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区救助站两年帮12名流浪人员找到亲人

2019年6月21日 7:47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6月19日是第七个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今年的主题是“大爱寻亲 温暖回家”。昨日,记者从区救助站了解到,除了全国寻亲网登记寻亲的传统方式外,2017年引入了“互联网+”和DNA比对寻亲,去年又引入了“人脸识别”寻亲,这两年帮12名流浪人员找到了亲人。

  “互联网+”救助寻亲

  让“身份不明”的她找到家人

  云南人光女士因身份证遗失加上语言不通无法返乡,被警方送到区救助站。经入站检测,她精神正常,但是没上过学不会写字听不懂普通话,所说的方言口音又极其少见,无法开展正常交流,身上没有任何证件,也不能提供有效的联系电话,身份完全不能确认。

  区救助站工作人员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一次交流中,光女士说出了“昆明”二字,工作人员便以此为突破口,将受助人照相后进行寻亲登记,通过“今日头条”App定向向云南地区推送寻亲信息。3天后,光女士的家属通过昆明救助站发来寻亲信息,在双方救助站的安排下,与家人通过电话交流后确认寻亲成功。

  原来,光女士为云南藏族自治州人,所讲语言为傈僳语,被同乡人诱骗到萧山,但因为语言不通打工不成被抛弃。光女士的家人焦急万分,后来根据网上的寻亲信息发现她在萧山并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光女士的家人通过云南昆明站工作人员对区救助站表示感谢,但因经济困难没有路费来接她。区救助站成立护送小组,一路“护送”她回到了家乡。

  据了解,“互联网+”寻亲模式通过“今日头条”App推送精准寻亲信息:以发现走失人员的地点为轴心,画地图弹窗推送寻亲信息;以走失人员的疑似家乡地为轴心,画地图弹窗推送寻亲信息。自开展“互联网+救助寻亲”模式以来,寻亲成功率大幅提高,有效提升了救助管理工作效率和救助服务水平。

  “人脸识别”技术立大功

  帮多人回家

  来救助站的流浪人员中,有些精神异常又没有随身的有效身份证件,在站内滞留多年。区救助站引入“人脸识别”后,帮多人找到了家人。

  李师傅早在2011年3月就被送入区救助站,入站时精神异常无法沟通,身上没有任何有效身份证件,一直在区精神病医院接受康复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明显,始终没有恢复正常的交流能力。

  去年,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的帮助,后经过人工确认,去年5月李师傅终于寻亲成功,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将他护送回安徽老家。见到“失联”多年的李师傅回家,家人非常激动,因为这些年一直没放弃寻找他,没成想在萧山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还将他送回了家。

  安徽人程师傅和李师傅的情况差不多,2015年12月被警方送入救助站,也因精神异常无法沟通,且没有随身携带有效身份证件,一直无法确认身份。虽然一直区精神病医院接受康复治疗,但是始终没有恢复正常的交流能力。

  也是在人脸识别技术的帮助下,后续经过人工确认,去年程师傅与李师傅同时期寻亲成功,工作人员也将程师傅送回了安徽歙县老家。

  截至目前,我区通过“互联网+”今日头条推送寻亲成功案例有8例,人脸识别寻亲成功案例有4例。另外有23人经人脸识别反馈有疑似符合对象,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进一步人工核对鉴别,争取早日帮他们找到家人。

作者:首席记者 周颖 通讯员 戚天琪  
编辑:陈茜如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