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萧山好故事】萧山 梦开始的地方

2017年10月20日 9:22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萧山好故事】萧山 梦开始的地方  

记者 丁毅 摄

  陆伟,是一家建筑公司的高级电工。

  老家在安徽阜阳,来萧山已经七年了。

  看到萧山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这里面,也有自己辛勤付出的汗水,他甚感欣慰。

  现在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他说:想在萧山买套房子,把老家的老婆孩子接过来,

  给她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接受优良的教育。

  幸福,源自梦开始的地方……

    【萧山好故事】周大爷的笑容

    萧山网记者 周婷 整理

  口述:廖正明,安徽人,萧山爱心医院护理员

  我是萧山爱心医院的一名护理员。半年前,因中风半边瘫痪的周大爷成了我护理的对象,照看他的工作虽小但也繁琐,24小时护理不好做,要有比较高的责任心。

  每天早晨起床后,我要给周大爷换尿袋、擦洗、喂食早餐。像他这样身体衰弱没有行动力的老人,擦洗这样的事,要靠我和妻子一起抱上抱下才能完成;卧床病人,至少两个小时需要翻一次身并按摩;除了帮助他进食一日三餐,一天中,还要多次更换尿不湿、喂药、翻身等等,点点滴滴都要留意,哪怕是大半夜。

  刚入院康复治疗时,基本丧失语言能力的周大爷脾气像个孩子,会“任性”地不肯吃药和输液,我就经常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必要的时候还得板起脸用命令的口气使他听话。他虽然不会说但能听得懂,我平时就多陪他看看电视,多跟他说说话。

  有一天晚上,周大爷突然间咳嗽不止,喘不上气,睡梦中的我一下子惊醒。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由于缺氧,他腿上的筋脉已慢慢开始变紫,好在我及时发现,立即按铃呼叫医生并采取措施,这才让周大爷迅速恢复了过来。

  在我的悉心照料下,周大爷又重现了往日的微笑。

  不瞒你说,几年前,我在老家安徽花了80几万元承包了1000多亩毛竹山林,但一次车祸使我摔断了腿,再也干不了力气活,我就把毛竹山林的事交给儿子打理。两年多前,我随妻子一同来到萧山。

  每每看到老人无法照顾自己,我总会心生怜悯。每一个人都会老去,只有拥有同理心,才能真正热爱并做好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这份护理的工作,我会在萧山继续做下去的。

    【萧山好故事】一条河的这五年

    萧山网记者 赵佳囡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记者,从事这个行业2年多。

  走街串巷,看遍萧山角角落落,对记者来说并不是件稀奇事儿。不过,接触过很多人,采写过很多事,我却忘不了那条河。

  自我真正“认识”那条河来,已5年有余了。

  首次接触,还是我读书时做社会实践的时候。记得那天,天才蒙蒙亮,我和几个小伙伴就跟着船长和他的船工一起趁着雾气捞“宝贝”去了。这条河内水草藻类植物大面积滋生,成片浮出水面并挂住漂浮物,影响了城内河道环境。

  “师傅,你们每天都要这么早起来出船捞垃圾吗?”船长边掌舵加大马力前进,边回过头笑着说:“我们每天5点钟就起来了,从河这头到河那头,打捞河里的垃圾都是我们的责任呢!我们管着这条河,责任大着呢!”

  哪里有垃圾,哪里就是他们的工作岗位。只见等船停稳,他们利落地拿出工具——网兜、耙子、叉子等。分工明确,合作也是相当默契。河面上漂着的垃圾,只要用网兜一兜,再抖一抖,顺势往船上垃圾桶一甩;而那些河面下的水草,就用耙子一捞,同样甩在船板上,太阳晒着,到时候再运走。这片解决了,再去下一片。

  这就是河道清洁工普通的一天,这条河也在他们的管理下干净了不少。

  这几年,我区“五水共治”活动力度加大,火热进行。政府、企业、群众纷纷行动起来,截污纳管、淤泥疏浚等多举措并行,河道环境得到了更有效的改善。“河道治理真是太好了。环境美了,我们的生活也方便了,幸福感蹭噌噌往上涨!”那个可爱的船长师傅和船工依然乐呵呵的。

  5年的时间,说长不长,但萧山的这条河啊,倒是变得清澈了。

    【萧山好故事】框得住的美丽 框不住的蜕变

    记者 王哲君 整理

  口述:方杰,31岁,萧山人,公司策划

  我喜欢摄影,曾在萧山一家影楼做专职摄影师,刚进入一新媒体任策划。这5年里,拍的最多的是萧山的新人,取的最多的是萧山的景致。我很庆幸将自己的这个爱好融入工作,镜头可以记录时间跨度,也可记录空间景别,但萧山的蜕变和成长永远不定格,永远在变化。

  记得5年前,我刚到这里的时候,湘湖已然是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很多新人喜欢在这儿拍摄属于他们的“大片”,在这取景从来不怕找不到好角度,用现在流行的话说:360度无死角的美。如今,湘湖二期、三期相继开发,也有更多人愿意在这里留下倩影,他们不仅对湖光山色满怀柔情,还在湘湖跑道上挥洒激情,不仅迷恋阳光照耀下的潋滟,还迷情夜色灯光下的斑驳。在我的镜头下,这里每天都在变美。

  如果在萧山街上走一遭,会发现每条街道的气质都不尽相同。镜头里的市心路,有城郊的烟火气,也有世纪城的节奏感,它是城市化的符号。有人钟情人民路的梧桐,喜欢穿着古朴的中式华服,和她的小家碧玉相映成趣。金城路灯光点亮,高楼鳞次栉比,一不小心就在镜头里显露摩登身段。

  曾经人们为了别致的背景,去市区,去景区,甚至远赴国外,现在萧山人的“大片”就在自己家门口拍,因为她已足够美。我便想象着,自己哪一天在这里找到另一半,也可以在这城市拍下属于我的,更是属于这个城市的美丽。

    【萧山好故事】修车店里忙碌日子

    记者 项亚琼 整理

  口述:姚关宝,64岁,萧山人,个体私营业主

  我在城厢街道萧金路上开了一家修车店,主营业务是为车辆更换轮胎。店面不大,自己又当老板又当伙计。

  每年的3月5日和6月30日,我的修车铺都是免费维修,这样的免费活动我已经坚持了很多年。1983年,我在萧金路上开了这家修车店。那一年,萧山个私协会发动个体商户开展了一次“315学雷锋”活动,我便带着工具去给居民免费帮忙。回来后,我发现虽然帮助了大伙,可我这个活计需要设备,不方便进社区。于是,我决定每年3月5日凡是在我店里修补轮胎的一律免费。后来入了党,我就想给党的生日也庆祝庆祝。于是,每年的6月30日也成为我为居民免费修补轮胎的日子。

  我总认为,像我们这种靠手艺吃饭的人,不但活要干得好,最关键的还是心肠要好。我从1985年开始资助贫困学生。2006年,偶然间我看到益农镇三年级学生徐芳的教育资助申请表,上面写着“父亲徐荣明患胃癌多年,家中困难”。从那天开始,我便资助起徐芳一家。一晃眼,11年过去了,如今徐芳已成为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小姑娘争气,想到她我心里就乐,也更增添了我资助其他贫困孩子的动力。

  能帮到别人,是我最开心的事。我的两个女儿也都成家立业了,她们挺支持我的热心举动。但如果只是捐助点钱,我觉得没意思,我和有能力出钱多的人没法比,还不如多出点力,多亲近亲近,这样帮忙才长久嘛!

    【萧山好故事】以梦为马 这里生活 格外美好

    记者 陆意 整理

  口述:王洋,27岁,顺丰快递萧山某站点派件员

  我叫王洋,来自四川,但我更愿意把自己称为“新萧山人”。来到萧山的第十个年头,也是我成为快递小哥的第五个年头,我终于在这里按揭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套房子,也算是真真正正在萧山安家了。

  当初选择来萧山的时候,我才高中毕业,因为妈妈在萧山某花边厂打工,所以我也选择来到了萧山,机缘巧合还成了妈妈的“工友”,也进了花边厂。在花边厂里,我学起了大机刺绣。当时,学大机刺绣的都是女孩子,因此我成了车间里唯一的男生。

  5年前,我选择了改行,成为顺丰快递的一名大件快递派件员。做快递的人可不能偷懒,勤快是基本素养。我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忙起来,让快件能够更快地送到收货人手里。萧山这边的工作氛围很好,比起在四川老家,我更喜欢在萧山,因为萧山这个地方让我更有勤奋工作的激情。我很喜欢“勤劳致富”这个词,这也是这些年我在萧山一直坚持的。

  要说这五年里最幸福的事情,我觉得一定是结婚以及女儿出生了。我和妻子就是在花边厂认识的,妻子是一名大机修补工,现在还在花边厂工作。那时候我们俩租的房子距离也很近,算是“邻居”,一来二去就成了一家人。我们2014年结的婚,2015年上半年,我们的女儿出生了。婚后的日子简直太幸福了,不管我工作多忙,回家多晚,妻子都会在家做好饭菜等着我。

  我喜欢萧山,我想留在这里,这也是我选择买房在这里定居的原因。我的幸福生活是从这里开始的,尤其是这五年,是我最幸福的时光。而我也相信,未来在萧山的生活会更好。

作者:  
编辑:姚晨曦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