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萧山启动新制造“四能”行动

2019年10月14日 7:40来源:杭州日报

  因制造业而兴 更因制造业走向未来

  萧山启动新制造“四能”行动

  文/来燕妮 胡谌昊 方亮

  “萧山的制造业从来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无论任何时候,任何环境,我们都将坚持制造业强区的发展方向不动摇,以新时代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展现萧山的使命和担当。”

  10月11日举行的萧山区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上,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佟桂莉直指萧山制造业的“五个明显不足”,总量明显不足、增速明显不足、投资明显不足、产业层次明显不足、企业吸附能力明显不足,是萧山制造业的现实写照。

  佟桂莉说:“萧山因制造业而兴,更将因制造业走向未来,要让制造业企业在萧山有舞台、有地位、有奔头。”

  这次大会上,萧山正式提出“新制造计划”,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区、产业数字化示范区、民营企业活力引领区、新制造业总部集聚区,奋力开启萧山制造“二次创业”新征程。而萧山制造业“二次创业”的战略载体,就是“四能行动”,即深入实施筑基强能、产业育能、数字赋能和平台聚能。

  正如潘云鹤院士在大会演讲中所说的,“今天的大会是萧山制造业走入新时代的动员大会、誓师大会。”而萧山也将坚决扛起制造业大区的责任担当,实现新时代制造业发展的赶超跨越,继续当好全省全市发展排头兵。

  从制造到智造

  有数据显示,萧山是全市中国制造业500强数量最多的区。制造业可谓萧山的本底。在萧山制造业从弱到强、从壮大到辉煌,萧山的企业家一直与时代同进步,与萧山共发展。他们的砥砺前行、创新发展,也构成大半部的萧山经济发展史。

  在萧山区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上,萧山数字赋能的“明星企业”兆丰机电董事长孔爱祥,再次谈及他的“数字论”。23年,兆丰机电专注于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的研发制造。他展示一张“时间表”——2005年,兆丰启动信息化建设,开始积累数据;2013年,启动机器换人,探索数据价值;2018年,开始全面数字化升级,构建数字大脑,让数据成为新生产资料;2019年,启动5G赋能应用。

  孔爱祥说:“兆丰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并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而是为智能制造提供了肥沃的数据土壤。”

  这一观点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的“呼应”。这次大会上,潘云鹤给萧山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上了一堂关于工业互联网的创新之课。他提到,“我国数字经济对工业的渗透率仅17%,对第三产业已有40%,而美、德已超过40%。更关键的是,新制造的推进,数字经济的行业化、产业化是关键。”

  可见,兆丰机电探索的“数字轮”非常符合当下数字经济和工业经济之间的“赋能”关系。接下来,兆丰也将致力于一项改革,即从以流程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向以数据为核心的创新工业互联网平台转型。

  兆丰之为,更是萧山之为。在重振制造业的当下,萧山也特别强调让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两个引擎”一起转,特别是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以创新平台为例,萧山近两年相继引进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中乌航空航天研究院、5G创新谷等创新平台,迅速提升了萧山的“创新浓度”。据了解,北大研究院孵化器引进10家创新型企业,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引进18家企业,培育了网新睿康、慕锐科技等数字经济项目。中乌航空航天研究院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引进孵化项目9个、产业化项目2个,人才43名。

  特别是人工智能、5G等前沿数字技术,将整个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起到“头雁”效应。正如潘云鹤说:“传统工业园区要发展,必须引入5G ,它能快速带动工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开园4个月的中国(杭)5G创新谷已注册5G企业5家。

  接下来,萧山也将加快实施新一轮智能制造改造提升计划,再造制造业发展新优势。这当中,工业互联网的集聚发展是一块“压舱石”,能为制造业的“质变”注入持续且澎湃的新动能。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技术战略部副总裁刘新民在大会做观点分享时说:“新华三为什么关注萧山,因为这里有很大的机会。”就在两个月前,紫光恒越工业4.0项目就在萧山开建,计划2021年3月投产,年产值超150亿元,其最大的一个亮点,是互联工厂、5G工厂、智能工厂和绿色工厂,其整体自动化率达到65%左右,将打造业界领先的数字化工厂样板。

  “这可能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刘新民说,除了正在建设的智能工厂,新华三还将服务于萧山的制造业升级计划,设立紫光新华三工业互联网萧山研究院,推进工业数字大脑在萧山的合作示范,以及支持萧山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同样的数字化转型已在萧山已呈“星火燎原之势”。比如大胜达,从2013年开始推进智能化发展战略,通过机器换人、实体+互联网、两化深度融合、工业物联网建设、智能工厂建设等措施,推进企业管理智能化、管理决策智能化、生产制造智能化。如今,大胜达智能化成果显著,已实现人员数量减少80%,生产周期由2到17天,缩短为2到7小时,产品物耗下降7%,生产能耗下降18%以上。同时还推进平台化发展战略,以网上包装商城、八戒印刷、智能工厂技术解决方案为组合拳,推进包装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最终建成一个合作共赢的包装印刷生态系统。

  制造萧山,智造未来。无论是兆丰坚守的“数字论”,新华三在萧山的布局,还是大胜达的数字化生态,无不显露一个“铁律”,萧山制造业的“二次创业”,关键在于它的数字化。而这也是“智造”最大的基础和潜能。

  “四能行动”增动能

  制造业强则萧山强。这是毋庸置疑的“铁律”。

  对萧山这样的工业大区来说,制造业是经济基础,更是船头。巨大船身的转向,则必须有更强劲的动力。而“四能行动”则被誉为是“二次创业”的动力源。

  “四能行动”,包括筑基强能、产业育能、数字赋能和平台聚能。而它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存量提升与增量带动并举,坚持数字经济与传统制造业并重。

  从字面上理解,筑基强能,就是确保制造业的前进步伐迈得更实、走得更稳。这当中也涉及经济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千方百计强企业、千方百计扩投资、千方百计稳外贸。特别是企业,萧山将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加快构建“总部+研发+产业基地”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提升全球产业链整合能力。加快打造细分行业单打冠军,抓好工业企业“小升规”培育,确保优质企业和优质项目扎根萧山。

  产业育能,则是确保萧山制造业的梯队建设优势更大、业态更新。比如,萧山要做精做优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化纤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零部件等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要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四年双倍增计划,锚定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5G应用及生物医药,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着力培育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相结合的新兴产业生态体系。更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向落后产能说不,该淘汰的坚决淘汰,该整治的坚决整治。要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在全市率先实现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全覆盖。

  数字赋能,则是确保萧山制造业的创新水平起点更高、后劲更足。萧山将全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实施新一轮智能制造改造提升计划,开展“十百千万”行动,推动人工智能、5G应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制造业的全面融合。全力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北大信息技术高研院、中乌航空航天研究院、浙大创新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的科技支撑。全力建设人才强区。加大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引育力度,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萧创业创新,不断扩大人才规模,优化人才结构,完善人才体系。

  平台聚能,则是确保萧山制造业的空间布局导向更明、功能更优。萧山将坚持平台主导。发挥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制造业主阵地作用,建设新制造业总部集聚区。坚持载体引领。创新聚能城、智联科技城、绿色制造新城等4286创新载体四年新建创新空间300万平方米以上,打造制造业发展新高地。坚持园区提升。三年完成51个镇街工业园区改造提升,集中新建一批小微企业园,加强新兴产业企业引育。

  可以说,“四能行动”是萧山制造业提升工程的路线图和行军图。

  “四项承诺”显真情

  大会上,萧山也向广大企业家作出“四项承诺”,包括支持发展的力度将更大、改革破难的决心将更强、保障产业的空间将更多、服务企业的水平将更高。

  目前,萧山已出台“18条举措”,全力稳增长增动能,打出了涵盖深化定向专访、做强总部经济、提振行业信心、应对外贸摩擦等一系列颇有含金量的“组合拳”。特别是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萧山正在集中开展新一轮“民情双访”定向专访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精准服务。

  针对“数字赋能”,“18条举措”也提出,重点围绕汽车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开展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中乌航空航天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的行业赋能活动,引导企业对科研平台创新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

  针对“双招双引”,萧山将出台“五个一”的招商工作机制,构建全区一盘棋招商引资格局,全力打造5G、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经济等核心产业链。萧山也将进一步完善“双招双引”工作奖惩制度,将招引成效纳入综合考评体系。同时开展比学赶超,通过定期开会点评,发布红黄黑榜,让先进者有干劲,让后进者红脸出汗。

  萧山制造业的“二次创业”,需要更多改革破难的决心。因此,萧山也将加快建设“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要素联动创新生态系统,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职工住宿、子女就学等后顾之忧,让萧山制造有肥沃的“成长土壤”,更有充足的“阳光雨露”。

  就在最近,萧山正式发布了“人才生态25条”,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吸引更多科技创新的种子。未来三年,萧山将面向全球招揽10万名青年人才。据了解,萧山将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比如向社会聘任一批人才工作专员、打造“线上人才之家”,按照商品住宅用地出让计划的5%落实人才专项租赁住房用地,探索利用村级留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等。

  项目要落地、企业要发展,都需要产业空间。因此萧山也提出,将全面落实“三控”举措,即控用地规模、控工业地价、控M创用地,以规划为纲,确保全区工业用地规模总量只增不减。接下来,萧山将全面实施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千方百计做足存量盘活文章,特别是积极探索企业旧厂房改造,破解优质企业发展空间不足的最大短板。

作者:来燕妮 胡谌昊 方亮  
编辑:程栋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