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萧山三个村解码“文化基因”

2020年10月30日 9:12来源:杭州日报

    沈村沐云、凤升文光、下门守正。这是萧山的三个村,也是它们的“文化基因”。

  日前,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四史、文化基因解码”乡村调查小分队带着一份两百余页的口述史调查报告,走进萧山区美丽乡村口述历史调查成果评审会。过去三个月里,他们深入村落,走访祠堂、寺庙、古宅、古道、古桥等,采访了三个村的153位老人,以文字、影像等形式记录下村民那些古今交融的口述。

  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被写入2020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而解码,不仅仅是寻找一个故事,更要寻找一种与当下的乡村文化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文化生长力。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周东华说,“我们希望能够利用公共史学的研究,通过解码文化基因,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甚至加快助推乡村振兴。”

  河上镇下门村已有620多年历史,由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它曾在萧山全民抗战历史中有重要地位。“下门”之名,源自村里特有的建筑形态“墙门”。如今中墙门已消失,仅存上下墙门,“上”“下”相合,得“正”。而昔日下门,也可谓一部“守正”史,知识分子筹措资金建新式学堂,开乡里民智;日军侵略时,军民抗战,保家卫国。周东华认为,“下门村所坚守的,既是传统建筑形态墙门,又是建筑所赋予的村庄记忆,一个‘正’字,又巧合般贯穿四个自然村的风气风尚。”

  当然,守“正”更要出新。今日下门,正在打造杭州的艺术家村落,村里将发展艺术产业经济,集聚一批艺术人才,目前,应物山房陶艺工作室、浙江丄美术馆和美学营造社等已相继进村。打开艺术之门,下门逐渐找到“诗和远方”,更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长力。

  还有凤升村,也有很多值得讲述的元素,远的,如始建于宋代的地藏寺;近的,有新中国成立后的围垦史,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史。基于此,实践小队希望从老人们的口述资料中构建出一幅完整的历史长图,让村庄中的青年对村历史、村文化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传承、发扬。所以,就有了“凤升文光”四字,借由文化传承,期待它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另外,戴村镇沈村村沐浴在云石的山水人文之中,解码为“沐云”二字,在于沈村是原云石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并入戴村镇后,它又被纳入“云石生态旅游”区块,经历着一场场生态环境产业变革,从造土纸、耕农田到三清茶产业、休闲体育项目开发,沈村走出一条可持续之路。而“沐云”二字,更是期待曾走过抗战烟云的沈村,能不断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

  萧山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册沉甸甸的口述史将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很多可能。接下来,这些口述史也将被进一步校对完善,成为一本可以留给后代的书,并将诸多解码“成果”运用于村庄文化建设,包括村史馆的建设、村歌的创作、村庄logo的设计,以及每个村庄的节庆活动等。

作者:记者 方亮 通讯员 肖涵 周聪炜  
编辑:程栋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