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破纸残片” 讲述精彩纷呈的萧绍历史文化

2020年8月20日 8:9来源:.萧山网— 萧山日报

  20多年收藏 打造出一个“地方志博物馆”

  “破纸残片” 讲述精彩纷呈的萧绍历史文化

  萧山旮旯头开栏以来,我们寻访了不少地方,一些犄角旮旯里的文保逐渐为人所知,比如涝湖村的顺昌当门楼,比如坎山老街上的同泰当,还有“映雪堂”孙氏祠堂……神奇的是,我最近发现了一个地方,与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古物都有一些“联系”,就是这座位于西山脚下湘湖路47号的吴越历史文书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展览、保护和传承萧绍历史文书为主要特色。

  20多年的收藏

  成为隐于民间的文化中枢

  吴越历史文书博物馆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长期陈列历史文书、中医文献、家谱文献、碑刻、匾额五大类,馆藏历史文书国家文物局备案登记3416件。

  历史文书,在很多人眼中可能就是“破纸残片”。申屠勇剑的同行和朋友曾经很好奇,为什么他对这些东西情有独钟,并且只进不出,明明他做的是古玩行当。事情还要从20多年前说起。有一日,申屠勇剑从瓜沥一户人家收来一包契约文书,仔细研究,发现都与萧山社会事务有关。其中有一张明代的税契票,是目前馆内文书中年代最早的。记录的是明崇祯年间,萧山瓜沥一沈姓人家交易84两银子的情况,文书保存完好,还盖有官印。这让他意识到本土收藏里有一些东西未必很值钱,但值得探究。

  申屠勇剑提到了对他影响极大的一位老师——湘湖师范教师杨钧先生。“是他提醒我,要了解某个区域的历史文化,需要大量的人、事资料,而看似不起眼的各种契约、票据、证书就是研究对象。这件事由本地人来做,有很大的优势。”正因为此,申屠勇剑收藏的文书,体现最多的就是萧绍文化,稍远的金华、宁波地区也有涉及。20多年收藏下来,竟然形成了一个“地方志博物馆”,也就是这家吴越历史文书博物馆。

  从破纸残片中读出历史文化

  既然以历史文书为名,显而易见,这家博物馆里最有看头和说头的就是文书了。数千件藏品,申屠勇剑把他们分作买卖、赋税、商业、婚嫁喜庆等11个类别。

  其中,分家契约等文书,具有明显的萧绍地域特色。有一份分书是湘湖孙姓大族的,细看内容不难推断出当年这户人家算得上小康之家。光绪十三年(1887年)二月,湘湖孙氏老大房下墙门循义公派十七世孙邦贤(已故)妻张氏为四子分家,四子共分祖遗田产25亩,大甏窑1座、取土泥荡1个、湖船2只。还提出了一项重要财产——两处祭膳田亩,需各方轮流职管,这是因为在我们的孝悌文化中,非常重视祖宗祭祀。

  申屠勇剑凭着一股韧劲和勤奋好学,在这些故纸堆中读出了丰富的历史。在吴越历史文书博物馆里,小到不值铜钿的旧时香烟、香糕包装、店铺广告,几乎老底子家里都有的婚书、字据、契约,大到有点名头的族谱、匾额、名人字画,他都能如数家珍,甚至可以把几样看似无关的东西有理有据地串出一个故事给你听。在他的讲解中,你能深刻感受到,无论大小和珍贵与否,这些东西对不同时期的民风民情、经济情况等进行了真实记载和重现。那些曾在旁人看来没什么价值,仅对当事人具有意义的文书,历经岁月淘洗,开始体现文献价值,不由让人感叹:百年无废纸。

  这些“破纸残片”无疑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也是一种特殊的历史遗存,在记录百姓民生的文书中,更能从细微之处感受到萧绍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变迁。正如申屠勇剑所说,“虽然我的藏馆中没有特别珍贵的文物,也没有书法大名家之作,但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让你感受萧绍地区数千年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和精彩纷呈。”

  吴越历史文书博物馆免费开放,年均参观人数10000人次以上,几乎每天都有热爱者慕名前往。只要有时间,申屠勇剑都会耐心给予讲解。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吴越地区的历史文化,能有更多的人参与、传承历史,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如果你也喜欢历史,对本土的民间文化有兴趣,有空来这里看看,听申屠馆长讲那过去的事情。

作者:文/摄 记者 贺一萍  
编辑:程栋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