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六接六区”系列报道之五:民生对接 “关键小事”有获得感

2019年8月12日 7:40来源:萧山日报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家园环境、衣食住行、安居乐业”,是衡量群众幸不幸福、快不快乐、满不满意的重要依据。萧山要深度融入大杭州,不仅要地域上融入,经济上融入,也要在百姓的“关键小事”上融入。“六接六区”中坚持一体化对接,打造美好生活样板区,就是进一步提升萧山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融杭获得感”,让萧山的环境更美,文化更兴,民生服务更有保障。

  打通公共服务共享通道

  融入大杭州,教育均衡是重要一环。

  再过半个月,杭二中萧山分校将迎来第一批学生,这也是继文渊中学、杭州崇文实验学校世纪城校区、惠立学校等学校后,又一所名校在萧山正式启用。

  近年来,在萧山国际化城区建设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市民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对教育均衡的期盼。萧山对教育基础设施不断配套加码的“大动作”,可以印证这一点。根据《杭州市萧山区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萧山加强与主城区融合,建设45所学校。同时,打破原有的教育格局,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吸引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来萧办学或结对共建、联合办学,杭二中分校、文渊中学、湘湖公学等一大批优质教育资源引入萧山,让孩子“上好学”有更多的选择。

  从加快招生融合,实施与主城区教育一体化策略来看,2015年起,杭州主城区4所省一级重点高中与我区2所省一级重点高中对等置换100余名学生。与此同时,主城区的杭高、杭二中、学军中学、长河高级中学面向萧山招生,招生名额与萧山面向主城区招生的名额等额互动。

  何止在教育。近年来,进一步打通公共服务共享通道,积极争取主城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布局萧山,巩固和提升就业、社保、交通、社会福利和救助等领域一体化成果,构建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以群众关注的看病问题为例,我区推进区域医共体建设,积极争取省市知名医疗机构来萧办医、设立分支机构,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省妇保钱江院区、浙大二院新院区建设,实现看病不用再“跨江”。

  塑造文化品牌提升影响力

  文化,是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

  西湖文化、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丝绸、茶叶、杭帮菜等活态传承,杭州,就因千百年锻造的文化烙印,被世人熟知。在这里,你能读出这个城市的深邃、厚重,以及独特的文化气息。

  萧山亦是如此。从八千年小舟中驶出的跨湖桥文化,到奔竞不息的钱塘江文化;从“围垦精神”,到改革开放以来敢为人先的“四千精神”,甚至是身边的一口井、一座桥、一个村落,都蕴藏着精彩的“萧山故事”。如何兴盛文化,提升百姓的精神获得感,也显得尤为重要。

  不久前,位于进化镇的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项目正式批复。随着项目的落地,茅湾里印纹陶窑址将焕发光彩,—座古陶瓷博物馆将展现在世人面前,擦亮萧山“中国瓷器发源地之一”这张历史文化金名片。的确,传统文化是萧山的底蕴与精神所在,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和特色。为此,我区将深入挖掘跨湖桥文化,全力推进湘湖跨湖桥景区创建5A级景区,与西湖共同唱好“西厢记”。做好浙东运河萧山段等保护与开发,挖掘以萧山为源头的浙东唐诗之路,推进传统文化融入城市发展。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小区的健身设施增多了,周末剧场的人气更旺了,农村文化礼堂成了村里最闹猛的地方。萧山深谙只有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生活才有施展空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才会提升。高标准建设城市文化公园、世界旅游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已经成为萧山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

  此外,我区还将加快实施浙江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萧山园区等项目,建设之江文化产业带特色产业创新区,为萧山的文化注入更多的创意和动感。

作者:首席记者 龚洁  
编辑:程栋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