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我区创新农作制度 土地有了更多“新花样”

2020年12月2日 7:47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在河上镇璇山下村,有一片四季常绿的植物,不认识的人还以为是普通的常绿苗木,其实是来自异域的油橄榄。随着萧山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的助力,如今越来越多的土地探索起了创新路径,像油橄榄、薄壳山核桃等鲜见品种也都在萧山安了家。

  看着长势良好的油橄榄,杭州瑞忠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俞瑞忠感慨地说:“6年的辛苦终于换来了今天的满山遍野,种植油橄榄树在省内我是领先的,主要看中的是这一市场在我省仍属空白。”

  油橄榄树为亚热带经济林木,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国家,我国甘肃、广东、广西等省区都有引种,但我省鲜有种植。

  2014年,在关闭了原先的生猪养殖场后,俞瑞忠开始寻觅起了新品种,在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简称“亚林所”)的牵线搭桥下,俞瑞忠成为了杭州地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种起了油橄榄。

  因为是“喝头口水”,俞瑞忠在种植上开始不断地探索,几年下来,慢慢地从挂果油橄榄向绿化为主的橄榄树苗转变,还自己培育小苗。目前100多亩的基地中,有成型的橄榄树六七千株,小苗几万株。“橄榄树有健康长寿的寓意,是胜利之树,经过6年的培育,已经形成了一定市场。”老俞说,在宁波三毛祖居边上的一片几百棵的橄榄树,就是从他的基地中培育出来的。“多亏基金会的支持,让我有信心把这个新品种做下去,做出成果来。”老俞还展示了杭州市创新农作制度示范带头人的牌匾。

  在这样的初冬时节,走进义桥镇的长林园艺,抬起头,还能看到树上挂着的零星果实——薄壳山核桃。

  在长林园艺500亩的薄壳山核桃基地中,成片成片的是薄壳山核桃苗,一般来说1.2米左右的就可出售,矮小的苗则是在培育中的。“薄壳山核桃苗是我们自己通过果实一点点培育的,最关键的要算嫁接技术了。”该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刚开始几年,由于嫁接期基本就在梅雨季,导致嫁接的成活率低,基本都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如今通过不断探索,进一步在集中催芽、小容器孵化、大容器轻基质及水肥一体化上加大管理,培育1+1容器苗成套技术进行应用,成活率已经在六成以上。“现在我们的薄壳山核桃苗培育时间已经从原先的3年缩短为2年,效益也进一步显现了。”该基地负责人表示,这两年,薄壳山核桃苗的销售越来越好了。

  油橄榄、薄壳山核桃等都是区农技推广基金会重点扶持的农作制度创新项目。在萧山现代农业成长的背后,区农技推广基金会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项目立项形式,重点做好粮经结合、种养结合、水旱轮作、林下立体经营、水产集约化养殖,以及与南片生态循环农业相配套的农作制度创新模式项目的扶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者:首席记者 龚洁 通讯员 程湘虹  
编辑:程栋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