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赠衣暖身送医暖心 萧黔两地续写爱心帮扶故事

2018年11月28日 8:47来源:萧山日报

  贵州从江,浙江萧山,原本相隔千里的两个城市因扶贫而结缘。自从江秧里萧山希望小学建立开始,两个城市便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随着对从江的了解愈深,我们听到了大山的声声召唤和从江需要发展的声音,日前,萧山日报、萧山福音医院、新联会、浙江省阳光爱心公益服务中心的代表组成了志愿者先锋队,又一次开启了从江公益之旅。

  秧里村的大变化

  “记得2013年第一次来,从贵阳坐5个多小时大巴到从江县城,再换汽车开一个半小时盘山公路,然后走40多分钟山路才能到秧里村。”本报记者范方斌多次到从江,从江的变化他看在眼里:如今石子路变成了水泥路,风雨廊桥焕然一新,夜晚的鼓楼亮灯了……

  村书记石贵和介绍,2014年村里修通了水泥路,村里原先只有3辆东风客运车,如今村道两边停了不少私家车,一些老旧的木结构房子改建成了水泥混合木结构、砖木混合结构。现在村里每一年都有变化,吃穿住没有问题,家家户户自己有粮食,能养鸡鸭鱼,交通状况改善后还可以外出务工。

  这些年来,萧山通过积极引导各类民营企业、公益社会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广泛开展慈善公益和爱心帮扶活动,一次次给从江送去温暖:去年,区政协企业家协会会员捐资50万元资助当地贫困学生,区文联、摄影家协会又向从江捐赠了书籍和无人机;今年暑假,“杭萧钢构”杯首届公益夏令营活动走进从江,“萧报小记者团从江公益基金”成立,今后这笔公益基金将专门用于从江教育方面的公益事业。

  为让更多的孩子能背起书包上学,杭州东正进出口有限公司出资20余万元在停洞镇摆下村新建了一所萧山希望小学,狮子会阳光队组织队员自费赴从江调研,并制定出详细的帮扶方案。近年来,萧山已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学生资助等方面帮扶从江400余万元。

  在秧里,也有“不变”的地方,那就是村民的热情好客。每一个偶遇的陌生村民都会对我们报以微笑,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打招呼:“要去哪儿?”“有什么要帮忙?”“一会来我家吃饭吧!”老人们看见我们,一个劲点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温暖从江路

  2013年

  萧报记者与公益组织首次到从江

  2014年

  冯根法捐建的秧里村萧山希望小学落成

  2016年

  萧报联合爱心人士到从江义诊帮扶

  2017年

  萧报联合团区委、区青少年宫

  “快乐大篷车”到秧里

  2018年

  世界读书日 萧山从江两地学子读书会

  萧报小记者团“走进从江”公益夏令营

  萧报联合爱心人士又一次进秧里送温暖

  赠衣送被 捂热山里娃的冬天

赠衣暖身送医暖心 萧黔两地续写爱心帮扶故事

温暖从江行

  昨天上午10时许,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山路颠簸,志愿者们终于抵达秧里村,村民们穿戴着侗族的盛装吹着芦笙,早早地在村口等候着萧山“亲人”。喝过拦门酒,孩子们略带羞涩地牵起志愿者的手,来到秧里萧山希望小学。

  说起秧里萧山希望小学,不得不提2013年冬天,萧报记者首次与公益组织一同前往从江县往洞镇秧里村,为大山里的孩子送冬衣,并图文并茂记录了在秧里村的所见所闻。后续报道中一篇关于秧里小学急需修缮资金的文章被萧山爱心企业家冯根法看到,他支援建设了秧里萧山希望小学。

  到了村里,顾不上休息,志愿者们立马投入到分发物资的忙碌中去。这次,新联会与阳光爱心的志愿者们以“四季温暖”和“萧新联 暖从江”共同的名义,将物资送到了秧里萧山希望小学,用爱心捂热山里娃的冬天。

  一床羽绒被、一件羽绒衣、一双新鞋、两双袜子……拿到志愿者们送上的爱心礼包,秧里萧山希望小学的57名孩子别提有多高兴了。

  “4年,山里培养出的大学生都能走上社会了。”阳光爱心的志愿者老俞告诉记者,新塘一家爱心企业一直给阳光爱心捐赠羽绒衣、羽绒被,但老板娘坚持不让志愿者说出她的名字,也不肯透露企业的名字,冬衣冬被送到孩子们手里就好,“我们是谁不重要。”4年时间,这家企业共捐赠近300万元物资。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随着四季温暖资助的孩子越来越多、资助的地方越来越广,今年新塘这家爱心企业一下子捐了3200件羽绒衣和羽绒被,其他地区都已经发过去了,这部分跟我们一起来了从江,老板娘的妹妹作为志愿者亲手将暖暖的羽绒衣、羽绒被送到孩子们手中。”老俞说,山里娃们的被窝里从来都是破败的棉絮,从未见过这么柔软温暖的被子。萧山人的大爱,暖透了山里娃的心。

  千里送医 为村民们义诊

赠衣暖身送医暖心 萧黔两地续写爱心帮扶故事

千里送医

  分发完物资后,福音医院的代表陈少彦、彭晓卫及玄洪医疗管理有限公司等4人马不停蹄开展了义诊工作。

  村里来了医生,算是新鲜事。村里的老人们都赶了过来,量血压、测血糖、骨伤科咨询……村里不少人“攒”了多年的病,借这次机会向医生求助。

  奶奶患腰椎病多年,无法弯腰,她还想多带几年孙子;大伯血压很高,但告诉医生自己从未吃过药……数百年来,寨子里的人很少就医,因为医院实在太远,花去一天时间对劳作的村民来说太麻烦,所以主要靠土方草药或简单药物,甚至等待自愈。面对医生的询问,他们多是微笑,或者说不知道。

  “大伯,你血压这么高,不吃药可不行啊。”量完血压,福音医院护理部主任邱佳虹提醒之余,不忘关切询问村民的情况。得知70岁的吴岑今大伯因为家庭条件等原因病情得不到控制时,邱医生将降压药递到了老人手中。

  秧里萧山希望小学孩子们的成长自然也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口腔科医生罗昭领准备就绪,孩子们自觉地排成一排,依次接受检查。检查发现,孩子们中龋齿的患病率挺高。

  “小孩子是最应该做窝沟封闭的,因为年龄小,刷牙不如成人仔细,而且一般喜欢吃甜食、软食、粘食,这些食物易粘在牙齿上,就很容易造成龋齿。” 针对这一状况,罗昭领为孩子们做了窝沟封闭。

  “寨子里的医疗条件太差,这次带来的降压药、外用药等好歹能帮到村民们,这趟来得值。” 院长陈少彦说。昨天一天,福音医院及玄洪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团队共接诊了90余名秧里村村民。

  面对山村普遍的缺医少药,公益小队表示,当下最重要的是与当地政府对接,多方努力提高医生的待遇,留住医生。“卫生室空置了好几年,时常拖欠的工资,让医生来了又走。”目前,萧山日报社、爱心志愿者、福音医院和当地政府正积极在为此事对接筹划,相信不久的将来,村民们都能看得起病、吃得起药,就医环境将得到一定改善。

  千里送医让秧里村人备添温暖,贫困孩子的境遇也牵动着志愿者的心。福音医院院长彭晓卫还现场结对了秧里萧山希望小学的贫困学子韦思英,韦思英的父母早逝,三姐妹由姑妈抚养,家庭生活拮据。

  “孩子才8岁,生活境遇真的让人同情,接下来我愿意尽我的能力帮扶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彭晓卫说。

作者:本版撰稿 记者 项亚琼 本版摄影 首席记者 范方斌  
编辑:邱璐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