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村网 > 正文

郁达夫祖居

更新时间:2021-03-20 23:25:00    内容来源:萧山日报   

郁达夫写过一篇叫《龙门山路》的散文,写的是杭州白龙潭一带的美景。

郁达夫的文章很美,我很喜欢。喜欢他的原因,除了文字,还有,他与萧山有渊源。有人说,郁达夫是萧山人,他的家乡,在戴村郁家山下村。据《萧邑郁氏宗谱》载,中华民国三年(1914),郁家山下续修《萧邑郁氏宗谱》,富阳郁氏派人要求并入萧山郁家山下宗祠,归流同宗。据此可以说郁家山下村是“郁达夫祖籍地”。

郁家山下村,由于有了郁氏家族的存在,而变得精彩纷呈。

郁达夫祖居背靠燕窝山,左临月亮河。燕窝山有山坞名郁家湾,与白龙潭所在地龙坞的地形地势一模一样。也许,郁达夫喜欢白龙潭的原因也在于此。每到春季,这里夭桃成片,修竹成林,佳果花卉遍地,景象十分迷人,吸引文人雅士前来吟诗作画。

如今的郁达夫祖居,改造成了郁达夫纪念馆,是一个江南常见的普通四合院,墙门门额刻有“紫气东来”四字。院门左侧有一高40厘米,宽20厘米的拱洞,方便主人家的猫狗鸡鸭进出,这既有创意,又体现了主人的宽厚。整座建筑分上下两层,前厅后堂式,三开间,两侧厢房。中为石板天井,小巧玲珑,形成“四水归堂”,寓意家族源远流长,子孙兴旺。天井有一陶制老水缸,内有半缸天落水,想必是作防火用,如今却寂寞得不发出一丁点声响。正屋明间是厅堂,俗称堂前,为旧时祭祀祖宗,操办红白喜事的场所。大门开在前厅正中,这种格局虽略显封闭和保守,但安全、私密和凝聚感大大增强。正屋(后堂)进深,厢房和照屋(前厅)稍浅,仅正屋有廊檐,两侧厢房无廊檐。正门门额“持正守节”四字,以及两边对联“炎黄后裔多英俊,赤胆衷心为国谋”,反映了郁达夫的爱国思想。正屋墙壁上画着一幅巨大的郁达夫画像,画像中的先生,戴着眼镜,穿着长衫,炯炯有神地看着远方。画像右侧写着郁达夫的一句话:“我们这一代,应该为抗战而牺牲。”现实的先生,正循了这一句话,一生为抗战奔走,最终被丧心病狂的日寇杀害于印尼苏门答腊岛,至今尸骸无寻。

郁达夫是作家,《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在中国文坛掀起巨浪,至今还被我们奉为经典中的经典;郁达夫是教育家,1933年,他到湘湖师范学校的原校址访问,并发表了《教育要注重发展“创造欲”》的即兴演讲,称湘湖师范“能以读书之力力求创造”,会后应邀参加了学生自治会举办的文艺座谈会,为湘师刊物《锄声》题诗,勉励学生勤奋学习,报效国家;郁达夫是战士,“九·一八”事变后,郁达夫参加各种形式的救亡活动,营救被捕共产党员,加入“上海文化界反帝抗日同盟”,与鲁迅等作家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组织“中国著作家抗日会”。远赴南洋,用笔为枪控诉日寇罪行,最后魂断南洋。

“云宿郁家山,风自湖上来”,达夫祖里秉承耕读传家的祖训,千年古村必将焕发出新的烂漫。


作者:黄建明  编辑:童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