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湾网 > 镇街博览 > 名人名胜 > 正文

【乡贤·风采录⑤】老爷子”和他的三匹“小黑马”——记萧山党湾第一代建筑人高阿传

更新时间:2020-05-07 14:45:43    内容来源:   

  为深入挖掘乡贤文化精神内涵,弘扬乡贤文化时代价值,浙江省首部集中撰写乡贤的主题文集《初心——杭州党湾乡贤风采录》已在党湾首发。现依托“萧山党湾”微信公众号全景式呈现党湾乡贤成长成才、创业创新中闯荡人生的艰辛曲折和回馈家乡的桑梓之情。

  第五期

  { 高阿传 }

  “老爷子”和他的三匹“小黑马”

  乡贤名片<<

老爷子”和他的三匹“小黑马”——记萧山党湾第一代建筑人高阿传

  高阿传,俗称“老爷子”,1946年2月出生,祖籍绍兴,萧山党湾庆丰村人。他出身贫寒,少时学做石匠和泥工;改革开放后投身建筑行业不辍,是党湾建筑业发展壮大领头人之一。为着薪火相传、桃李春风,他手把手带出一帮专业弟子;子承父业,高学历、高素质的两儿一女婿成为新一代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行家里手,在强手林立的建筑领域闯出新天地。

  高阿传师傅,是我随机抽到要采写杭州党湾镇乡贤故事的主人公,但我几次电话或微信相约采访事宜时,他总是回答“俺没有什么好写的,文化也没有,说不好、讲不出,还是多写写比俺强的其他人。”

  看看镇里提供的一点有关高阿传的资料,似乎既平凡又无事迹、无看点,在萧山党湾“建筑名镇”授牌十周年庆典表彰的“功勋建筑人”中也不见其名。可再思忖,他作为确定此次需采写宣传的重点乡贤之一,必定 有“戏”、有“矿”矣。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盛夏酷暑的一天,骄阳如火,我们驱车一早从杭城出发,用了足足3小时赶到苏州市吴江区,在东太湖畔的建筑工地简易作业棚二楼办公室,有幸会见了高阿传师傅,特地从上海风风火火赶来的其二儿子高华明、女婿陈立峰,以及其年近7旬的妻子沈彩娥和老乡助理陆国民等,访谈 10小时,顺便实地察看了建筑工地和周边境况。

  “俺‘老爷子’…… ”,面访聊话中,除主人公外,大家都称他为“老爷子”,这里有敬重、亲情、关爱等含意吧,拙文姑且也称其“老爷子”吧。

  如今74岁的“老爷子”,不高不矮的中等个子,体魄健壮、身板硬朗,虽瘦削却灵敏有活力,看上去不过60岁光景,两道浓烈剑眉挂在黑里透红的脸庞上,似乎印着饱受苦水煎熬和奋斗艰难人生的痕迹,彰显着他身上那种绍兴人与萧山人兼而有之的聪慧伶俐、坚强忍耐的品性特点。此刻,与我相对而坐的“老爷子”,一边请我尝吴江产甜蜜大西瓜,一边品着家 乡龙井茶,不紧不慢地说起来。其间,他的家人和亲友也不时对话交谈,终于,高阿传“高”在哪里?作为第一代建筑人的“宝贝”如何“传”人?一个清晰的印象在笔者脑中徐徐展开——……

  贫困农家磨炼出的能工巧匠

  1946 年,经历了长达14年之久抗战烽火的中华大地,劳苦大众正处在水生火热、饥寒交迫之中。杭州湾喇叭口经由数百年钱江潮水冲刷而形成的滩涂沙地的农民更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寒冬腊月的一天,一间晴天透风、雨天漏水的老草舍,传出“噢噢啊啊”的啼哭声——又是儿子!从世代务农的绍兴农村迁在东片沙地种田讨生活的父母,将他取名“高阿 传”。年后再添一妹,高阿传在兄妹间排行老四。与田少无产的多数农民 一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家还是过着食不果腹、 衣不蔽体的日子!

  新中国诞生了,劳苦大众翻身做了主人,但国家百废待兴、国民生活尚艰。1955年,高阿传正是该进学堂的年纪,种着沙地薄田、大字不识半个的父母,只能让他断断续续读了两三年书便休学了。于是,为补贴家用、维持生计,他从9岁起就参加农业劳动、踏入社会,尝遍了人间艰辛!

  他做过沙地农村多样农田活儿。什么牵牛犁田、开沟耙地、挖渠灌水、插秧收稻、种棉摘花、拔剝络麻、放塘养鱼、育虾捉蛙,他都干过。当年萧山多次组织的大规模围垦海涂,他积极参加生产队的派工,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挑沙担泥、垒石筑壩、夯土掘坑,冲在前、干在先,从毛头小伙成长为年轻力壮的农活好把手。他做过市面上多种赚钱的事儿。在那个对长途贩运视作“投机倒把”的年代,脑袋活络的他却伺地将钱塘江渔民捕获的蟃苗,以1元、2元一条的价格收购,悄悄打包、整箱地通过轮船和长途汽车运到江苏南通一带的养殖户手里,可卖到6至7元一条哩!萧山的花木生意素有传统,1966 年21岁的高阿传,将当地2分、3分钱一株的杉木等小树苗收购,一麻袋一麻袋的坐火车运到上海十六铺码头,再转运至江苏南通等地,一株可卖三、四角,利润竟有十倍之多,头一回向亲戚借得的100元本钱变成300多元,足足赚了200元。还有,独自一个人撑船到曹娥江贩运黄沙;骑着自行车从绍兴马鞍贩运梨子到萧山、杭州等地卖,一趟驮运100多公斤,3分一斤的梨子卖到2角5分。最难忘的是在夏秋之际,他踩进杂树茅草丛生的田间地头,捕捉蟾蜍(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等,可作名贵中药材),捕获后,用土制工具采其蟾蜍血液,或者将蟾蜍晒干,直接卖给供销社和中药店。蟾蜍大多在夜间活动,他经常从天空亮起启明星一直捕捉到东方吐白……

  呵!“艺痴者技必良”。十八般农村活儿,样样都难不倒;以脚力、 脑力可以换物赚钱的事儿,他个个知晓和精通。这为高阿传以后走上建筑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是1960年,国家刚刚渡过“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城乡人民生活仍然颇为艰苦。为了一家人生计和个人前途,父母思量再三,对15岁的高阿传讲:“去学做泥瓦匠,是条吃饭的活路,也走得出去。”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遵照爹娘之命,他就拜当地一位乡村泥瓦匠为师,一点一点地跟着学起来。尽管他文化太低、知识太少,但苦水中泡大的他明白“勤能补拙”和“处处留心皆学问”,加上吃苦能干和会动脑筋的品性,闻鸡起舞,春去冬来,通过干中学习、学中摸索,慢慢地一个个技术坎儿被他攻破拿下并弄懂熟悉了。小学徒渐渐变成小师父。实践出真知,工匠靠做成,“功夫不负有心人!”

  吃得苦中苦,方才有出路。一脸辛劳、半头银发的高阿传老妻沈彩娥拉家常说道:“俺‘老爷子’就是老实肯吃苦,连树皮草根都吃过,口渴了络麻地的脏水捧起也喝过;会学肯做,木佬佬生活(很多农活)都拿得起。成家后也一样,记得收割水稻、络麻季节,他白天做石匠、搞工程,回来又帮着做田畈和家里的活儿,常常从早晨6点忙到夜里12点钟。”

  房子从钱塘江畔造到黄浦江畔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老爷子”深情地回忆着。

  “从学起泥瓦匠后,俺每天天未亮就上路了,一脚一步烂泥,风雨无阻。泥瓦活儿有个特点,一块区域一旦开始,就必须做到底,不能有间断,否则无法达到效果。因此,两天两夜不睡觉是常事,吃力了闭上眼睛休息 个把钟头后又硬生生将自家逼醒继续干。”

  不离不舍、服服帖帖跟着“老爷子”十年的同乡陆国民在旁边接话:“泥瓦匠可是一个既粗累又精细的活儿,一把刀、一捧泥,切一面砖、垒一道墻, 拉一根线、量一幢楼,进而有工程承包、时间进度、质量标准、操作工艺、安全管理、财务成本、利润效益,等一大堆东西。这些,大字不识几筐的 ‘老爷子’虽然说不全、写不好,但脑子里头煞煞清爽(很清楚),是个‘建 筑通’呢!”

  “老爷子”手上有泥水石匠绝技,加上活儿做得又快又好、省事省钱,名声从庆丰村传到外村、外镇。当时,乡下老百姓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一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也要省钱,所以,村庄里的筑屋造房、搭棚架桥,镇政府的建楼设堂、铺路修道,公司企业造厂房、车间和办公楼,都要叫“老爷子”做,可谓接二连三、应接不暇。

  “老爷子”吸着“利群”香烟兴致勃勃地说:“那时政策允许了,俺当起了建筑包工头,有钞票赚的私家、公家活儿都去做。出于一方面是添帮手,一方面是大家富,俺叫了自家村庄和邻近村里的小伙子学做泥石匠,看看好的就留下长做。周围不少村庄的老房子一大部分是我们建造的,不过,当时农村私房很简陋,以小石墙、空斗墙为主。为积极响应当年政府热火朝天的围垦滩涂、海涂工程,做了不少围垦工程,先后参加了新围、头蓬、党湾等乡镇的围垦掘湾、筑埂垒塘和建水闸、造路桥等工程,在钱江畔南岸的围垦六工段、八工段、九工段、十工段、十五工段,我们都做 得蛮有名声。”

  “老爷子”不无自傲地说:“俺的名气和工程让镇里刮目相看,得到领导肯定就当了‘小官’。1979年,做起‘前进建筑工程队’工地负责人, 并由前进建筑工程队队长王袓康请去承包了杭州仪表元件厂工程。三年后党湾建筑队的倪根荣书记、倪国泰队长让俺回来任党湾建筑队的工地负责 人,员工时多时少,少的30人,多的80人,工程一个接一个根本做不完, 有时自己接了给人家做。”

  “再后来,俺开始了包工包料。第一回是1982年,包了六千平方米的党湾第一中学,施工期一年,保质按期竣工,到现在37个年头还一直在用,没出质量问题。以后,俺承包的建筑工程遍布萧山,也跨过钱塘江到杭州,大大小小的数不胜数,如萧山油厂、萧山麻棉特产仓库、杭州下沙住宅楼、杭州烟草公司住宅楼,等等。”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老爷子”深知现代经济下的建筑市场风云变幻,踏进了建筑行业这扇门,要么守旧止步半途而废,要么开拓创新越走越远。就在杭州周围做得风生水起之时,他思定“不在 一棵树上吊死”。经过咨询和多方比较,1983年,他毅然决然到大上海承包工程。后来的实践也证明,大城市建筑市场空间大、路子宽、资源广、环境优,有利于提升技术、提高效益,有利于打响牌子、做强企业。

  “老爷子”记忆犹新地说:“在上海的第一个工程是位于漕泾的八千平方米蒋庄村纺织厂厂房。那时工地条件很艰苦,设施十分简陋,我们随便找一块空地作为作业棚,夜间地上铺点稻草就睡觉了。后来借了大队里的猪棚住下来,再用石棉瓦搭起工棚。到菜市场差不多有十公里路,天蒙蒙亮我就走着去买菜,一个来回差不多走半天,后来买了一辆自行车,钱还是亲戚那里借的。就这样这个工程一干就是三年多。因为施工一丝不苟, 高效率、高标准竣工,受到业主赞扬,也为自己积累了一定的资本。”

  技多不怕活多,艺高不怕事难。“老爷子”笑盈盈地讲:“随着承包规模越来越大,工程施工管理都要求专业化、规范化。俺有自知自明,学识与业务要求不相适应。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俺在平时靠翻字典认字读报、增长知识文化的同时,也参加了上海同济大学的专业培训,理论上达到相当于中专的知识水平。这为拓展涉足更多建筑工程, 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

  “老爷子”掐掐手指数到:“从1986年到2007年,俺在上海实足打拼了21年,工程越做越多,楼房越造越高。如 1987年,承接了上海华生化工厂工程,因为质量优又工期短,双方合作愉快,在这家厂子连续做了四期工程,时间跨度达十一年之久。以后,还做了上海徐家汇烟草公司仓库和长宁区新泾乡政府工程及双泾村生产队工程。”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沪上住久了的“老爷子”,知道建筑产品的牌子和名誉就是信用度,就是“通行证”,为此,无论早年以党湾建筑队、前进建筑队的名义,还是后来从大牌建筑公司以双包形式承建的项目,虽然工程都比较小,但“小戏当大戏唱”,必争创优质工程、争拿大奖小奖。如承接的上海西站住宅二、三期工程,获得了“上海优质结构白玉兰奖”,“白玉兰奖”可是上海的最高建筑奖项哩!

  “老爷子”手里传交的接力棒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转眼“老母鸡变鸭”。从乡下童子变为“老爷子”,高阿传在风风雨雨的创业打拼中,也是“尝过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

  东太湖上的夕阳美如晚霞,“老爷子”眺望着夕阳说:“拼博创业、 为家为国”是俺一生做人做事的信条。俺年纪大了、精力差了,不可能一直拼搏,总有春蚕丝尽、油灯耗尽之日。为此,始终考虑两件要事,第一件,是报效家乡和社会,做点好事和善事。这方面,一定会尽力而为。有一年,庆丰村资金短缺,一时无力进行道路拓宽,俺主动支助了一点资金。道路拓宽方便了周边群众的出行,乡村容貌也有了大改观。教育事业是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俺这代人文化水平不高,知识少对人的发展影响很大,因此,当镇政府决定建造新党湾中学时,俺捐了两次款。尊老爱老是孝道美德,近年也为庆丰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一些养老金。这些,俺只是尽了微薄之力,心里非常欣慰。忘不了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只要有能力, 今后还要热心公益事业,为父老乡亲多做好事,希望新乡贤都继承这个接力棒。”

  “老爷子”特别强调的第二件要事,是把建筑事业交接给下一代。他 说 :“有句老话‘一花不是春,独木不成林’。俺培养鼓励年轻人干这一行有两个想法,一个是在几十年的承包工程中有意识地 ‘传帮带’,走出了数百个优秀的学徒和弟子,使他们学会了谋生本领,寻到了共同致富的路径,有不少已经做了老板、当了领导。” “老爷子”指着坐在边上的儿子和女婿嘻笑道:“58岁那年,俺做了一个决断,就是逐步从行业上退下来, 将自家的建筑行当,全部分割交接给现今47岁的大儿子高华方、45岁的小儿子高华明和42岁的女婿陈立峰。15 年过去了,三个人团结如一人,事业发展都很好,大大超过了老爹,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吧!”

  “老爷子”与儿、婿是如何“亲授有道、子承父业”的?

  我的大惑不解,在与其和二儿子、女婿及乡人的娓娓交流和深入探讨中渐渐明朗起来。

  新旧交替是万事万物发展的铁律。将自家开创建立的事业、产业、财富、经验乃至秘诀,交给子女,是很多国家古而有之的传统惯例。“老爷子”一辈子拼博创业积累的家业,理所当然首先是传给后代。文化程度不高的 “老爷子”良苦用心中不乏老谋深算,他采取的是三“把”法:一为“教一把”,二为“放一把”,三为“看一把”。

  “教一把”,就是将建筑行业运作的全部东西,从理论知识(书面资料)到实践经验(操作方法),一股脑儿传授给子女。笔者与陈立峰交谈中知悉,他是萧山新湾人,浙江商业学校水电管理中专毕业,曾为优秀班长;后调入浙江省商业厅,是优秀中共党员。2004年春节与大专学历的“老爷子”之女高华美喜结良缘,放弃“铁饭碗”进入建筑行业,并有意识攻读西南科技大学函授建筑(三年专升本)。与亲授儿子建筑技艺一样,2004年5月,高阿传派女婿到上海自家工地学习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半年,几大本厚厚的资料,从建筑术语、材料名称、构件组成、图纸设计,到项目运转、质量标准、安全生产、内外管理、财务运算,等等,他闭门不出,仔细研究,弄了个一清二楚。

  理论知识,只解决懂不懂的问题;而实际操作,才是真枪实弹。这方面,高阿传教导两个儿子和一女婿需循序渐进。从建筑资料入手后,随即让其进到施工现场实践,在工程科、技术科、安全科、财务科实习,再到木工班、钢筋班、水电班、油漆班、泥工班、粉刷班、打桩班等跟班作业;这些搞清楚了,还要了解主材副材、物资采购、材料价格、成本控制和利润计算,等等。

  “老爷子”就是如此这般地一步步悉心栽培,他常说:“挑起重担子才能压出铁肩膀”。工程就是战场、商场,作业就是做产品、接地气。你们对建筑行业的理论知识滚瓜烂熟了,才能到建筑市场摸爬滚打、赢得效益。陈立峰告诉笔者,在丈人教授下,他如今对建筑材料,像黄沙、水泥、砖块、石子、钢材、油漆等主要材料的品质、产地、价格等了如指掌,而两个舅佬在老爸教导下,这些方面一定有过之而无不及。

  “放一把”,就是让子女直接负责管理和承接建筑项目。“老爷子”说:“常言道‘大树底下树难长’‘当家才知柴米贵’。俺功成身退后,儿子、女婿分别接上了班,首先帮助他们做好工程,让他们慢慢放开手脚在建筑行业独立发展。从承揽业务、签订合同、施工管理到竣工验收、结算收款,俺都指导并协助他们,并将每个工程最终产生的利润交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从事这个行业是有前途的,树立了为行业去奋斗终身的信心。为确保高质量、高起点、高价值,特别重视让儿子、女婿项目经营挂靠高资质、高品牌的建设单位,如在世界企业 500强中排202位、以房产为主的上海绿地建设集团,以及浙江东冠滨江建设集团、浙江国泰建设集团有公司、杭州滨江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老爷子”说到做到。交给老大高华方的首个工程是由浙江东冠建筑公司总承包的杭州滨江区十八层大楼一幢和浙江萧山国泰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的杭州烟草公司宿舍七幢工程。交给老二高华明的是建筑面积十万平方米的杭州下沙住宅工程。交给女婿陈立峰的第一个工程是造价1.4亿元的浙江东冠建筑公司总承包、上海闵行开发公司开发的住宅工程。

  “放”,是从“扶持”开始,更是从“独立”中考验和实证。在“老爷子”前前后后地照应、指教下,手足相连的三个建筑“虎仔”犹如猛虎下山,开始独立觅食了。

  大儿子高华方,从照片上看,中等身材,精明机灵,虎虎生气。本科学历,专攻土木工程学,为房地产、建筑一级建造师。从2001年至今共建造约180万平方米商业和住宅楼房,总承包建造价已达30亿元,成绩不俗呵!先后获得杭州建筑“西湖杯”奖、上海市优质结构白玉兰奖、浙江和湖南省的文明项目奖。代表项目有上海曹阳新苑住宅工程,面积15万平方米、 造价2.8亿元的杭州滨江房产,16万平方米、造价3.3亿元的滨江房产二期,20万平方米、造价3.3亿元的杭州香溢警花园,8 万平方米的湘湖钱江商业用房,18万平方米、总价3.5亿元的温州商学院,还有上海绿地南汇新城、农工商湖南新花、杭州商学院等项目。

  二儿子高华明,长相像哥,足智多谋,能说会道。攻读工程管理,学历本科,为房地产、建筑的一级建造师。从2003 年至今独立建造约120万平方米的商厦和住宅,总造价近23亿元,数目大哉!先后获得杭州市行业“安全文明”优秀管理奖、上海市优质结构白玉兰奖、苏州市“姑苏杯”和江苏省文明项目。得意的代表作品有:面积14.5万平方米、造价2.5亿元的“上海宝山新梅淞南苑”商住项目,15万平方米、造价2.6 亿元的杭州下沙香榭里公寓等。

  女婿陈立峰,身高1.75米,一副福相,儒商派头,和善可交。“老爷子”和老婆子对儿子和品学兼优的女婿恪守“手心手背都是肉”,一碗水端得很平,培育指导视同亲儿。陈立峰讲,在丈人的手把手扶持下,他开始单枪匹马承接建筑项目,如12万平方米的上海闵行紫旺电气城3—7期项目(股份制合作,他占 55%),5.6 万平方米、造价六千万元的苏州吴越祥庭住宅二期(提前26天竣工,开发商奖励了72万元)。还有总投资1.5 亿元的杭州百草味总部经济二期项目,投资八千万元自己购地、施工建设和管理的嘉兴恒隆商业广场,2.3万平方米、造价五千万元的上海爱国路、长阳路的商办大楼等。陈立峰掘到人生宝贵的几桶金,成为独立项目经理,为闯荡建筑市场打下了厚实基础。

  “老爷子”最关注和期待的,是在他耳濡目染下的两儿一女婿成长为行业发展中的“小黑马”,老大的主阵地在杭州,二儿子的主阵地在上海, 女婿负责嘉兴、杭州,他们就如一只只猛虎,自行开拓,自行扩张;又联合抱团,可是三驾马车、三足鼎立呢!

  窃思,必是经“老爷子”面授机宜,两儿一女婿胸有成竹,大胆发挥各自的理论和经验、技术和项目、人脉和资金等优势,组成团队使之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于2013年一起从上海南汇到达正在谱写“强富美高”苏州市的吴江区,组建“上海绿地吴江置业有限公司”。两儿一女婿三人合资合股、合作合心,协同做事、共同管理,资源共享、一致对外。工程越做越好、力量越来越强、牌子越来越响、信誉越来越高,生意一个接一个。至今承接了总造价达20亿元的5个住宅建设项目,如面积5万平方米的吴江绿地东太湖四期,绿地太湖新城西三项目,F南和服务岛北三期项目,服务岛南项目等。笔者亲眼目睹,当地建筑公司排位老三的“吴江置业”名声很响,建造的精美住宅一经推出就被“秒杀”告罄;设计承建的一座高约 358米的80层大厦将亮相于东太湖新城,成为当地新地标哩!

  “看一把”,就是让新一代和子女在建筑行业打天下的同时,再发挥自己的一点余热和经验。“老爷子”说:“俺已是古稀之年,体力、精力大不如前,但还得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好‘扶一程’。俺这几年仍然‘人不解甲、马不停蹄’地转,主要在三方面帮着看一把:第一,帮助把好工程质量关。“老爷子”对子女承接的工程强调“质量是天字第一号”观念,对质量与安全、施工与工期等严格要求,例如用的混凝土,它的强度是与水灰比成反比的。有一次在工地看见一员工为图施工方便在混凝土擅自加水,他见后要其立马停止,并对擅自加水浇捣部位做好标记,在得知混凝土强度没达到设计后,坚决要求返工重做。又如在工程装饰上,“老爷子”重视感观效果,对所有线条要求拉通线,横竖直线绝对不违标准。陆国民告诉笔者,“老爷子”真是身体力行,每天早晨5点就戴上安全帽巡回检查,在工地发现问题即用微信发给相关人员,必定督促他们整改落实。

  第二,是做公司和工程运转的“管家”。“老爷子”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建筑活儿从承接开工到竣工交付,事情非常繁杂,有的难以估计,仓容工棚、吃住行走、内务外交等等,里里外外说不清、道不明;加强行业正规化、标准化管理,建立高素质和稳定技工队伍很紧迫。特别是在黄金宝地的吴江项目,常年保持管理员25人,固定员工50人,几个 工程同时运作时需500人左右。子女自己有小家、有孩子,更有其他独立项目,我和老婆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照看、协助啊。”

  第三,是做编外“参谋”和“智囊”。讷言的“老爷子”老话也多:“‘八 角还是老的香’,年轻是创业的最大资本,但有时因经验不足难免出差错、出毛病。现今国家提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说明还要多造老百姓满意的房子。我多次对儿女讲,生产和提供优质住宅产品,就要做精做优做强;宁愿少而精,不要轻易接业务、铺摊子。还有,我反复讲过,利润和效益是第一目标,工程完工结算不能少算漏算,但也不能高估冒算, 既维护自身的利益,又提升自身信誉和形象。”接着,“老爷子”又说:“做 事首先讲诚信,但社会上反面教训也多,有的建筑商工程款成百上千拿不回来,而俺却没有打过官司,这里就有不少‘门道和诀巧’,俺不时对子女言传身教,以增强信心、定力和底气,力争稳扎稳打、稳中求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采访很晚了,“老爷子”和其二儿子高华明一定要请我们在太湖边上的餐厅喝几杯,盛情难却,不善于喝酒的我几杯下肚,便与高华明从华灯辉映、波光潋滟的东太湖之畔,踱步到绿枝摇曳、红萼飘馨的东山脚下兜风赏景。

  爱拼才会赢!信步中听高华明侃侃而谈:“新时代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 建筑行业要长盛不衰,就得顺势而为,不断提供最美的建筑产品;老爸作为第一代建筑人干了大半辈子工匠活,我辈开弓没有回头箭,下坡容易上坡难,后面路靠自己走,要从小道走出大道,勇立建筑行业潮头,在造福一方中提升品质品牌,一定为擦亮家乡建筑名片贡献力量!”

  嗬!“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旧人。”“老爷子”建造房子从钱塘江畔造到黄浦江畔;他的三匹建筑界“小黑马”,建造现代楼宇从杭州湾到长三角地区……

  嘿!有其父必有其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爷子”和“小黑马” 不愧为从“中国建筑名镇”萧山党湾走出来的建筑人啊!

  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有绿水青山,苏杭有广厦高楼,“老爷子”和 “小黑马”们正为天堂苏杭、为家梦国梦添砖加瓦、增光调色呢……

  (作者:桑士达,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杂文学会会长,历任浙江省政府督查室副主任、省政府研究室副巡视员、省政府咨询委副秘书长、省政府参事)


作者:  编辑:楼晶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