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我区开启“大数据+非遗”传承新模式

2018年12月13日 7:59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昨日,我区举办了首届曲艺周暨第九届非遗保护论坛开幕式。记者从开幕式上获悉,目前萧山已有97项非遗项目。此外,第七批21项区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公示期已经结束,公布后,我区各级各类非遗项目将增至118项。

  非遗项目记录着生活和历史

  区文化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我区现有的97项非遗项目中,有3项国家级、11项省级、16项市级、67项区级,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十大类别,它们几乎都来自百姓生活,是萧山人过去生活的一个缩影。”

  吉山麻糍制作技艺是此次公示的第七批21项区级非遗项目之一,是进化吉山村历史悠久的一种民俗。吉山村村民一直延续祖辈的手法,每逢佳节就多人合作舂麻糍,既能促进邻里之间和谐,也能体现当地的传统习俗,现在更是深受百姓喜爱。

  在萧山非遗项目中,你可以看到明代宫廷音乐“楼塔细十番”,600多年延绵不绝,被称为“飘在山乡的天籁之音”;浦阳“翻九楼”源于“孟姜女祭夫”传说,传承人身怀绝技,在10多米高台凌空翻飞,套路繁复,令人叹为观止;“河上龙灯胜会”始于南宋,以板龙表演为主,融合马灯、高照等民间艺术元素,展现工艺精华,寄托民众信仰,这些对萧山人来说可谓耳熟能详。此外,萧山花边、南宋官窑这样的手工技艺,萧山人爱吃的萝卜干、梅干菜,经常听到的绍剧、莲花落等都是非遗项目,本身也源自民间百姓生活。

  非遗数据库建设已初步完成

  “非遗文化传承,也要互联网,作为一种相对弱势的文化,非遗需要被保护起来,借助互联网,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便捷的方式实现传承人与受众的联系,没有互联网,非遗会失去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萧山许多非遗项目都有很好的产业化潜力,一些技艺精良的手工艺品、美术品,更是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捧,只是由于传播不广,普通人无法得知,互联网时代下,利用大数据,能给非遗项目,尤其是手工技艺传承带来新的契机。南宋官窑的非遗传承人金国荣说,在12月10日,他的记录片《粉青神韵——南宋官窑》在中央十套播出,萧山的非遗项目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了解,也受到许多来自萧山以外的人群关注。

  目前,我区已经完成非遗数据库的网站架构和专题数据库建设,经过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规范程序,数据库的平台开发和基础数据已完成录入工作,非遗数据库也开始运行并逐步完善。在非遗数据库的前台,市民可以看到有各种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简介,了解萧山非遗项目,工作后台则保存着非遗项目资料及申请书,随时进行补充完善。可以说,如今萧山非遗进入了“大数据+非遗”全新时代,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已有新的境遇,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利用传统方式和新技术对濒危项目的抢救性保护更是值得探讨,非遗保护仍任重道远。

作者:记者 靳林杰 通讯员 朱华丽   
编辑:张伟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