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摆起邻里宴 把酒话乡情

2017年9月26日 9:2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桌桌酒席沿着村道铺开,飘着香味的农家饭菜摆上了桌,宁东社区八组的居民们齐聚一堂,吃着自家地里种的菜,喝着小酒,看孩子们在席旁打闹嬉戏,听老人们讲那过去的故事。这个即将拆迁的社区,跟萧山许多拆迁的城中村一样,外人看着眼馋,里面的人却滋味万千。

  9月22日,征迁评估完毕的半个月后,宁围街道宁东社区八组摆下宴席,近60户业主受到邀请,参与者超过200人。红色的横幅在巷弄里拉开,上面写着“邻里守望心连心,和谐安康一家亲”,几个大字热热闹闹地映衬着居民们喜气洋洋的脸。

  70年邻里情见证城市发展

  58岁的倪金才记得,从前的宁东社区,是一片沙地,钱塘江的潮水涨啊涨,渐成了土地,渐成了家乡,70年前父辈从绍兴马鞍、头蓬等地辗转来此,扎下了根站住了脚。高地上那一束束白茫茫的棉花,是童年最美的记忆。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萧山其他的城中村一样,宁东社区也经历了从种田到盖楼,居民户口农转非的发展历程,1993年,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一夕之间,成片成片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当时,萧山工业化发展蒸蒸日上,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淘金,年轻人在这里奋斗追梦,而宁东村(2005年后为宁东社区)的村民们也利用这一发展契机进行转型。

  一栋栋自建楼拔地而起,渐渐地,全村都被密集地建满了这种“握手楼”——楼与楼之间距离狭小,打开窗户,就可以和隔壁楼里的村民握手。这些“握手楼”大多四层,除了村民自己居住以外,其他的房间全部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沿街的店面也都开起了早餐店、杂货铺等等。从原来的种棉花改为收房租,自此,宁东村完成了第一轮的嬗变。

  去年,G20峰会的顺利召开向世界奏响萧山的“最强音”,“三化联动”的号角吹遍了萧然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钱江世纪城被定义为杭州市的城市新中心,是杭州“拥江发展”和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前沿阵地。而这一次,村落的自然发展已经远跟不上城市化的步伐,从高空俯瞰,在光鲜亮丽的钢筋铁骨中,那一块块低矮阴暗的城中村,对于力图打造体现世界名城风貌的现代化国际城区的萧山而言,是一种痛,如鲠在喉。

  而对于倪金才一家来说,这里却是另一个故乡,当初从绍兴一起迁来的老人们开荒种地,共建家园,结下了深深的邻里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70年守望相助,他们从异乡人变成了一家人。

  “说舍不得肯定是有的,住在这里几十年,彼此知根知底,平常有个冷热也都能互相照应,但是人得向前看啊,生活总是越变越好的,8年之后我们再做邻居。”倪金才喝下了杯中酒,也咽下了这一壶乡愁。

  8年之后再聚首推开窗户即未来

  鲁小红是宁东社区八组的妇女组长、老党员,她被社区里的居民们一致认定是“主心骨”。此次邻里宴也是她一手促成的。

  今年3月,拆迁的消息甫一传开,社区里的居民们便炸开了锅,各家有各家的考量,一时间众说纷纭。鲁小红听说了之后,第一时间和街道工作人员进行联系和对接,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最终宁东社区在短短半个月内完成评估,这里面有鲁小红的一份功劳。

  “安置房的选址已经定了,居民们都非常满意,这也是征迁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下一步将进入签约阶段,这也是一场硬仗。”鲁小红告诉记者。

  8年,这是一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也是宁东社区的居民们再续邻里情的间隔。这里的人家感情深厚由来已久,虽不是同姓却胜似兄弟姐妹,这家的孩子生了,那家的娃儿考上了重点学校,还不等通知,邻居们的祝福已到跟前,平日里红白事总要聚上一聚,更不用说拆迁这样的大事。

  对于拆迁,居民们也有自己的期许,“从前一出门是棉花地和工厂,现在城市发展起来了,一推窗就是未来。”不远处高楼林立,炫目的灯光秀令人仿佛置身迷幻森林,但他们知道萧山的未来远不止眼前。

作者:记者 王艺霖  
编辑:桂信怡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