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南阳老街钉秤匠 78年匠心坚守

2020年10月22日 7:59来源:萧山日报

南阳老街钉秤匠 78年匠心坚守

南阳老街钉秤匠 78年匠心坚守

  10月19日,南阳老街(迎春街)95号,“钉秤阿毛”的工作间,一位90岁高龄的“钉秤匠”,依旧守候着做秤这门传统老手艺。

  “钉秤阿毛”的本名叫邬杏祥,“阿毛”是他的奶名,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里三个孩子他排老二。为了“混口饭吃”,经人介绍,12岁时,他去了一家秤店,拜师当起了学徒,一学就是三年。没想到,这一做就是78年,成了远近闻名的“钉秤匠”。

  传统手工制秤是门精细的手艺,工序繁琐。邬老说,做好一杆秤,要经过选料、制坯、刨圆、定刀口、套铜套、配砣、装钩、分步、打眼、磨光、校正等10多道工序。每一个工序上的小细节出现瑕疵,做出来的秤就会“缺斤少两”。

  1949年,迫于生计等原因,当时的老板给了邬杏祥一些做秤的材料和工具,就把秤店解散了。后来,经亲戚介绍,见南阳还没有秤店,邬杏祥就把秤担挑到了这里成家立业,开起了当地第一个秤店。

  年复一年,风雨街头,凭着自己的手工技艺和公平良心,他一直行走在钉秤这项传统手工艺的人生道路上。虽然现在材料大多已可机制,工序比以前大大简化,但邬杏祥依然坚守着这门老手艺。

  如今,他年岁大了,戴着老花镜,不定时地轮换使用摆满工作台上的各种各样制作工具,有时为了测准“定盘星”(即平衡点),制定重量刻度,要反复检测,反复用砝码进行校验,以保新秤准确无误,毫厘不差。

  在邬杏祥眼里,每杆秤都是一件艺术品,不仅要耐用,还要“好看”。每当看到有人从他手中接过秤爱不释手的样子,邬杏祥都会非常开心,满满的成就感。

  如今,邬杏祥成了萧山沙地这一带最后一名钉秤匠。家人怕他辛苦,劝他不要再做了:年轻时候那么苦那么累,现在该享福了。但邬杏祥还是放心不下,也舍不得,离不开了。只有每天走进工作间敲敲打打,心里才最舒服快乐。

  这杆秤,在他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刻度”。更多时候,老人双目凝视着架子上那一排排“老伙计”,似乎在各自述说着陈年往事。

  一双能手,有着别人难以替代的技艺;一颗匠心,是对每一个作品的完美追求。也许,这就是对匠人一生最好的诠释。

作者:文/摄 特约通讯员 张祥荣  
编辑:俞楠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