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今天是中国医师节 向“白衣天使”们致敬!

2020年8月19日 8:0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今天是中国医师节 向“白衣天使”们致敬!

  4月1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第二批援鄂医疗队24名医护人员结束休养观察回归萧山,受到最高规格、最深敬意的迎接。 (资料图片)

今天是中国医师节 向“白衣天使”们致敬!

今天是中国医师节 向“白衣天使”们致敬!

今天是中国医师节 向“白衣天使”们致敬!

今天是中国医师节 向“白衣天使”们致敬!

  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区许多医卫工作者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以实际行动履行挽救生命、护佑健康的神圣使命,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目前,萧山共有5713名医师,其中执业医师4559名,执业助理医师1154名。今天是第3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值此节日,我们推出医师节专版,向全区奋战一线的“白衣天使”们以及即将加入的医卫工作者,致以最诚挚的节日祝福。

  支医医师蔡勇:

  把萧山经验带到从江

  “太谢谢你们了!”在从江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病房,一对年轻夫妻不停地说着感谢。女子眼里噙着泪水,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该院20余位儿科医护人员的爱心捐款,共计3000余元。

  礼轻情谊重——这笔钱救活了一个孩子的命,给一个贫困家庭带去希望。事情得追溯到7月15日,“蔡院长,这里有个病危儿童,你快来看看。”当时萧山挂职从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蔡勇接到电话后,三步并两步冲到儿科病房。2岁男孩,极度瘦弱,病情危重,初步诊断为感染性休克,重症肺炎。“马上扩容!”蔡勇吩咐护士道。一旁的年轻妈妈泪眼婆娑,依偎在同样青涩的丈夫怀里。

  蔡勇扭头朝他们看去,只觉眼熟。“蔡医生。”见医生看过来,四目相对,年轻妈妈喊道。“是你们呀,怪不得觉得眼熟。”蔡勇说。当时,孩子刚出生不久就反复患呼吸道疾病,一个月前赴医院就诊,正巧是蔡勇出诊。凭经验,蔡勇建议小孩马上住院,但年轻夫妻坚决要求配点药拒绝住院。蔡勇后来得知,这对夫妻家是贫困户,因无力承担昂贵的住院费才出此“下策”。

  “蔡医生,你一定要救救我的崽啊。”年轻妈妈一把抓住蔡勇的手,“我们去贵阳市儿童医院住院,因为经济困难提前出院,回到家后孩子又撑不住了。”蔡勇一听去过贵阳的医院,心想:“那肯定是用过最高端的抗生素,会不会治疗方向错了?”他赶忙组织科室人员讨论病情,“病症会不会是因为身体营养不良,导致自身抵抗力不足引起的?”蔡勇的猜想,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于是,第二天大家把“攻势”转到改善营养不良上来,果然,经过几天静脉营养治疗,孩子的身体渐渐好转。

  孩子的身体逐步好转了,但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近一年来反复住院治疗,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而且负债累累,无法支付后续治疗费用。为让孩子继续得到积极治疗,蔡勇和儿科同事们在儿科晨会上发起“爱心捐款”倡议,得到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支持。拿着“救命钱”的年轻妈妈神情顿时放松了。

  作为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专家,蔡勇已是三入从江县人民医院,这次将在这里支医1年半时间。“我的目标是把萧山的经验带到从江,把新生儿科、儿科做大做强,把该院新生儿科建设为从江县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力争成为黔东南州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之一。”萧山医生的牌子在从江逐步打响,今年2月以来,该院新生儿科病人收治数及业务量均较去年同期增长30%。

  防疫“老兵”丁水军:

  离病毒最近的人

  ■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洪萍 祝福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伊始,萧山区疾控中心毅然承担起全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不在临床一线,却天天与病毒面对面,他们被称为离病毒最近的人,丁水军就是其中一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义无反顾冲在前,以柔肩扛起责任、以坚韧诠释担当、以技能体现价值。

  昨日记者接到采访任务后,第一次走进这个不为大众熟悉的地方——萧山区疾控中心实验中心。来到丁水军办公室后,墙边的简易折叠床映入眼帘,床边的小桌上还放着一些饼干和两箱泡面。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丁水军24小时时刻准备着,办公室就是他的休息室,实验室就是他的主战场。

  8月5日中午,杭州市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确诊1例输入性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萧山区疾控中心也接到相关密接人员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对于丁水军和他的同事们来说,抗疫攻坚“冲锋号”再次吹响。截至8月18日,萧山区疾控中心共完成12000余份重点防控对象新冠病毒检测样品的核酸与抗体检测任务。

  一件短袖,一件白大褂、一个口罩、一件隔离服、一个防护头罩,最后外面还要套一件隔离防护衣……这是丁水军进实验室时所穿戴的。在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密闭房间里一待就要近3个小时。即使实验室的空调温度调得再低,一场检测下来,每次脱掉防护用品时,鼻梁、脸颊常常被勒出深深的红印,汗水湿透了衣背,手套脱下后手指永远是泛白的……这些对体力、意志力都是巨大的挑战。

  丁水军说:“2至4月是检测任务最繁重的一段时间,吃住几乎都在单位,即使回家,为了与家人减少接触,老婆、孩子基本都在我爸妈家或是岳父岳母家,最常用的见面方式就是视频。直到女儿开学时,我们才真正见了面。”

  舍小家顾大家,这是所有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真实写照。即便如此,丁水军始终秉持效率理念,早一分钟出检测报告,病人就可以早一分钟获得更好的救治,流调防控工作就可以早一分钟开展,健康人群就少一分被传染的风险。全力以赴、第一时间准确出具检测报告,就是所有检测人员义不容辞的使命,这是丁水军的心声,也是整个实验中心工作人员的共同心愿。

  在防疫道路上,丁水军是一名“老兵”,工作17年来,无论是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还是2017年登革热疫情,丁水军一直奋战在微生物检测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守护着全区百姓的健康。

  在采访临近结束时,丁水军接到一个电话,负责采样工作的同事正在区级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对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密接人员进行隔离期满后的二次采样工作,对于值守在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来说,这一夜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90后临床医师李博文:

  守好“省门”的108天

  ■记者 黄婷

  昨日8点半,萧山区中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李博文结束早会后,回到16号楼12病区,查房、配药、记录工作,开始一天平淡又忙碌的工作。

  谁能想到,年纪轻轻的他,却是抗疫“青年突击队”的一员。2020年1月31日,李博文接到任务,需要前往萧山国际机场驻点,抗击疫情。当天晚上,收拾好行李的李博文坐上了前往机场的大巴车,开始他108天的机场抗疫工作。

  “到机场的当天,我们对机场环境进行简单了解后,就开始安排各项防疫工作。”据李博文回忆。“当时,我们主要负责现场流调工作和复测采样,实行24小时轮班制,平均一天需要流调和检测100余位旅客。每次结束工作,返程途中都累得睡着。”

  疫情期间,机场是“防输入”的重要关口,守好机场这道“大门”,李博文深感责任重大。“您好!您从哪里来?打算去哪里?”“有没有咳嗽咳痰、喉咙干痒、身体乏力?我给你测个体温。”这是李博文在机场防疫工作中每天的工作对白,每次流调旅客,他都会仔细询问来源地和近14天的出行轨迹,记录在册。忙的时候,一穿防护服就是连续工作5小时,最长一次从傍晚5点半到凌晨两点半。

  除了记录旅客信息,李博文还需在隔离帐篷内为发烧旅客进行测温和检测。简陋的帐篷内,冬天的夜晚冷得刺骨,李博文的手脚都是冰凉的。“在复测采样中,我们对发烧旅客会进行反复测温,如果一直高于37.3摄氏度或者出现其他症状,我们会及时拨打120,送至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当送旅客坐上救护车,李博文一刻不停,施康水喷洒、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一次消杀都要在下一位送至帐篷的旅客到达之前完成。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5月9日,结束机场防疫工作的李博文回到日常工作岗位。重回岗位的他,却丝毫没有放松警惕。“尽管从防疫一线退下来,但是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我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仍然随时紧绷着弦。”就诊期间,他都会仔细查看病人的健康码,提醒病人外出佩戴口罩,注意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未来医师沈哲莹:

  要做一个眼睛里

  有光的医生

  ■见习记者 魏乐钇

  有这样一群人,穿梭在医院各个科室之间,为即将开始的医生之路累积经验。2021届临床医学毕业生沈哲莹,就是其中一位。

  今年6月,大五的沈哲莹被分到萧山医院实习。早上6:40起床,7:10到更衣室换衣服,7:20到科室报到,准时开始查房。每日行程固定而有序。“上午的工作一般是到11:30,但如果碰到突发事件或者特殊病患,中午的休息时间就很难保证了。”除了每日连轴转的工作外,沈哲莹还在准备12月的研究生考试。下班后的她格外忙碌,晚饭后准点扎进自习室,学习至深夜12点是每天固定的目标。

  在医院雪白的墙上,挂着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正是每位医生或者即将成为医生的真实写照。 2016年高考选报专业时,一心想学医的她与父母产生了分歧。“做医生太辛苦了,女孩子还不如做个老师,安稳、踏实。”回忆起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的情景,沈爸爸不住地摇头。在数天的软磨硬泡下,她如愿成为杭州师范大学中一名“罕见”的临床医学生。

  而大学的第一节解剖课,立刻给兴头上的她泼了一盆冷水。“要了解病人肯定得从了解器官开始,但走近实验室我就发现,原来身体比我更怕‘生’”。整个实验室,戴着口罩也掩盖不了的浓重福尔马林味,摘下口罩就会被熏得流下眼泪。

  “在校学习大多数是理论,而临床实习则需要面对真实的病人,需要将具体的知识转变成对疾病的分析和具体的治疗方案,落实到一条条可执行的医嘱上。”在产科住院部查房时,第一次给产妇换药的她,紧张得多拿了一根消毒碘伏,“我当时手都在抖,反而躺在病床上的患者胆子很大,一直跟我说没事、大胆一点。”回忆起那个鼓励的眼神,她依然忍不住感叹。

  在沈哲莹眼中,当医生不仅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种情怀。“有情怀的医生不一样,他们眼里都有光,”沈哲莹边整理病历边说,“实习中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更坚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虽然现在社会上医患矛盾相关的报道非常多,对于医疗行业悲观的想法也很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这真的是一份非常有收获、非常有幸福感的职业。”

作者:首席记者 王慧青  
编辑:邱璐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