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我是萧山人 我为家乡点赞

2017年11月20日 8:50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我们都是萧山的乡贤。 对故乡,我们不仅有千言万语要讲,更要为家乡的巨变点赞。 本报继续推出专题报道,讲述乡贤们的故事,讲述乡贤们的荣光。

  王富春: 为家乡做大做强建筑业

我是萧山人 我为家乡点赞

  ■记者 项亚琼 王富春,萧山党湾人,1987年从建筑队一名学徒工开始闯荡上海,如今,他已是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的副总经理。经历了大浪淘沙般的市场竞争,他所在的公司不仅在大上海站稳了脚跟,还打响了品牌。 1987年,王富春跟着建筑队来到上海,当起了一名水电工学徒。每天起早摸黑学本事,干活认真负责的他很快从建筑队里脱颖而出。1991年,王富春开始尝试着承揽工程。万事开头难。为了承揽工程,王富春带着建筑队跑过许多地方,从小项目做起,为把项目做好,王富春把工地当家,从施工一直到完工后的服务,都让对方特别满意。慢慢积累经验,他带领的团队也在业内逐渐树立了口碑。 “不管项目建设单位有没有创优意识和要求,我们都力争把每个工程建成优质工程。”王富春说。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他会对建设方案进行深化,根据建设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权衡项目质量、进度、安全和效益,再提出最佳施工方案。这种从业主利益出发,主动做好参谋的做法,受到建设单位的好评。去年,他参与负责的苏河湾华侨城项目,斩获了“地产奥斯卡奖”称号的国际地产大奖与中国建筑最高奖项“鲁班奖”。 “一个人取得成就,背后总是有一群人支持。”王富春说,一支专业技能过硬又能团结一心的管理团队,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在他的团队里,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很多人一干就是10来年,他们既是团队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作为一名抢滩上海的党湾建筑人,每次回家都让他感受到家乡跳动着“脉搏”,也时常惊讶家乡发生的巨变: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快捷便利的交通,与大都市上海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今后,我将继续加强上海与萧山两地建筑企业的沟通,利用好党湾建筑业联合会这个平台,促进两地建筑企业之间的交流融合,为家乡做大做强建筑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王富春说。

  方水泉: 愿为家乡田径事业贡献力量

我是萧山人 我为家乡点赞

  ■首席记者 周颖 方水泉(上图左),党湾镇永乐村人,原国家队短跨组专家队教练,已退休。作为刘翔、谢文骏的启蒙教练,为国家队输送了不少田径健将。 方水泉出生在党湾永乐村。由于父母很早就在上海做生意,方水泉在3岁时就被父母从老家带到上海一起生活。不过,虽然一家人都在上海工作生活,但父母在家跟他们几兄弟交流,用的都是萧山话。正因如此,采访时,方水泉跟记者是用很流利的萧山方言交流的。 1973年,自小喜爱体育的方水泉考入上海体育学院田径短跨专业,毕业后进入上海市松江县体委少体校工作,成了一名短跨教练。 1985年,工作10年后,方水泉进入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这是一所专门培养运动员的体校。方少泉发现了不少田径的好苗子,不过在众多爱徒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刘翔和谢文骏了。 “他们两个都是我从学校里挑选出来亲自带的,从一张‘白纸’开始带起,培养成一名田径健将,然后输送到国家队。”说起自己的爱徒,方水泉语气里满是自豪。 2010年,方水泉退休了。浙江省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到浙江帮着提高浙江的田径水平。方水泉欣然答应,2011—2015年,方水泉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了浙江。这几年,他挑选出了不少田径好苗子,已培养了3个全国少年冠军。 去年,方水泉又回到了上海,不过每个月仍会来萧山少体校进行辅导。 “在萧山工作的这几年,目睹了萧山的巨变。”方水泉说,萧山的市政建设非常好,尤其是市心路一带、奥体中心、建设四路等地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场G2O峰会,让大家都知道了萧山。 接到萧山人大会组织会的要求,方水泉感到很荣幸,他说:“我的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萧山人,我的根在萧山,感谢家乡人民的惦记。”

  冯春海: 回报乡亲父老是我的责任

我是萧山人 我为家乡点赞

  ■记者 王慧青 冯春海,祖籍萧山区益农镇群英村,中国皮革协会副理长,浙江省皮革协会副理事。1986年从事皮革裘皮服装经营生产销售,在海宁创办了浙江兽王皮业服饰有限公司、海宁兽王皮革科技有限公司、海宁真仕漫服饰有限公司,在余姚投资兴建了中国最大裘皮服装交易市场——中国裘皮城。“兽王”品牌企业连续三届荣获“中国轻工百强企业”“中国真皮领先衣王”“浙江省著名商标”等荣誉。 从萧山小小一家卖裘皮服装皮衣小店,到如今产品遍布全国各地,“裘皮服装大亨”冯春海的血液里流淌着东片围垦人勤劳勇敢、敢闯敢拼的精神。从开裘皮店,到开工厂制皮衣,他审时度势,积极向产业链上游拓展;从将裘皮带进商城,到建造余姚裘皮服装市场,他大胆创新,果断拓宽市场。 30多年来,他专注于皮革市场。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很多是他对市场跟踪与学习体会;他不断给自己加压,全年无休,“5+2”“白加黑”是他的工作常态。“只有这样,才能带领企业在关键时刻做出果断判断,在困难时候突破艰难险阻。”冯春海说。如今,在他的运筹帷幄下,从萧山走出去的裘皮产业有更大的抱负,它将主动肩扛起中国裘皮产业做大做强的大旗,要让世界优秀的品牌、产品、设计、理念“走进来”,并与中国广阔的市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当百忙之中接到萧山人大会的邀请,冯春海欣然接受。他说,“兽王”品牌系列产品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离不开萧山这片故土的培养与扶持,萧山就是他的根!“我希望萧山的未来越来越好,也希望今后有机会能来萧山发展,用更优质的服务和实惠的价格,回报广大乡亲父老。”

  姚立庆: 为家乡建言 愿与家乡共进退

我是萧山人 我为家乡点赞

  ■记者 项亚琼 姚立庆,靖江街道安澜桥社区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曾任兴业银行萧山支行行长、浙商银行总行同业部副总经理,现任浙银伯乐(杭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事金融工作20余年,姚立庆从职场菜鸟到行业翘楚,总不断强调着一句话: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忘初心。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之于客户,初心是帮其解难。“看到那些因为缓解了资金难题而活下来的企业,心里会由衷地感到欣慰。”姚立庆说。 2015年8月,有着多年金融从业经验的他,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转型投身于私募基金领域,创立了浙银伯乐(杭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公司专注于金融资本对接产业资本,着力于围绕上市公司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并购,推动企业跨越式增长。经过两年多的经营,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过250亿元,被东方财富评为全国重量级私募基金公司。2017年上半年,公司各项主要指标均位列杭州上城区山南基金小镇500家基金公司前十位。 虽然离开家乡到外地创业,但他仍然心系家乡的发展。公司与国内发达地区多家知名上市公司开展并购业务,他将前期积累的并购运作经验带到了萧山,与萧山多家知名企业开展资本市场业务合作,为湘湖金融小镇招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萧山人大会活动过程中,我们参观了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钱江世纪城城市CBD、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等萧山的代表性景观后,让我们在领略萧山的山水美景中唤起了乡愁,在感受萧山的发展变迁中激起了建设家乡、回报桑梓的热情。”姚立庆说,这次大会以后,他会常回家看看,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傅水桥: 萧山巨变 让在外游子想回家

我是萧山人 我为家乡点赞

  ■首席记者 周颖 傅水桥,戴村镇永富村人,浙医二院SICU(重症监护室)主任。 1976年出生的傅水桥从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直接进入浙医二院工作,成了一名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医生。 傅水桥说,重症监护室的病人病情都比较严重,而且仪器特别多。从萧山农村走出去的傅水桥,也将萧山人的踏实肯干能吃苦带到了工作中,在这个医院抢救生命的地方,傅水桥作为外科重症监护室主任,只要病人有需要,他始终坚守在危重病患者身边,为危重病人迎来新生的希望。前几年,他专程到浙江萧山医院作降钙素原(PCT)讲解的讲座,给家乡医院的全体临床医师进行培训,让浙江萧山医院的临床医师对PCT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傅水桥说,自己生活工作在杭州,离萧山很近。近几年,随着萧山融入杭州主城区的步伐加快,庆春隧道通车和地铁开通后,回萧山非常方便。萧山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交通、市政还是文化都有很大的改善,钱江世纪城与钱江新城隔江相望,大都市的气质也显现出来了。 “20年前,农村的孩子都想通过考大学考到外面大都市。如今,我们的萧山越来越有国际范。这次萧山人大会,不少回来参会的乡贤都在感叹:以前想走出去,现在想回家了。”傅水桥说,家乡越变越好,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愿意为家乡的医疗事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瞿祖赓: 萧山是圆我新闻梦的“贵人”

我是萧山人 我为家乡点赞

  ■记者 王慧青 瞿祖赓,祖籍河上镇大桥村。1960年5月读大二时被抽调至北京,进入化工部参与创办《化工报》,后调至部调查研究室当“笔杆子”。1980年进工人日报社,历任记者、部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分党组书记。曾任党的十三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报业协会副主席、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有多篇作品获中国好新闻奖、中国报刋散文一等奖等奖项。2000年9月退休后,被返聘至中宣部任新闻阅评员、中华新闻报、京华时报等报刊顾问或审读,直至2014年。 曾经有不少朋友问瞿祖赓,你为什么爱用“萧然”“钱塘”“观海”等有明显地域性的笔名发表文章?他的回答云淡风轻:“因为萧山是我的故乡。”其实,意犹未尽。他说,因为萧山不仅是自己人生的起点,还是他圆梦新闻的“贵人”!他是大桥村第一拨进省城读书的“种田佬学生仔”。刚进杭不久,他便被选为浙江省国庆盛典的两个“迎宾儿童”之一,并引来记者采访。也正是从那时起,点燃了他的记者梦,并不时向报社投稿,常有文章见报。高中时,他曾以《试试看,暑假里自己攒点学费》被上海《青年报》刊登,收到稿费5元,解了家中“断粮”之急;也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回老家探亲之际,对供销合作社购买紧俏商品须搭配尿壶一事火气不小,遂写《工人老大哥,请你听我说》一文,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 “萧山是我最坚定的依靠,是我圆梦路上最闪亮的坐标,怎能不思念、不记挂?!”瞿祖赓动情地说。当他收到萧山人大会邀请时,立即回复了四个字:义不容辞。青葱少年时渴望逃离萧山,白发苍苍了真挚向往萧山。他真切地期待萧山能在新时期继续砥砺前行、展露雄姿。

作者:  
编辑:张伟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