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全国知名作家萧山镇街行 > 新闻 > 正文

中国作协会员陆春祥:楼塔三叠

更新时间:2020年7月29日 15:25    内容来源:杭州日报   

楼塔三叠

楼塔三叠

楼塔三叠

楼塔三叠

楼塔三叠

  楼塔地处杭州萧山之南,公元897年建镇。三叠,三首,指音乐,亦指独特之人和事。

  1 仙岩

  仙岩是楼塔的古称,它因东晋名士许询而来。

  永和年间的越州上空,始终飘荡着满满的玄妙和仙气。王羲之,谢安,许询,孙绰,支遁,都是极要好的哥们,他们的身后,常常簇拥着一大群粉丝。聚会,清谈,饮酒,作诗,他们的才情在会稽的山水间洋溢。

  许询,字玄度,会稽内史许昄次子,好游山水,终身不仕。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有多条写到了这位性格独特的神人,有一件小事,足以显现许询的性格:年幼时,人们拿他来和王脩相比,小许非常不服气。正巧,许多名士都在会稽的西寺讲论玄理,王老师也在,小许就跑到一群大人中间去论理。他向王老师连连开炮,弄得王结结巴巴,难堪得很。这还不算,他反过来,又用王老师的观点,展开攻击,两人辩来辩去,王老师竟然辩不过他。见此情景,小许转头得意地问支遁法师:弟子刚才的表现如何?支法师笑着说:你讲得的确精彩,可是,何必对人家苦苦相逼呢?这难道是为了寻求玄理的清淡吗(《文学第四·许询论辩》)?

  这样的人,注定没有什么可以约束他。他喜欢和山水为伴,“许玄度隐在永兴南幽穴中,每致四方诸侯之遗。或谓许曰:尝闻箕山人,似不尔耳!许曰:筐篚苞苴,故当轻于天下之宝耳”(栖逸第十八·诸侯之遗)。许询找地方去隐居了,在哪栖身呢?《隋书》说他“隐居永兴之究山”。这两种典籍记载都指向了“永兴”,永兴又在哪里?它就是萧山的古称。楼塔,在萧山之南,究山是楼塔百药山的最早称呼,山上洞穴很多,这里本属越州,离会稽也近,就在此安顿身心吧。许询是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虽隐居于此,四面八方的军政要员却都跑来看他,送来不少礼物,针对别人说他不像古代大隐士许由的说法,他乐呵呵地答道:这些用篓筐装着、苇叶包着的东西,比天子之位轻盈多了。言下之意是,我虽隐居,生活质量还是要保证的嘛。朋友们一看,在洞穴窝着,实在于身体不利,看那山腰有一大块平地,我们为您修一所房子吧。

  一屁股坐下去都能压着几种草药的百药山腰,平添起一座舒适的宅院,许询每天看雾看云,观鸟听泉,饮酒做诗,闲适的很。永和九年三月初三夜的上蛾眉月,如弓,如钩,映着兰亭,也映着许询屋前的青山翠竹。差不多隐居了十年后,他要去剡地(今嵊州)找好朋友王羲之去了,百药山腰的房子,舍宅为寺,名重兴寺。人们相信,许询是得道成仙了。于是,百药山对面巨大的山岩,人们称之为仙岩。他居住过的山洞,叫仙人洞。他在溪边垂钓处的悬石,叫仙人石。仙岩就成了楼塔最古老而诗意的称呼了。

  唐上元二年(公元675),百花盛开的明媚春季。初唐才子王勃,南下看望被贬交趾的父亲,一路游山观水,途经越州,去了兰亭,自然也要来萧山探望他崇拜的诗人。我想象着这样的场景,他进重兴寺,对着许询的像,神态虔诚,点起一支香,叩头三拜。出寺观仙岩山水,内心连连赞叹,又在许询垂钓处久久伫立,看着清流中欢快的游鱼,诗意全部浮了上来:崔嵬怪石立溪滨,曾隐征君下钓纶,东有祠堂西有寺,清风岩下百花春。

  庚子初夏,杭州入梅的第二天,沐着细雨,我到楼塔,上百药山,寻找重兴寺遗址。好大一片杂草荒芜的平畴,至少有十余亩,约一人高的一处残砖墙,两角相交,是重兴寺唯一的地面遗物,墙脚边有一口深井,里面泉水能照出人的影子。楼塔文化站长王新江指着周围说,这些草丛里,有不少各式瓷器碎片,一千六百多年来,重兴寺毁毁建建,据资料考证,最后一次塌毁,应该是太平天国的战火。现在准备建一个许询纪念馆,寺的恢复,还有一定的难度。

  从重兴寺遗址下山,沿着溪流转了一个大弯,就到了岩上村,许询当年的垂钓处,“清风岩下百花春”的地方。江南的梅雨,下得紧密而热烈,河水迅猛暴涨,我在河边的长廊里看到介绍,王勃当年的诗,被人刻到了石壁上,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乾隆钞本《越中杂识·碑版》中记载:“唐王子安刻石诗,在萧山县南九十里大山石壁,水涸石露,乃显其迹”。可以推测,百药山寺后的临水峭壁,极有可能是刻诗的地方,不过,一千多年来,刻诗的遗迹,尚未被发现,或许,那些岩壁刻诗,水漫土灌,早已经和山体紧密相连,如年轻的王勃南渡琼州海峡时随着大海永远离去一样。

  此刻,对面的仙岩山,那种被云雾缭绕的神秘中,我仿佛看见许询,轻便的身材,穿梭攀登在山岭间,仿佛看见王勃、孟浩然、温庭筠等著名诗人在吟咏许询事迹的灵动身影。雨中仙岩,钟灵毓秀。

  2《医学纲目》

  一生追随钱镠王的楼晋,立下汗马功劳,自任黄岭、岩下、贞女三镇镇守后,一直跑东跑西考察安家的地方,他发现州口溪南边一带,山水清明,土肥野沃,就将家安置在此。这个时间点,是唐乾宁四年(公元897),此地唤楼家塔,简称楼塔,楼晋成了楼塔楼姓人的第一世。

  宋孝宗谢皇后的侄女,嫁给了楼塔人楼玑。楼玑,字孟玉,考取绍熙辛亥(公元1191)进士时,只有17岁,他的父亲楼允武,第二年才乡贡有榜。楼玑自然成了楼塔的知名人士,难怪被皇亲盯上,他是楼晋的十一世孙。公元1332年,元至顺三年,似乎是个平常的年份,却诞生了大明王朝的不少重要人物,朱元璋的正妻马皇后出生,明初第一名将徐达出生,楼玑的五世孙,楼英,明朝著名医学家,也在这一年出生。

  楼英成为一代名医的经历,很传奇。他七岁开始读《周易》,背诵如流,内化于心。又遍涉诸子百家,十二岁研读《黄帝内经》,穷悟细研,从中寻找医学原理,并得精通医术的堂兄指点。禀赋,勤奋,渊源,家境,成就了一代名医。

  楼英纪念馆,左手捋须,右手捧书,楼英神情专注地读着书。面前有一桌,想来是他常用的医案桌。头上有一匾额,上书“惠天下”,“世人得一秘方,往往靳而不以示人,盖欲为子孙计也,吾今反之,将以惠天下,而非求阴骘也”。所谓家传秘方,大多数人都“靳”,就是吝惜,不肯给予人家,如果没有“惠天下”的心态,那就得不到“阴骘”,即阴德。楼英自二十岁开始行医,每病必录,大量的医案,加上他的仔细梳理研究,为《医学纲目》的撰写积累了丰厚的资料。

  百药山上百草茂盛,草药繁多,楼英在诊病的同时,也时常上百药山采药,为的就是更加细致探究药理和病理,有时,索性带上典籍,到重兴寺住上几天(楼英出生的前一年,重兴寺已经由释道澄修缮一新),遥想许询,撰写医学心得,仙岩的山水,使他内心更加澄明柔和。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丁已,朱元璋生了重病,遍招天下名医。临淮县(今安徽凤阳)丞孟恪、在太医院任职的楼英姨表兄戴原礼,都向朝廷举荐了楼英。楼英前往南京,与应诏的各地名医讨论朱元璋的病情,医案得以采纳,且效果显著。太医院欲赐官职,留下楼英,楼英借口“老病”推辞。光宗耀祖一般人都乐意,但楼英心中却有着他的宏大志愿,就是要编撰一部医学大书,最大程度地“惠天下”。太医院多一个太医不多,民间少了一位良医,却会使许多普通百姓受苦受难,以至失去生命。两权相较,楼英毅然回到了楼塔,继续他的事业,一边诊病,一边写书。至公元1396年,整整三十年过去,宏篇巨著《医学纲目》终于问世。

  楼英纪念馆内,陈列着不少版本的《医学纲目》,我仔细看目录,皇皇四十卷,阴阳脏腑、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伤寒、妇人、小儿、运气,十大部分,总字数一百二十万字。楼英显然功底深厚,他在编撰体例上,以人体脏器和专科分部,看似简单,却极为科学严谨,每部都是先论述病征,再说治疗方法,然后给出方药。而且,各病的治疗上,他都设正门和支门,每门又分上和下,上为《黄帝内经》之法,下为后人治疗方法,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分析正误,无论初学或临床参考,均迅速便捷,实用有效。

  这一部大医书,所产生的影响,我只说两件事:其一,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医学纲目》是他的重要参考书,文中大量出现“引自楼英《医学纲目》”的注脚;其二,乾隆年间,清廷征集天下图书编辑《四库全书》,萧山选送百余种,入选的只有楼英的《医学纲目》和著名学者毛奇龄的《西河集》。

  心善目慈,医术高超,楼塔人都尊称楼英为“神仙太公”。一个冬日的清晨,暖阳初照,清瘦而和蔼,身背药箱、拄着杖的楼神仙又出门了,这一回,他要去仙岩脚下的村子探望一位老病人。

  3 细十番

  今年77岁的楼正寿,腰板笔直,个子敦实,着一身红绸演出衣,快步走向中间位置坐下,操起二胡端坐。他面前有一个大鼓,另外十八位演员,皆各自操琴、神情庄严,这是演出前数秒钟的宁静,屏声息气,大家只等楼正寿右边那位鼓板师的小鼓敲起。橐,橐,轻轻二下后,拉哆哆拉梭咪(611653),管弦齐奏,细十番的主干音,如炎夏清凉的山泉,舒缓地流淌进人们的心田。

  这是我第一次完整欣赏楼塔细十番。我面前表演的细十番有一套三曲:望庄台、一条枪、八板,乐器为鼓板、排笙、洞箫、二胡、大胡、中胡、板胡、四弦胡、琵琶、三弦、大小阮、古筝、扬琴等,三个曲牌的节奏从舒缓到流畅,层次分明,曲曲相扣,主题为歌颂大禹治水功绩,七分钟后,演员们明快地收住了最后一个音。楼塔细十番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十番音乐的一面独特的旗帜,国内唯一,此曲只应楼塔有。

  楼塔细十番,属明代宫廷音乐,此乐为什么会独独保存在楼塔呢?这要说到楼英。楼英自南京回乡,将这套音乐带回了家乡,犹如唐朝的叶法善,他高龄回乡时,将唐玄宗朝的名曲《霓裳羽衣曲》带回了松阳家乡,从而使现代松阳高腔的骨干音中,依然浸着浓郁的霓裳曲的因子。或许,作为读书人的楼英,他也是极喜爱音乐的,当他听到细十番的音乐,可以让身心极度舒缓时,他就决定,将这种能医治人心灵的音乐带回家乡传习,音乐能治疗疾病,这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一举多得,合情合理。

  细观乐手们的演奏,他们已经娴熟于心,都有着相当的艺术水准,神情随着节奏和音乐内容的表达而不断变化着。他们都是楼塔地道的农民,大部分姓楼,多位演员都已经高龄,俞平山84岁,楼田灿、楼金昌、楼大法,都已经79岁。我看到了两张年轻的面孔,一个是吹笙的楼大威,一个是弹琵琶的楼诗婷,他(她)们都是楼塔镇中心小学非遗基地毕业的同学,这个基地也是省级非遗传承基地。楼正寿说,他每周要去小学上一次细十番课,他是非遗传承人,九岁开始随父学习细十番,他也是楼英的第十九代裔孙,而从楼塔小学出来的好多学生,现在都成了细十番的骨干演员,他十四岁的外甥,已经多次登台演出。

  在楼塔细十番的500多场演出中,楼正寿感受最深的几次是,世界音乐大会社区音乐教育主题会议的开场表演,联合国代表团中国萧山文化行表演,西博会中外传统音乐交流表演,赴台湾与台中雾峰国乐团同台演出。是的,音乐无国界,喜欢美好的音乐是人的天性,音乐也是最好的文化交流方式,当不同肤色的各国游客,徜徉于楼塔的明清古街时,楼塔细十番所舒徐淌动出的,是楼塔美丽山水和千年深厚人文所凝结成的动人乐符。

  许询的仙岩,楼英的《医学纲目》,明代细十番,此为楼塔三叠。

  江南大地上,崇山峻岭中,一千六百五十年的绵长时光,堆叠起了一座博大而精深的文化高塔。



作者:  编辑:韩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