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不用扬鞭自奋蹄 楼塔文化无“留白”

2020年6月23日 10:57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写这篇文章起因是缪丹的一篇美文《很楼塔的同事》,该文在我编辑的《梦笔桥》发表后,楼塔历史文化研究会公众号立即进行了转发,原来的文章中没有“同事”的姓名,公众号把她们“挖”了出来还配上了照片。楼塔人对家乡的热爱,对文化的珍视,引起了我对楼塔文化人的浓厚兴趣。

不用扬鞭自奋蹄 楼塔文化无“留白”

  不甘人后的党委政府

  各镇街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名人,也有各自的打造方式,但是楼塔对“神仙太公”楼英的呈现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楼塔的楼英,“可看可听可吃可忆”。可看——2019年11月8日,装修一新的楼英纪念馆开馆建成,楼英事迹尽收其中,而此前楼英传说、楼英祭已成区级非遗;可听——“御医”楼英从宫廷带回细十番,早已成为国家级非遗,获过全国金奖。如今,对于楼塔人来说,逢年过节若听不到“细十番”,就好像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可吃—— 为让楼英文化可视化,楼塔镇先后打造了东纪坞、百药山两大中草药基地,计划种植黄精、铁皮石斛750余亩,目前已种植500余亩。可忆——楼英以“惠天下”为理念,救治病人数以万计,为穷苦人治病,却不收分文。这种奉献精神早已深深根植楼塔人民的心中。

不用扬鞭自奋蹄 楼塔文化无“留白”

  从建设文化强镇到打造千年文化品牌再到建设千年文旅古镇,历届楼塔镇党委政府始终将“文化”工作视为楼塔中心工作,出台文化事业建设专项经费,培育建设文体团队。2018年,该镇特邀中国美院设计团队把脉古镇,对近150幢建筑量身定制风情“古装”,恢复了主街地下一条唐代古水系,打造“引水入街 ”景观。挖掘整理40余处老宅故事,用简介牌形式上墙展示;以“修旧如旧”为原则,修缮保护百年洲口桥、民国戏台等传统文脉肌理,还利用拆后空间修建“清燕园”。充分利用本土元素,匠心整治“一塘、二祠、三街、四廊、五馆、六园、二十二古井、三十弄”,匠心打磨“欢燕”城市家具,留住清水乡愁。通过“腾笼换鸟”盘活厂房4万平方米,引进全国知名艺术培训机构6家,在校师生2500余人;与李可染画院、中国美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机构开展长期战略合作,不断研究、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重点修缮五幢老宅作为楼曼文烈士纪念馆、李可染画院楼塔艺术中心、游客中心、楼英纪念馆、招商民宿,串点成线,打造古镇精品游览线,发展“艺术文创、中医养生、民宿旅游”新业态。楼塔文化这只沉睡了千年的“欢燕”由此腾飞。

  楼塔因为历史及地理原因,经济上相对不发达,但是去过楼塔的人,却对楼塔充满了好感。区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李峰说,每次带领会员去楼塔义务演出,大家都对楼塔的快餐赞不绝口,一样的“餐标”,但是我们都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用心。

  不计报酬的民间力量

  在楼塔文艺界,有不少标杆人物,如《楼塔往事》的作者楼岳中,楼塔的山川、河流、人物、传说都在他的脑海中,通过他的笔呈现在了世人面前;又如台北萧山同乡会的会长楼文渊,20岁就离开了故乡楼塔,然而半个世纪的时光都不能阻隔“月是故乡明”的情感,在他写给连战的信件中,情真意切推介家乡楼塔,让连主席深受感动,为楼塔题字“唐代古镇楼家塔”。楼文渊为家乡设立基金、为家乡工作牵线,他的存在是楼塔的精神力量,是楼塔文化蓬勃发展的闪光点。

  楼塔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楼士青,楼塔的家底门儿清,楼塔每一次文化活动的调研、每一次文化设施的提升、每一场文化品牌的打造都有他的无私参与,只讲奉献、不求回报;又如楼塔细十番的当家人楼正寿,9岁随父学习细十番演奏,70年坚守坚持,将楼塔细十番一路从山村小曲带到国际舞台,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文化领域的年轻力量慢慢崛起,接棒前辈,在文字整理、故事挖掘、品牌打造中融入了更多创新的形式、开启了更多宣传的媒介,细十番协会的楼晓城,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楼泽鸣、楼迪峰,书法协会的安琼玉、章鲁锋,他们不仅有技术、有底蕴,更有见识、有知识,对推动楼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不用扬鞭自奋蹄 楼塔文化无“留白”

  楼塔镇文联是全区首个镇级文联,下辖楼塔细十番协会、楼塔历史文化研究会、区书法家协会楼塔分会、楼塔曲艺协会、楼塔手工艺者协会、楼塔舞蹈协会、楼塔摄影协会,七个协会有400余名会员,这些协会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一方面得益于政府出台的专项经费补助政策,另一方面要归功于楼塔企业家、社会热心人士长年累月的资助、赞助,民间资本的注入是楼塔文化不断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不遗余力的各路乡贤

  “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是楼塔人!”“楼塔就是我的根、我的魂。”从大山中走出来的楼塔乡贤心中始终念着家乡的山山水水。杭州吉达汽配楼柏生牵线引进李可染画院楼塔艺术中心,为楼塔高端艺术领域空白画上了句号;区文联副主席俞梁波牵线将浙江诗歌节举办地永久落户在楼塔,为楼塔能够被更多的国家级作家、诗人青睐搭建了平台;萧山文艺界知名的老师楼有刚、俞富康、俞志仁等都通过自己的书画作品、摄影作品等努力向外推介楼塔、宣传楼塔;乡贤楼燕更是在楼塔创建了文创公司,将楼塔的文化、美食、特色包装提升,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作家徐国宏在《古镇楼塔有这样一群文化人》一文中说:“我所认识的楼塔朋友,见面时只要说起楼塔,他们就两眼放光,面含笑容,即使平时很木讷的人,也会和你滔滔不绝地说上一堆楼塔的故事;打开他们的微信相册,十有六七都是和楼塔有关的消息,在看守所工作的楼飞华和在供电局工作的楼继明,似乎已经把宣传楼塔,当成了第二职业……我相信,有这样一群赤胆忠心、无私奉献的子民在,楼塔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副镇长朱米华说,在楼塔工作最让人舒心的是一呼百应的感觉,甚至常常是百应倒逼一呼,正是楼塔人的热情与奉献精神,使楼塔的文化工作得到了各部门多途径的支持,使得楼塔的文化挖掘、古迹修缮等等方面的工作没有“留白”。而一位离任楼塔的领导在《楼塔,我亲爱的家乡》中饱含深情地说:“楼塔来过,就不曾离开……像被蓉儿扣住手腕的靖哥哥。”“往后,我也将楼塔称为家乡。背起乡愁,做一条朝着彼岸泅渡的鱼。”“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带着这根楼塔舌头。”更是把他乡当故乡了!

不用扬鞭自奋蹄 楼塔文化无“留白”

作者:文/ 记者 徐益欣 通讯员 肖雯   
编辑:周颖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