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萧山独享“重宴鹿鸣”的汤金钊乐于积善

2020年8月3日 12:21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人心一念之正,而神在其中焉,因而监察之,呵护之。上至于父母,下至于子孙,必致其福而后已。故正心即是神,神与神相亲,又何疑乎?”

  这是清代萧山名人汤金钊(1772—1856)书写的一段行书格言,整幅字神完意足,一气呵成,字里行间可见汤金钊书写时的蘸墨痕迹,先浓后淡,为其壮年得意书。

  从上款可知,这幅书轴是汤金钊写给一位叫凤栖的人作座右铭的。凤栖是萧山浦沿许家里(今属滨江)的许溶(1770—1824),原名高梧,字西清。2005 年湘湖一期拆迁的时候,这幅行书轴从一户人家散出。当时一见爱不释手,后用一块民国时期景德镇瓷画名家李明亮的新粉彩绘虫草瓷砚屏与藏友交换,珍藏至今。

  汤金钊家族自高祖时由长河(今属滨江)迁萧山西门外隆兴寺东首,世代积德,有关他的乡里公益善举不胜枚举。

  萧山于乾隆五年(1740)增加学额五名,其费用全由汤金钊的曾祖汤克敬独自承担。修文庙,建聚奎亭,重建东旸桥,添筑石闸以收湘湖水利,施粥赈灾,捐置义田,举凡各项公益义举,汤家必倾力参与。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汤金钊之出仕拜相,萧山乡间称其家是祖宗积德获报。

  对汤金钊,萧山民间一直不呼其名,而都尊称“汤大人”,也是因其爱提携乡邻,于地方公益尤多出力所获口碑。西门外的隆兴寺,年久失修,汤金钊与丁昌运等集资重加修葺 ;萧山各族修谱及建祠堂,多有汤金钊撰的序跋像赞及碑记 ;同乡人入京朝考会试,汤亦多有资助。

  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则是 :汤金钊倡捐银三千两创建萧山会馆。当年的情景,有汤金钊《萧山会馆碑记》一文以记载其事。要说汤金钊爱提携乡邻,萧山民间还有个故事。道光十二年,汤金钊以吏部右侍郎充殿试读卷官。在这之前,殿试读卷官送上前十名的考卷,道光帝都是取第二份考卷者为第一名,钦点状元。当时朱凤标的考卷就放在第二份。但这一年不知何故,皇帝直接按顺序依次取第一份考卷者吴钟骏为状元,朱凤标第二份为榜眼,第三份探花季芝昌。汤金钊回去大哭一场,谓“按例今年朱凤标是状元的,天意如此,从此萧山再无状元矣”。西河沿之萧山会馆匾额本来准备请状元来题,后来还是由榜眼朱凤标来题的。

  汤金钊历任吏、户、礼、工四部尚书,最后是协办大学士,高寿至八十五岁。咸丰四年(1854),他八十三岁,距离他中举的乾隆五十九年(1794)刚好一甲子六十年。北京顺天府奏请重赴鹿鸣宴,奉旨赏加太子太保衔,并赐御书“庆衍恩荣”匾额,准于次年正科赴顺天府鹿鸣筵宴,与新科举人和考试官一同赴宴。

  在清代,有三项特殊的礼遇老年科第者的科举礼仪制度,分别为“重游泮水”“重宴鹿鸣”及“重与恩荣”。其独特之处是,以六十年为一周期,凡中秀才、举人、进士六十年后仍健在者,可与新入学秀才同赴学宫祭孔,称“重游泮水”,与新科举人、新科进士一同赴宴,重享荣耀,称“重宴鹿鸣”“重与恩荣”(又称“重宴琼林”)。而可以获得参与上述礼仪的老年科第者,都是既要少年科第,同时享高寿者才有机会,因此十分难得。

  在萧山,享有“重宴鹿鸣”这样盛典和荣誉的,历朝以来仅汤金钊一人。

作者:文/ 申屠勇剑  
编辑:周颖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