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乡贤黄亚洲畅谈萧山“如何打好文化牌”

2020年10月28日 7:43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乡贤黄亚洲畅谈“如何打好文化牌”——

文化铸魂 “湘湖”品牌和“诗路”建设强强联合

文化铸魂 “湘湖”品牌和“诗路”建设强强联合

中国当代知名作家、诗人、影视编剧 黄亚洲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积淀着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拥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萧山,在城市经营中树立“文化资本”的观念,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也是核心竞争力所在。面对亚运会带来的契机,萧山该如何打造彰显萧山风范的城市文化品牌,更好地用文化赋能城市创新发展?作为萧山乡贤,中国当代知名作家、诗人、影视编剧黄亚洲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把湘湖打造成萧山的优质文化品牌

  记者:2022年杭州亚运会既是一场体育盛会,也会带来各种文化的碰撞。萧山提出将最大限度发挥亚运的文化展示效应,着力打好文化牌。对于萧山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您有什么建议?

  黄亚洲:现代社会,有号召力的优质城市文化品牌,给一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后劲是无穷的。

  城市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内涵与形象的结合体。从感观上来说,一定是强烈的、可识别性的,比如湘湖之于萧山。湘湖是萧山的母亲湖,孕育了璀璨的跨湖桥文化,将浙江文明史前推了1000年;世界上现存较早的交通工具——距今8000年的独木舟,如今就沉睡在湘湖水下,其中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去破解。这里还是吴越争霸的古战场、勾践卧薪尝胆的所在地。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都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部分源头;这里还是“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诗路”“大运河诗路”三条诗路的汇集地,是唐朝诗人贺知章深情吟诵的故乡。如今,湘湖还在积极发展“文旅+”“创新+”等新兴业态,建设世界旅游博物馆,打造“院士岛”等,变得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也越来越有吸引力。所以,依我看,萧山应该进一步打造湘湖这张金名片,让更多的人才留在湘湖,让更多的文旅项目在湘湖生长出来,提升湘湖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使之成为展现萧山独特魅力的一个城市文化品牌。

  让诗路建设成为文旅产业的助推剂

  记者:现在浙江正着力打造四条诗路文化带,萧山是其中“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诗路”“大运河诗路”三条诗路的汇集地。作为一名诗人,您认为萧山应该如何推进三条诗路建设,擦亮诗词文化这张名片?

  黄亚洲:在全省各区县市中,同时与三条诗路文化带均有紧密关联的,唯萧山一地。这就是特色与个性所在。这是一片能够产生诗情的土地,是萧山的一大文化特色和亮点,值得好好打造。个人感受,这几年萧山对于诗路建设是十分重视的。我的祖籍地蜀山街道,就是诗人贺知章的故乡。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源起地,蜀山街道近年来努力建设“知章故里”,收集整理与贺知章相关的史料、遗迹,打造以“勤学重孝、情系家乡”为主线的知章文化,因地制宜地改建提升知章村文化礼堂,规划建造贺知章纪念馆等,这些都是不断擦亮“知章故里”金名片的举措。此外,义桥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源头,也开展了相应的文化活动。此前,我参加了在渔浦举办的“全国文化名家‘诗路萧山’”采风活动,就诗词文化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进一步挖掘唐诗之路文化进行了探讨,这都很有意义。

  当然,萧山推动三条诗路建设,传承和发扬诗词文化,不仅仅是在硬件上建纪念馆与展示馆,更重要的是,要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文化价值,让诗路建设成为地方文旅产业发展的助推剂。萧山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平台经常性地开展文化创意活动,例如邀请各地文人墨客汇聚“诗路交汇地”,对这一特殊的“文化地理”进行相关研究与挖掘,也可以请他们多来萧山,感受和捕捉萧山的时代诗意,通过他们的笔墨讲好萧山故事,扩大萧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条诗路建设和湘湖建设相融合,结合“知章文化”,让湘湖与诗词两大文化品牌强强联合,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保护与合理利用名人文化遗产

  记者:包括贺知章在内,萧山出了很多历史文化名人。在您看来,他们对于萧山的文化建设、城市发展有何意义?萧山该怎么让这些名人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里发挥作用,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黄亚洲:10月中旬,我写了一篇随笔《关于贺知章的那座桥》,说的是关于一千两百年前贺知章回故乡之后修造的那座桥,以及我的黄氏先祖在他去世八百年后又重修了那座桥。那座桥就是“思家桥”。我在文章中说,桥的传承,就是诗的传承;诗的传承,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思家桥”也可谓之“诗家桥”。天地诗心,家国情怀,这是萧山先贤贺知章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力量,我们有发扬光大的重任。

  利用名人效应提升萧山的影响力。历史文化名人能使区域文化的独特性与生动性得到最大化的体现。新时代,名人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名人文化遗产的核心是文化精神,保护、继承和发展的核心也是文化精神。近年来,萧山各地已经保护、修缮了不少名人故居,建造了一些名人纪念馆、展示馆等公益文化场馆,建造了一些特色文化主题公园,此外还加强了对以文化名人命名的文化单位的建设,如任伯年小学、贺知章学校等,这些都是不错的途径,很好地延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

  说到保护名人故居,我们不只是保护一所房子,也应该保护其传承的文化价值,比如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将之打造为集研究、展示、休闲、教育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化文化空间,让普通百姓可以走进去、与之互动,使其散发出历史和时代的“双重气息”,实现“同频共振”。总之,历史是为当代服务的,是为今人服务的,我相信我们与历史文化名人,会在这个问题上达成愉快的共识。

作者:首席记者 何可人  
编辑:邱璐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