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乡贤赵剑英谈“以文化人” 人文精神是照耀萧山未来发展的一道光

2020年11月4日 7:44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乡贤赵剑英谈“以文化人” 人文精神是照耀萧山未来发展的一道光

赵剑英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教授(二级)。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三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

  当前,萧山正处于“后峰会、前亚运”,浙江“大湾区”建设,杭州“拥江发展”战略机遇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叠加期,既需要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科学布局产业,也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有力指导。如何运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新思维,助推萧山掀起新一轮跨越发展?本报记者专访了益农乡贤、萧山哲学社会科学智库专家赵剑英。

  发起一场“新时代萧山精神”大讨论

  记者:处于大变革、大建设、大发展中的萧山,有哪些优势和短板?如何运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新思维,为萧山新发展助力?

  赵剑英:我对家乡萧山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也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萧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萧山人从来都是“弄潮儿”,敢想敢干、战天斗地。过去的萧山一没工业基础、二没资源可用、三没国家大型投资,硬是靠着艰苦创业的精神,突破重重禁区,有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有了民营经济的辉煌崛起。

  尤其是G20峰会之后,萧山变化很大,整个城市基础设施有了大提升。应该说,萧山抓住了G20峰会的重大机遇,不但扩大了知名度,还提振了信心,对萧山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近几年来,萧山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决心很大、动作很大、措施也很得力,起到了很好的实效。萧山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的关键时期,既需要紧跟科技发展前沿,不断深化改革、自我革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高新技术智能产业,也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干部头脑,树立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谋划萧山未来的发展,使萧山永立时代之潮头。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时代“成长的烦恼”,如何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觉得很有必要发起一场“新时代萧山精神”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给“萧山精神”在传承发展中注入新内涵,激励和鼓舞萧山人“潮”前走。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要更加统一,目标要更加坚定,步伐要更加一致,一方面科学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推动生产关系变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加快融杭脚步,为萧山发展注入鲜活和强劲的动力。

  “大文化”涵养城市人文精神

  记者:萧山有深厚的人文底蕴,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磨砺了萧山人“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品格,您作为萧山哲学社会科学智库专家,请谈谈萧山如何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城市人文精神,塑造城市人文品格?

  赵剑英:一直以来,经济大区、经济强区、全国财神县等都是萧山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但当我带着朋友或者外来客商踏上这片热土时,经常能听到这样一种声音:萧山人敢闯敢拼能吃苦,但在对文化精神的理解和作用方面跟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甚匹配。

  这次回来我特意去湘湖转了转,领略了湘湖的山水之美。但作为萧山的母亲湖,景区周边服务产业偏多。除了跨湖桥博物馆,其他文化和人文类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还偏少。总体感觉是湘湖在整体设计上还需要注入人文因素。从活动到机构平台,萧山急需补上一课。

  首先,在城市人文品格塑造上,萧山要有“大文化”理念,不能走单一发展经济的模式,要“以文化人”,发挥文化对城市的涵养作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涤荡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文化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与思想、历史文学和多门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审美教育等,萧山可根据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来提升文化理论。在顶层设计上,可引进专门从事文化产业的机构和人才,对政府文化建设形成补充和支撑;举办高端沙龙、论坛和峰会,邀请国内外知名文化大咖、业界领袖来萧研讨交流,甚至把高端的艺术人才留在萧山;也可以通过建设综合性复合式的艺术中心举办各种艺术展览,满足萧山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其次,党委政府要更加重视文化的作用,舍得投入。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一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可见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既要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来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也要以市场机制来激励企业等社会力量来办文化。萧山作为一个经济强区,也同样需要建设匹配的文化强区。

  第三,要发挥萧山人大会的作用,用好乡贤资源。我相信很多乡贤愿意为家乡的发展献智献力。当然,相关的政策得跟上,相关的平台得搭建,让乡贤资源在萧山落地,为萧山的发展贡献力量。要充分挖掘萧山的历史文化资源,培育打造若干文化品牌,进一步扩大萧山的影响力。

  突出萧山特色,彰显“国际范”

  记者:杭州2022年亚运会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方面,萧山应该怎么做?如何进一步彰显萧山的“国际范”?

  赵剑英:从县域经济、工业大区中走来,乘着杭州2022年亚运会,萧山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区,这无疑是萧山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验表明,举办大型国际赛事,历来是主办城市加快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一条有效途径。它能使城市形象“品牌化”,起到吸引投资、增加就业和吸引游客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融入“大杭州”不要固守“大萧山”的传统观念,要转变思想观念,打“杭州牌”,打“大湾区牌”,打“拥江发展牌”。当然,杭州的发展战略也要注重发挥萧山独特的历史文化特点、产业基础和产业结构的互补性等既有优势,重视发挥萧山干部、企业家、市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际范”是多方面的,不一定要照搬国外的东西,而是在萧山特色的基础上增加国际元素,比如环境、文化乃至餐饮一定要保留萧山特色。

  当然,城市的主体是人,亚运会带来的变化终究要通过市民来体现。通过参与亚运、服务亚运,市民的城市荣耀感上升,从而内化为文明素质的提升;而围绕着亚运的人居环境、城市面貌的改善,又可以助推市民文明素质的养成。相信经过亚运会的“洗礼”,萧山人与生俱来的礼貌待客、热情服务、志愿参与的公共文明程度会越来越高。

作者:文/记者 周颖 摄/见习记者 韩振羽  
编辑:邱璐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