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山阴街:从繁华“小上海”走向现代“小城市”

2019年8月12日 11:0来源:萧山日报

山阴街:从繁华“小上海”走向现代“小城市”

金名片

  山阴街:从繁华“小上海”走向现代“小城市”

  山阴街社区文化家园打造“同心轩——光阴的故事”主题馆,再现“小上海”繁华。

  在奔竞不息的萧然大地,大概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临浦镇山阴街这样的社区。她是萧山南片人记忆中的“白月光”,她是流淌着临浦“小上海”文化的精神地标,她是一砖一瓦皆故事的“宝藏”老街。

  作为临浦“小上海”的核心,山阴街寄寓着很多萧山南片人的“乡愁”情结,也见证着临浦从“小上海”到“小城市”的蜕变历程。

  “饭架街”犹如“小上海”

  两年前,记者第一次走进山阴街便仿佛置身迷宫。本来可以用手机导航到社区,但对于这样的老街实在舍不得用,只想走慢点,再慢点。

  行走在山阴街,就像慢溯时光的河流。这里街弄交织,街有山阴直街、萧山直街、西市街、扇面街……弄有宣家弄、同兴弄、官弄、长生弄、眉毛弄……纵横交错如“饭架”,因此又被老临浦称为“饭架街”,显得更有烟火气息。它们勾勒出了临浦“小上海”的骨架,你或许很难想象,不到一平方公里的“饭架街”,最多时竟有800余家店铺。

  即便是现在,当你走在山阴街,仍能看到不少老字号招牌。1953年,楼吾源买下中沙街上的这爿店面,开起了这家照相馆。将近70年过去了,临浦照相馆经历过几次转制,“掌门人”也传到了第三代,沿着狭窄的木扶梯上去,西湖十景的背景幕布降下,那是妈妈那一辈最喜爱的风格,如今我们还能拍到。

  镶嵌着玻璃的红色木门,白色木板上书“临浦夕阳旅馆”几个黑色毛笔大字。仿佛是从40年前穿越而来,灰白的水磨石地面,下绿上白的漆墙,只有楼梯没有电梯,只有一层一个公共厕所,价格也“穿越”了。15元只能买一杯奶茶,在这里却能住一晚,最贵的VIP房也不过40元一晚,入住率并不低。眼下也成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到临浦游玩的打卡地。

  时间仿佛在山阴街里驻足,一切看上去从未改变,一切又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文化家园重现老街文化

  “家、邻里、爱生活,是老街文化最贴切的表达,我们将继续传承下去。”社区党委书记孙娴说。

  这位80后社区书记,有着年轻人的干劲,也拥有基层干部的初心和情怀。她和她的团队一直致力于保护、推广山阴老街文化。结合临浦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去年12月底,山阴街社区文化家园一开张便成为临浦乃至萧山人的朋友圈热点。

  100多年前的老照相机,半个世纪前的毛主席胸章,30多年前的连环画“小人书”……这些珍贵藏品,你都可以在山阴街社区文化家园来一次与时光的对话。

  临浦照相馆第二代“掌门人”——国家一级摄影师姚吾林,在山阴街长大,在这里拜师学艺。如今他把那套珍藏的木箱式的老相机无偿提供给山阴街社区文化家园做展陈。

  土生土长的山阴街居民沈吾堂得知社区要打造山阴街特色文化家园,便自告奋勇为社区干部当起“参谋”,并将自己半个多世纪以来收集的毛主席纪念章、“小人书”、邮票等各类藏品搬了进来,充实这座文化家园。

  曾在张春记馄饨店工作过的沈冬梅,今年71岁,为了山阴街社区文化家园,她和几个街坊现包现煮,并用金谷居里的柴灶烧制,努力复原临浦人心中那一味难以抹去的 “老底子味道”。

  和文化家园几乎同时“迎客”的,还有浦阳江游步道。从前的火神塘,千帆过尽,南来北往的船只,使得上海滩上有的商品,山阴街上也能找到。随着火神塘段游步道的竣工,山阴街又增添了现代韵味。清晨或傍晚,老街居民也能像都市人一样,在这条彩色的江滨步道吹着江风,聊天,健身,不亦乐乎。

作者:文/摄 记者 沈艳露 通讯员 缪妙  
编辑:韩晨璐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