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乡贤来新夏 故乡情多少

2018年8月18日 15:29来源:萧山日报

  人物档案 来新夏 1923年出生于萧山,7岁离开萧山去北方,1942年入北平辅仁大学,1946年毕业。1949年到华北大学,后为范文澜教授研究生,攻中国近代史。1951年春调南开大学历史系。历任南开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校出版社总编兼社长、图书馆学系主任。曾任教育部古委会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地方志协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名誉会长、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顾问等职。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4年3月31日因病去世。享年92岁。

  ■文/图 莫艳梅

  卅年顾问频频问

  享年92岁的来先生少小离家,在20~60岁的40年间,没有回过萧山,60岁以后,回来得比较频繁,原因就是他被聘为《萧山县志》的顾问。

  1982年,萧山开始新编县志,当时在全国属启动较早的县市之一,全国新编县志的体例还不完备,尚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时为副县长、县志主编的费黑同志提出,要聘请来新夏先生为修志顾问,理由是:来先生不仅是南开大学名教授,而且是全国方志学专家、权威,还是萧山人,其祖父来裕恂是民国后期《萧山县志》的独立完成者。

  来先生爽快答应。他经常说:“我是实事求是地来做事,不是一个顾问的虚衔。那时,他著有《方志学概论》一书,经常到全国各地办班讲课,培养修志人才,此书也成为了修志人的基本教程。萧山,自然是他讲课的不可缺少的一站,他在此布道传业,答疑解惑,指引方向,不仅顾,而且问,还是经常、长期地又顾又问。

  2003年,萧山启动第二轮修志,该志称《萧山市志》,是1987年版《萧山县志》的续志。是年12月,萧山区政府专门举行了《萧山市志》顾问授聘仪式,他再次被聘为《萧山市志》的顾问。

  缘于游子的情怀,也缘于方志的牵引,此后他几乎每年要回一次萧山,有时回两次,指导萧山的修志工作。来先生自己也说:人当退休之时,我方出山问世。我出山(被启用)是60岁,离休是70岁,到了80岁,仍然一天不停工作。所以,萧山修志,我是比较关心的,也是顾问之一。

  他顾问萧山33年,引领萧山方志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他指导的《萧山县志》《萧山市志》,分别成为了全国首轮修志、第二轮修志的榜样书;萧山的方志理论研究,也在志界广受关注。

  为布道传业,提携后进,来先生从1986年至2013年28年间共为萧山写了15篇书序(跋)。来先生给我写序之前,给我写了一封亲笔信,他在肯定“君非萧山而于萧山故实耗心血,钻研并有成果”的同时,又鼓励我扩大研究范围,对萧山历史名人以及历代志书的考录也很有意义。如今,我的《萧山清官廉吏》一书已经完稿,却再也无法请先生写序了,因为他太累了,永远地安息了

  两馆藏书价连城

  谁也没有想到,2006年那次回萧山,来先生作了一个天大的决定。

  时任萧山区志办主任沈迪云对此记忆犹新。他说:孔夫子搬家全是书,踏进来公之家也全是书,几家大图书馆早已虎视眈眈看中它,对我们来说从来没有这个奢望。谁知来公那年回萧山,说“我一生收藏的各类志书6000余部,其他地方都不捐了,全部捐给家乡”,这真是天降喜事!

  于是,来新夏方志馆、来新夏著述专藏阅览馆,应运而生。

  2007年2月1日,来新夏方志馆正式开馆。来先生偕夫人焦静宜老师出席开馆仪式。时任区委副书记谭勤奋代表区委、区政府向来先生颁发了无偿捐赠的荣誉证书。在形如书籍的木质证书内,镌刻着来先生的肖像,一句“家乡人民感谢你”简短的语言,表达了百万萧山人民对来先生厚报故里拳拳之心的感激之情。就在来先生接过证书的瞬间,现场掌声雷动。

  来先生在致谢家乡人民的厚爱之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我是一名萧山子弟,在故乡度过了童年,虽然一生漂泊四方,但时刻心系故乡,捐赠书籍建立方志馆,是希望给萧山的方志研究铺一点基础,也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来支持方志工作。”“我已经85岁了,离开家乡也有70多年了。不过,我一直记得自己是萧山人,我的根在萧山,所以我一直希望能为萧山做点事。我一生从事文史方面的,积累了不少的资料和书籍。这些书籍已经伴随了我一辈子,就像是自己的‘儿女’一样亲。是这片沃土养了我,把这些书籍捐赠给家乡,就希望它们在萧山的乡亲特别是年轻一辈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为萧山的地方志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

  如今,来新夏方志馆坐落在萧山江寺公园,古香古色的建筑,在青翠挺拔的大樟树以及竹林的环绕下,愈发幽雅、肃静。此馆不仅是萧山各镇街、部门、企事业单位修志查阅资料的唯一去处,还成为全国各地方志同仁来萧山的必踏之地。

  因为有了来新夏方志馆,萧山的方志文化更加浓郁厚重。

  因为有了来新夏方志馆,也有了我的方志之旅。开始方志理论探究的时候,我是方志馆工作人员公认的去得最勤的读书人。尽管起步较晚,但的确收益很大。如今来公不会再回来了,但他的著作还在,他的精神还在,我们会继续努力学习的。

  乡邦丛书成绝唱

  2009年4月始,来先生策划的《萧山丛书》,成了他最宏大的心愿,也是他未了的心愿。

  那年那月,来先生因病住院,萧山区志办主任沈迪云去天津探望。没想到来先生又一次病中论道,豪情万丈地扯起了《萧山丛书》。此事两位忘年交早有想法,只是没有正式论及,来先生却趁这次住院期间对丛书是按作者分还是按时期分,对内容如何编排等进行了深入探究。

  为什么要整理出版《萧山从书》?它是怎样的一套书?

  来先生说,人都是两条腿在走路,萧山经济这条腿长得特别长,但是文化这条腿显然不如经济这条腿长,所以它走起路来,总有点跛脚。文化这东西,看起来抽象,但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文化,等于死亡;人没有文化会得失忆症,即丧失记忆。现在,萧山的房子盖起来了,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盖起来了,硬件都具备了,就差软件了。前些年,湖南省一次性投资6000万整理《湖湘文库》,浙江省绍兴县投资上千万元整理《绍兴丛书》,义乌市也在谋划中。萧山完全有经济实力整理出版一套综合性乡邦文献丛书,也有这样的文化底蕴。

  他对沈迪云说:“你来呼吁这个事情。我望九之年,愿意为这件事拼命,你只要把经济条件准备好。编选版本、查图书,我当过全国图书馆的领导,我都做得通。咱们要弄出这一套丛书,讲句最通俗、最世俗的话,你送礼都送得体面。将来萧山所有的大宾馆,在大堂里划一个半圆形的萧山丛书,让人说,你看看萧山人,从汉唐以来至清末,直至民国,有这么大的文化成就。”

  过了一年,他又说:“我编了个目录,萧山人的著作有1000多种。萧山是全国有名的家谱县之一,萧山人没有一家没有家谱的,姓什么的都有。一年出10种,也要100年才能完成这事。这书出来以后,萧山蔚为大观啊。”

  2013年,《萧山丛书》第一辑(10册)付梓,但这套他花了大量心血和精力的书籍,他没能看到。

作者:  
编辑:缪承林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