠良在上海共负责管理8个项目,总施工面积约十万平方米,合同产值5000多万元。裘惠良也由此挖到人生“第一桶金”。

  由于业绩突出,1994年6月,24岁的裘惠良被任命为杭州第二建筑公司第六分公司经理。站上新的更大舞台,裘惠良斗志昂扬,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这一次,他决定进军北京。始料不及的是,此一去却是“败走麦城”。

  1994年8月,裘惠良以杭二建的名义,联手同济大学下属的一家企业,拿下了开发北京市八里桥住宅小区的项目合同,总建筑面积十万多平方米。这是裘惠良创业初期承接的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项目。“我信心满满,下决心一定要做成精品工程。”

  他从上海调来100多名精兵强将;把开工典礼放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内蒙古厅;施工人员搭好了临时办公室和宿舍……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

  但一纸通知让这一切戛然而止。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国家有关部门为了遏制过热的投资增长,决定削减基建投资,严控新开工项目。1995年3月,八里桥住宅小区项目被叫停。

  “当时有一种跌入谷底的感觉。”此役,裘惠良几乎赔光了全部家底。

  但是他相信一句话:挫折和磨难是人生最好的教科书。

  “尽管打击很大,但想让我从此趴下,不可能。”

  他要重新出发。

真正的战士不惧怕挑战

  2000年,新世纪的曙光照在了钱塘江南岸,新设立的杭州市滨江区进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时期。

  裘惠良敏锐觉察到,这里是新的创业主战场。

  当年6月,裘惠良从上海转战滨江,加入浙江中南建设集团并任项目经理,开始了大江东去的新征程。

  裘惠良选择浙江中南,不仅因为它是房屋建筑领域的排头兵,更是创始人吴建荣提倡的“创业、创造、创新”的企业文化吸引了他。“这非常契合我的人生理念。”

  刚开始集团内部对裘惠良这个“外来户”心存疑虑,但很快就改变了看法。“一些‘大、重、难’项目都愿意交给我来做了。”

  随着一个个优质项目的拔地而起,裘惠良不仅给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增强了浙江中南建设集团在业内的品牌效应。

  在滨江区的南部,有一个美丽的湖泊,湖的北侧是一个造型别致、动感十足的建筑群落。这就是让动漫迷们心驰神往的白马湖动漫广场,从2012年开始,这里已连续举办了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

  裘惠良每年动漫节期间都会来这里,不是看卡通,是看望他的“孩子”。动漫广场的会展二期场馆正是他的呕心力作。

  当初裘惠良“跳出来”接下这个项目时,一位“老建筑”质疑说:“这么短的工期,怎么可能?”

  确实,一些项目经理不敢接这个“盘子”,不在于它是会展二期的“旗舰”,不在于3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甚至不在于全新的建筑形态和工艺,而是时间。

  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是在2011年11月才正式确定从萧山休博园移师滨江白马湖的,而开幕日为次年4月28日。

  也就是说,留给会展二期建设者的时间只有100多天。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裘惠良坚定地说。

  敢于挑战是裘惠良的重要性格特征,也是他仗剑疾行、不断跨越的秘籍所在。

  在随后的100多天时间里,裘惠良团队打响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的攻坚战。

  裘惠良调集了600多名员工参加会战,取消了包括春节在内的所有节假日,5+2,白+黑。他也每天“泡”在工地,及时协调和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那段日子我都是早上七点来,凌晨两点回。整个人瘦了15斤,110斤都不到了。”

  不巧的是,2012年春节过后,遇上了“烂春”,几乎天天下雨,许多工程无法作业,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有关部门制定了紧急预案,“真的不行,这一届还是放回萧山开。”

  区领导问裘惠良:“到底能不能按时完工?”裘惠良说:“能”。区领导疑惑地说,“这么有信心,哪来的?”

  裘惠良沉吟着说:“下雨天确实不能造房子,一些户外施工没法进行。但是我们可以采用最古老的办法,在主体结构的上方再搭一个大棚子,把整个场馆罩起来,这样下面就可以正常施工了。”

  区领导觉得这是一个办法。裘惠良立即布置下去,采购了大批彩钢瓦,在场馆上方搭起了1万多平方米的棚顶,解决了一些项目雨天施工的难题。

  创新做法还有许多。比如为了加快建设进度,裘惠良重新规划施工计划,一些外围工程与主体工程平行交叉施工,甚至“倒置着走”,不让一个施工段闲置,这些都收到了很好效果。

  4月27日晚,动漫广场会展二期场馆正式移交。项目受到省市区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建筑没有“贵贱” 只有更好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

  矗立在钱江新城的浙江金融大厦,或许是裘惠良承建的无数个项目中最值得回味的。

  浙江金融大厦是超高层商务大楼,主楼36层,高度150米,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尽管地面建筑高大雄阔、结构复杂,但在裘惠良眼里,并不难。

  难在地下。

  金融大厦有地下室4层,纵深28.5米。在这样深的地下“造房子”,别说裘惠良没有经验,当时的杭州也没有人干过。更让人头疼的是,这里是钱塘江现代江滩围垦区,浅部土层为新近堆积层,开挖深基坑时,极易产生潜蚀、管涌、流砂等工程危害。

  当时有项目经理看了大厦的设计图纸和地勘报告后,摇摇头,放弃了竞争。

  “要从‘没经验’变得‘有经验’,只有通过实践。我相信自己的团队,相信我们的技术储备。”裘惠良说。

  2010年动建,2018年完工,金融大厦造了8年,其中4年是在地下作业。基坑降水、土方开挖,钢筋混凝土支撑制作和拆除。看似寥寥几步的施工环节,却是步步惊心,处处艰辛。

  “地下作业比想象的还要难,但是我们这支团队确实有战斗力,有创新力。”裘惠良说。

  金融大厦顺利交付时,浙江中南的一位高层夸赞说:“裘惠良团队就是我们的一支铁军。”

  在滨江区白马湖动漫广场对面,5幢30层高的现代化楼盘耸立在蓝天下。这是裘惠良团队的作品——滨江区农转居拆迁安置房。2016年5月,该工程凭借过硬的质量,被浙江省政府授予“三改一拆”优秀改造项目,是当年杭州市唯一获奖的安置房建设项目。

  在安置房建设过程中,裘惠良针对群众以往投诉较多的屋面、卫生间渗水以及墙面空鼓等问题,制定了严格的专项施工方案,坚持质量问题“零容忍”。还用机械化喷涂技术取代人工实施防水作业,减少施工误差,确保屋面防水施工质量。

  裘惠良说:“在我眼里,无论是金融大厦还是普通校区,无论是高档商业楼盘还是农转居安置房,首先都是建筑,没有‘贵贱’之分。我的目标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这些年来,裘惠良在滨江共承建了120万平方米的农转居拆迁安置房,约占滨江已建安置房的1/4。由于质量好,一个区块里不同企业造的房子,一些群众会指名道姓要裘惠良造的。

  2019年4月和7月,在绿城管理集团第三方品质评估飞行检测中,裘惠良团队承建的工程从全国100 多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连续两个季度获得第2 名。

企业家要创富更要履责

  近20年,裘惠良项目团队没有发生过一起农民工讨薪,或者材料供应商、分包商讨债的事。他在建设一个个高质量“放心工程”的同时,也营造了一处处亮眼的“信用工程”。

  裘惠良说,真正的企业家是一头挑着财富创造,一头挑着社会责任。

  2018年,一家外地企业在滨江区承建7幢农转居拆迁安置房,临近收尾时,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项目老板也随之跑路。13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变成了“烂尾楼”。待安置的群众一次次找当地政府“要说法”。

  滨江区分管副区长找到裘惠良,希望他能出面接手。这位副区长期待地说,我们分析和研究过了,只有你能把这个“尾巴”收掉。

  裘惠良没有犹豫,以个人名义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我在这里能够专心发展,离不开政府提供的环境保障。现在政府有需要,我就应该站出来。”

  当年3月,裘惠良从团队中抽调了200多人进场施工,自己也守在工地,解决遇到的一个个问题。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裘惠良接下“烂尾楼”不久的一天,滨江区区长到这里考察,他心情很糟糕,严厉批评随行的几位部门领导。

  这时候有人说:“我们已经安排滨江区最优秀的项目经理接手了。”

  区长扭头问:“谁?”

  “裘惠良。”

  “啊,裘惠良在这里?”区长惊喜地说,“裘惠良接手了就没问题了。”

  说完,放心地走了。

  4月下旬,安置房顺利交付。“群众和政府都很满意,我也很开心,尽管没有赚到钱。”裘惠良笑着说。

  做人经商,义行天下。这样的事,裘惠良还做了许多。

  钱塘江边的“最美跑道”,也是在原承建企业因成本问题中途退出后,裘惠良应当地政府“邀标”续建的。鲜为人知的是,这个G20杭州峰会的重点建设项目,裘惠良倒贴了100多万元。

  裘惠良还成立了一支抢险救灾应急小分队,并亲任队长。政府号令一响,小分队就开着各类工程车,带着机械设备奔赴第一线。

  “作为一名党员企业家,就要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裘惠良说。

  他任书记的项目党支部,曾被杭州市主管部门评为“最强党支部”。

  裘惠良项目团队有2000多名员工,其中管理层 150人,许多员工已随他南征北战一二十年。裘惠良通过建立一套与项目管理相适应的团队文化,创造和谐、协调的工作氛围,使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效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他的悉心培养下,一批80后、90后中青年技术管理人员挑起了团队建设的大梁。其中一人获“杭州建筑业三十年金牌项目经理”,三人成为杭州市“西湖杯”优质工程专家评委。团队中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一二级建造师五十多人,

  “裘总不但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生活上也对我们关怀备至,比如我们结婚、购房,甚至买车,他都会给予资助,每年还会组织我们到国内外旅游。”一名工程师说,“有这样好的老板和这样好的工作环境,谁还不拼命做呢?”

船行再远都牵挂着故乡

  如果说建筑是裘惠良行走大江大湖的桅灯,那么乡愁就是他回望来路的风镝。

  走进萧山区党湾镇新前村,清澈的河水穿村而过,绿树红花环绕着红瓦白墙的农家小楼,平整的水泥路内通外达,老人在公园闲聊,孩子在篮球场嬉戏……

  裘惠良儿时的印象却是另外一幅图景。“村子很穷,我读书的时候,都是烂泥路。我们一开始住的是人字型的茅草房,后来改成了一字型的。老妈经常要到外面借米下锅,只有过年,家里才会杀只鸡、烧条鱼,不过不是给我们吃的,而是接待拜年的亲戚。”

  在外行走多年,裘惠良的心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无论它是穷是富。

  如果说过去只是牵挂,现在更多了一份责任。

  村党支部书记吴关土说,新前村能成为发展后劲十足的美丽乡村,离不开在外创业者的帮助。目前村里的基础设施基本上都是他们投资兴建的。

  2017年,裘惠良出资46.5万元,为村里安装了智能监控设备。41只监控器164只探头在角角落落布下“天眼”,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不是裘惠良第一次为村庄建设捐款。

  早在十年前的2008年,裘惠良就出资18万元,为村里做了一条南北砼道路,然后又相继出资18万元为村里安装路灯和修建篮球场。

  “父亲小时候教育我,‘要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成了我人生座右铭。”裘惠良的父亲是一位普通村民,但这些年也先后捐款5万多元,用于村庄建设。

  2017年5月,党湾镇新前村成立乡风文明促进会,裘惠良被推举为会长。这是杭州市首个村级乡风文明促进会。

  “我挑这副担子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以促进会为媒介,聚拢‘新前籍’企业家和各方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资、出智、出力。”

  很快,乡风文明促进会和村里一起规划了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包括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综合性办事服务楼等民生实事工程。

  裘惠良不但经常回村里为项目建设出谋划策,还拿出100万元用于文化礼堂建设。“文化礼堂造好后,不但让村民有了好去处,还会提升新前村的文化品位。”

  他还和村里商量,要把丧失劳动力、因病因残致贫的困难户梳理一下,由促进会的企业家共同出资,把他们的危旧房改造好。

  他要为村里做的事还有很多……

  在裘惠良办公室的正墙上,挂着“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横幅,力透纸背的狂草把“大江东去”的气势泼洒得跌宕起伏、汹涌向前。

  裘惠良又要再出发。


作者:  编辑:楼晶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